混改「廣州樣本」再擴容 20個項目5000億國資公開招募戰略投資者

混改“广州样本”再扩容 20个项目5000亿国资公开招募战略投资者

圖/視覺中國

金羊網訊 記者嚴麗梅報道:作為領先全國同類城市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地方樣本,廣州國資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之路上保持著積極探索的銳氣。10月23日,廣州市國資委總經濟師羅俊茯在有關新聞通氣會上介紹,廣州市國資系統已確定拿出20個、涉及總資產約5000億元的重點項目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下簡稱混改),並將在年內完成招募和對接戰略投資者的工作。此舉表明,混改“廣州樣本”將再擴容。‍

20個重點項目“含金量”高

羊城晚報記者注意到,廣州國資此次推出的這20個混改重點項目具有較高的“含金量”:20個項目涉及總資產約5000億元、年實現營業收入約300億元、淨利潤近40億元。項目不僅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和品牌知名度,還有相當的技術優勢。

據羅俊茯介紹,這次發佈的20個項目是根據項目的成熟度、混改企業的影響力和成長性來篩選確定的。

以企業影響力和品牌知名度看,如廣州塔是廣州地標建築,是世界高塔聯盟“最有價值成員”。風行乳業是華南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全產業鏈乳品企業,也是國內首家供港鮮奶企業。從企業的技術優勢看,有近10個屬於科技類、創新型企業。如萬力輪胎是國家工信部首批綠色工廠,化工交易中心是廣州市規劃建設的大宗商品交易平臺之一,是國家商務部商貿流通業統計典型企業。

從20個混改重點項目看,涉及的行業比較廣,不過,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4家金融類企業:廣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萬聯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立根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廣州廣永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後三家均為廣州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屬企業。

穗市屬集團層面混改率全國最高

“圍繞‘突出主業’,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對於企業‘完善治理’、‘強化激勵’、‘提高效率’意義重大。特別是集團層面的自上而下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對於企業而言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關鍵舉措和突破口。”羅俊茯表示。

一直以來,廣州對於國有企業改革高度重視,尤其對混改更是較早就進行了頂層設計,有些思路和模式更屬首創。多年來,廣州市國企混改工作領先全國同類城市,其中集團層面混改率為全國同類城市最高。

據瞭解,目前,廣州市國資委直接監管的一級企業33戶,其中混合所有制企業共9戶,包括廣汽集團、廣州農商銀行、廣州發展等,佔直接監管企業的27.27%;其中6家通過整體上市的形式實現了集團層面的混改。同時,二級及以下企業已有六成為混合所有制企業。

從這些混改企業的改革成效看,均實現了積極帶動作用:在廣州市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中,納入合併報表的混合所有制企業資產總額和所有者權益雖然佔比僅為23%和41%,但營收、淨利潤、上繳稅費佔比均超過七成。

廣州國資發佈混改20個重點項目

廣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廣州塔旅遊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廣州市廣百展貿股份有限公司

廣州市人民印刷廠股份有限公司

廣州市建廣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萬聯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萬力輪胎股份有限公司

廣州廣鋼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廣州廣鋼氣體能源有限公司

廣州風行乳業股份有限公司

廣州港集團水產板塊

廣州雙魚體育用品集團有限公司

立根融資租賃有限公司

廣州廣永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廣東珠江化工塗料有限公司

廣州化工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廣州雙一乳膠製品有限公司

廣州導新模具注塑有限公司

雅剛電子(惠州)有限公司

廣州廣重分離機械有限公司

財經熱觀察

混改實踐中再看“廣州樣本”

這5年來,各地混改相繼破題,作為改革開放先行地的廣州,更是較早就對混改進行了頂層設計,有些思路和模式更屬首創。

早在2015年5月,在《中共廣州市委廣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全面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意見》中,廣州就提出“混合所有制企業成為市屬企業主要形式”、“至2020年,競爭性領域的市屬企業全部實現整體上市或至少控股1家上市公司”等工作目標;明確“大力打造公眾公司,使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成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重要實現形式”;通過“加強上市公司股權運作”開展“二次混改”,推進上市公司進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這樣的改革思路和實施路徑,廣州不僅是在全國首次提出,而且率先實踐,近年來已形成具有廣州特色的推進混改做法:

其一,充分利用資本市場,以上市為主要形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混改的首要目的是完善治理,廣州市國資委積極推動國有企業通過整體或主業IPO上市、“新三板”掛牌,打造公眾公司,使公眾公司成為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最主要形式。同時,對已有上市平臺的企業進行“二次混改”。目前,廣州市屬國企累計上市企業26戶(A+H股);此外,“新三板”掛牌企業也有19家。

其二,強化激勵,積極推進管理層和技術骨幹持股,既有上市公司、也有非上市公司的員工持股及股權激勵。

近年來,包括廣汽集團、無線電集團、珠江鋼琴等企業均實施了管理層和技術骨幹持股,2014年以來,在推動廣州浪奇、廣藥白雲山、海格通信、廣電運通、珠江啤酒等上市公司定向增發的過程中,均同步實施員工持股計劃。

在非上市公司中,優先支持人才資本和技術要素貢獻佔比較高的高新技術企業、科技服務型企業及轉制科研院所開展員工持股試點,已有4戶企業通過省國資委審核列入試點,佔全省試點企業數的五分之四。目前,廣州市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中,已實現員工持股的企業共有89家。

其三,積極與民資、外資合資合作。

據統計,2017年,廣州市共有34戶市屬國有企業引進非國有投資者,總投資額134.33億元,佔企業投資總額67%,主要投資的行業包括汽車製造、金融、信息服務等。

其四,設立國資基金撬動社會資本。

廣州國發、廣州越秀、廣州金控、廣州城投等監管企業旗下已擁有多家專業的基金管理公司。截至2017年底,已初步形成以國資國企創新基金、城市更新基金、國新央企運營投資基金等為主的產業基金集群,簽約規模近4000億元。廣州國資基金集群初步形成,成為推進企業創新發展和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抓手。(嚴麗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