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培訓師 「點金」洋學生

電商培訓師 “點金”洋學生

新零售形式代表之一的無人便利店。

電商培訓師熊文群介紹,新零售相當於把線上線下的優點融合在一起,比如將消費者數據化、經營數據化、宣傳數據化,讓企業更瞭解消費者。但線下的門店,仍然能提供產品的真實感,人的體驗感更強,和商品有實質上的交流。新零售可以結合傳統零售和電商兩者的優點,實現資源共享,提升客戶的體驗,降低成本。

電商培訓師 “點金”洋學生

熊文群

請掃二維碼收看這個新行當背後的故事。

奮鬥者 熊文群

南昌大學世界文學碩士,現居於廣州。有十年傳統零售企業操盤經驗以及八年電商行業運營經驗。

2000年,來到廣州,進入服裝行業,並先後在兩個品牌企業做運營總監。

2013年,加入淘寶大學,成為《聚划算攻略》一書主編。

如今,她成為了電子工業出版社的特邀作家,既是一位繼續從事零售業的企業家,又是一位把新零售觀念教授給同行們的講師。

在改革開放的初期,以專業市場為代表的各類商圈迅速激活了廣州這座千年商都的經貿活力。專業市場所代表的商業模式,也因此成為廣州商貿業皇冠上的明珠。如今在廣州各區裡,專業市場星羅棋佈,數量多達978個。

無數懷揣美好夢想的商貿從業者,紛紛來到廣州開拓自己的事業。隨著近年互聯網業對傳統商貿業的重構,許多具備豐富傳統商貿經驗的從業者發現了行業的新機遇。

作為“新廣州人”的熊文群,擁有十年傳統零售企業操盤經驗、八年電商行業運營經驗。2013年,她加入了淘寶大學,成為《聚划算攻略》一書主編。目前,她是一位“講師型企業家”,又是一位“實戰型顧問”,在經營企業的同時,她還藉助淘寶大學這個平臺向同行分享新零售的心得。

去淘寶大學學電商

沒想到成了教電商的

2000年,熊文群來到廣州。廣州是著名的服裝集散地,她最早進入的就是服裝行業,並先後在兩個品牌企業做運營總監。

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電子商務逐漸對傳統零售業產生影響。2010年,在籌備了兩個月後,熊文群所在的企業也成立了電商部。但是頭兩個月,該企業的線上銷路不是很好,她決定要改善自己的線上銷售模式。

熊文群在調查後發現,電商的商業模式與傳統批發零售業態很不一樣,電商的業態轉變非常迅速。“如果說廣州專業市場的發展速度像開車,而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就像火箭,快得超出人的預計。”

熊文群向記者表示,在做傳統商貿業的時候,作為品牌商的她有過在一個月之內招下20多個經銷商的業績,在當時,這成績可謂是“槓槓的”。但對於傳統商貿業來說,從招商到銷售之間有資金鍊的空檔期,這對於從業者來說可能會存在資金緊張的問題。

“例如一個服裝批發檔口,品牌商面向全國經銷商開招商會,來了20多個經銷商,多的時候甚至一個月能招來40多個經銷商。但在招商成功之後,品牌商仍然是沒有現金流入的。首先要等客戶來訂貨,然後等產品生產出來,其間只能收到一點定金。要等市場消化了,品牌商才能從經銷商收到貨款。”熊文群告訴記者,這就是傳統生意的信用體系,它決定了資金流動的模式。

但電商平臺完全改變了這種模式。熊文群表示,在她嘗試把原來的模式改為聚划算團購的時候,一個小時就能進賬50萬元甚至100萬元的現金,非常刺激。

熊文群認識到,傳統的商業模式和電商的商業模式在信用體系上存在很深刻的差異。前者是實在的貨物、商家、貨幣,生產一件貨就賣一件貨;後者則是虛擬的,你看不到你跟誰做交易,但交易仍然有信用保障——電商平臺成了信用的提供者,這個平臺也改變了資金鍊的流動模式。

在做了差不多一年的聚划算電商之後,熊文群越來越認識到自己的電子商務知識不足,就跑去淘寶大學讀了MBA。

其間,她認識了幾位老師,也做了當時MBA班的班長。“當時的幾位老師認為我有這方面的從業經驗,溝通能力也不錯,就推薦我去淘寶大學當講師。那一年,剛好聚划算跟淘寶大學合作。這一來,淘寶大學就需要懂得聚划算商業模式的老師,我就被選上當淘寶大學的講師了。”由此,熊文群也就成為了中國最早的幾批電商培訓師之一。

除了講大數據應用

還幫學員熬“心靈雞湯”

在講臺上,一位電商培訓師意味著什麼呢?

熊文群很謙虛,“從商家轉型為一名淘寶大學的講師,並不是我個人有多優秀,而是我和其他商家的信息差距、經驗差距,讓我有機會成為一名講師。站在講臺上,面對全國各地的商家,只要把不同電商平臺的規則、玩法,以及各個平臺正在做的新玩法等向學員們說清楚,就已經很牛了,這都能讓商家們受益匪淺。”

熊文群向記者講了一個課堂上講到的例子。她說,之前她在課堂上講到的“前置倉”模式就顛覆了很多商家的認知。

什麼是“前置倉”呢?原來,每年的“雙11”電商節,全國各地的倉庫往往出現爆倉,快遞成“慢遞”。在這種狀況下,怎麼能保證消費者在短時間內就能收到貨呢?以前很多商家不懂,但如今藉助電商平臺的大數據信息,問題就解決了。通過“近期點擊量”等歷史數據的分析,品牌商就能知道某個城市的某個具體區域可能賣出多少貨物。在“雙11”之前,商家就可以將預計數量的庫存商品發貨到離購買者最近的倉庫。這一來,商家藉助大數據已經提前完成商品95%的運輸過程。在消費者下單的第一時間,物流很快就能完成最後幾公里的配送問題。這樣的選購速度,或許比消費者自己花半天逛商場的速度還要快。

通過講授新商業模式,越來越多的傳統商貿從業者就具備了在新的商業模式下更好競爭的能力。這也是電商培訓師這個新行當所具備的時代意義。

除了講遊戲規則,熊文群也會給學員們“煲心靈雞湯”。在課堂上,她會結合廣東企業的電商之路給商家打氣。

她向記者舉了一個課堂上講到的例子:現在許多廣州、深圳的商家走上了國際化之路,把充電器賣到非洲,並很快找到了市場,而且營業額一下子做到數億元的級別。熊文群發現,聰明的廣東商家在非洲發現了充電器的商機。他們在非洲當地註冊了自己的品牌,定價5美元左右,要比當地原有的某知名品牌充電器便宜得多。由於這些廣東商家本身就有大量的充電器製造經驗,在質量上有保障,一下子就吸引了當地人。

隨著電商的國際化,國內國外都產生了許多商機,上述案例在廣東企業中很常見。熊文群喜歡在課堂上列表講解廣州商家的機遇。她告訴記者,除了服裝,在傢俱、車載用品、皮具等產業,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廣州擁有的市場份額均在全國處於前列。

對於廣州傳統的商貿優勢,熊文群認為,應當儘快發掘新商業形態下的潛力。“廣州商家不能只低頭做事不抬頭看天,要多瞭解市場發展的新形態。”站在講師的角度,熊文群經常給商家這樣的忠告。她說,新零售極有可能是商業的未來,各位“老闆”的思維需要改變,向建立大會員體系努力,目前不要因為小利益而失去戰略調整的機會。

走出國門講電商課

讓“中國經驗”助力外國電商

隨著中國電商逐步走向全球,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成為熊文群的培訓對象。近年來,她已經到過韓國、馬來西亞、印度、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為當地商家做電商培訓。不少外國商家向她表示,中國的電商、新零售、大數據商業應用都已經走在世界前列。

“就帶一個手機,居然能走遍全球?”“外國人該如何參與中國的電商?”“語言不通,是否該像以往一樣,在中國找個代理商……”在課堂上,外國商家不斷髮問。對於電商的發展、互聯網的發展、支付模式的發展,中國的各種新商業模式,都是他們十分感興趣的。

熊文群說,這種現象是中國電商平臺引以為豪的。在出國講授課程的時候,她能感受到國內外存在很大的資訊落差。“全球買、全球賣、全球付、全球運、全球遊之類的概念,外國人常常覺得難以一下子接受。”

正因為這些資訊落差的存在,熊文群就能借助講解中國的電商經驗,向外國商家講述目前中國電商的科技潛力以及伴隨的商機。

“當其他國家電商的發展還只有中國十年前的水平且未來即將迎來大發展時,中國企業應該利用這種資訊差的優勢,大膽走出去。外國在發展電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很多都是中國以前就遇到並已解決的,因此,‘中國經驗’就是解決國外電商發展瓶頸的一筆財富。”熊文群告訴記者。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楊耀燁、王燕

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鄭洪達

弘揚民族精神、奮鬥精神

商家一定要注意

商業模式的改變

“不管是做傳統的零售還是電商的零售,一定要先把產品做好,做對得起自己良知的產品,有匠心的產品才是有競爭力的產品,想要做屹立幾十年、幾百年屹立不倒的企業,這就是基礎。但在埋頭做事的同時,精明的廣州商家一定要留意商業模式的改變,譬如新零售、智能化、大數據、眾籌、股權設計、合夥人制度等等,都要去了解,然後尋找最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你會發現自己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會少走十年的彎路。”

——熊文群

奮鬥底色

廣州上半年網店

零售額增24.6%

數據顯示,2017年,全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6.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2%,連續第14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其中網絡零售額2017年達7.1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32.2%。我國網絡零售不僅在規模上穩居世界第一,在商業模式、商品種類、支付方式、物流配送等方面也創出了中國特色。這其中,有“千年商都”美譽的廣州表現相當出色。2018年上半年,廣州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88.9億元,連續31年穩居全國前三;外貿新業態的代表跨境電商進口82.2億元,增長85.8%,佔全國比重的27.0%,排在全國第一位。

如今,廣州商家正不斷加快線上線下融合,百貨店、大型超市零售額分別增長2.7%和3.9%,高於2017年同期7.1個和6.3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廣州網上商店零售額436.3億元,增長24.6%,增速比2017年同期(19.1%)高5.5個百分點。

大事記:

1997年12月——中國化工網(英文版)上線,成為國內第一家垂直B2B電子商務商業網站。

1999年3月——阿里巴巴中國在我國杭州創建。

1999年9月——招商銀行啟動“一網通”網上銀行服務。

2000年6月——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正式成立。

2003年5月——淘寶網成立。

2003年10月——阿里巴巴推出“支付寶”。

2004年8月——亞馬遜收購卓越網。

2005年8月——阿里巴巴併購雅虎中國。

2007年8月——京東商城融資1000萬美元,開啟國內家電3C網購時代。

2008年12月——唯品會上線運營。

2009年11月——首屆天貓雙11的銷售額已躍升到0.5億元,隨後中國電商迎來京東、國美、噹噹、唯品會、蘇寧易購等平臺的全面競爭時代。

2014年5月——京東在美國上市。

2014年9月——阿里巴巴集團美國上市。

2017年,天貓雙11的交易額高達1682億元。

2018年7月——拼多多上市,市值達京東的三分之二。

2019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將開始施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