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鏽的產生,不是想像的那麼簡單

最近有許多果農反映,自家的蘋果果鏽嚴重,於是詢問,哪種袪鏽藥最好。我感覺大夥對果鏽的認識存在誤區,以為提前打打藥就可以把果鏽去掉,這是錯誤的。事實上,果鏽的發生原因大的方面有三個:凍鏽 、藥鏽和水鏽。

果鏽的產生,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


一、凍鏽。清明前後,連續3天的霜凍甚至降雪,給咱膠東半島的蘋果造成輕微影響。但西部地區造成重創,河南,山西,陝西,甘肅這幾個蘋果優勝區,受災面積達30%-50%左右,創歷史新高,尤其是陝西、甘肅,受災面積達到6-7成,個別地區甚至絕產。

果鏽的產生,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

就蘋果而言,80%的凍鏽是在花期形成的。這時候的霜凍,一方面降低了坐果率,另一方面,使小幼果凍傷,將來次果率一定高。那麼如何預防凍鏽呢?

1.提前聽天氣預報,有霜凍發生時,提前一兩個點用微噴噴水,水氣上升,可以改變霜凍的氣流,減少霜凍的危害。例如,今天晚上聽到天氣預報說,凌晨2-3點有霜凍,那你就在晚上12點打開微噴,絕對管用。

2.霜凍發生後最短的時間內(超12小時基本無效),立刻噴蕓薹素,海藻酸類的或噻苯隆或嘌呤類等植物生長調節劑,同時加點硼、鈣葉面肥,可以有效緩解霜凍的危害。當然如果前期就注重管理,樹下用腐植酸類、海藻酸類+菌劑+植調劑進行灌過根的,樹上再配合植調劑+葉面肥噴施的,效果會更好。

果鏽的產生,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

二、藥鏽。一說藥鏽,咱果農朋友認為是藥不合格造成的。其實我告訴大家,藥鏽的發生一般與藥的質量關係不大,多半是大夥在打藥的過程中,自己失誤造成的。特別是蘋果從坐果到套袋前,如果沒的把握住“飄著打”的原則,那咱的蘋果八成會出現藥鏽。 道理很簡單,我們在打花後的三遍藥的時候,很多果農為了體現對小幼果的關心,噴頭對著小蘋果是猛噴一縷煙,唯恐果面上有什麼病菌蟲卵殺不死。結果,小幼果很嬌嫩噴頭離果面太近,很容易噴掉絨毛,噴傷果面,加上我們的藥劑一般是三四樣復配,濃度又大,往傷口一灑,完了,全是果鏽!大夥不信的話,可以用自己的手體驗一下,讓噴頭離手近點,盡情地噴,看看手是什麼感覺?所以說,套袋前,對果面打藥一定要飄著打,藥劑能粘上即可,這樣既省功又省力,而且蘋果的質量還好,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針對這段時間的用藥,大夥千萬不能用刺激果面的藥,更不能隨意調高用藥的倍數,以避引起藥鏽。

果鏽的產生,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


果鏽的產生,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

三、水鏽。造成水鏽的發生一般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大水漫灌,另一個是果袋的透氣性不好,袋口沒紮緊。下面咱先說說大水漫灌,2017年就有例子,有的果農說:我就神暈了。天那麼幹,我的蘋果一點沒幹著,有事沒事兒就能澆上遍,哥有錢,哥打的井!可是為什麼這蘋果就是不爭氣,水裂紋,水鏽嚴重呢? 其實澆水也是一門科學,並不是澆得越多越好。以2017年為例,咱仔細對比就會發現:凡是用小水澆地的果園基本上水鏽很輕,表光很好,但用大水漫灌的就不理想了。究其原因就一個,大水漫灌極容易造成果肉生長過快,把果皮撐裂了,前期不易察覺,後期一摘袋就顯現了。所以說,水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據蘋果生長的規律,細水常流常用常足,潤物還需細無聲。

果鏽的產生,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

那麼如何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呢?很顯然,水肥一體化設施最給力,節水不說,效果還好,所以還是提醒咱廣大的果農朋友,能安裝的儘量早安裝,確實沒條件的,那我也建議大夥以後澆水要用噴帶。

果鏽的產生,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

此外,水鏽的形成與果袋的封口不緊,透氣性差,也有很大的關係。咱果農套袋,往往僱人,一部分工人為了追求套袋的數量,往往走馬觀花,疏於袋口的密封,所以造成許多袋口過於松馳,這樣雨水或藥水很容易會順著袋口進入蘋果的梗窪,滯留時間一久就會侵傷果面,造成果鏽。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果袋的透氣性不好,造成水氣過重,很難及時揮發,熱別是遇上溫度起伏較大的天氣,高溫高溼或低溫高溼下,也容易發生水鏽及其它問題。

因此,果鏽的發生是個綜合問題,不是靠藥物能防治的,而是在果園管理中要隨時注意我說的這些細節,才能大大地減輕比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