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關係不和的七大原因

婆媳關係,一直是影響家庭幸福指數的主要原因之一。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自古以來婆媳關係就像解不開的疙瘩,講不清理還亂。婆媳關係搞不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今天為你深度剖析,希望你們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或出口。

婆媳關係不和的七大原因

第一個原因:婆媳關係不好,可能是因為公公婆婆的夫妻關係不夠幸福。

婆婆把注意力放在兒子兒媳的生活上,重要因素之一是因為公公沒有盡到照顧婆婆的責任。試想一下,如果公公婆婆的關係比較和睦幸福,婆婆哪有時間關心兒媳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

人的歲數大了,公婆的關係又不好,婆婆在情感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就會將注意力放在兒子身上。這是明顯缺乏愛和安全感的表現,期待在兒子這裡得到彌補。這種情況,在公公已經去世的家庭表現尤為突出。

反過來說,在公婆關係融洽的家庭裡,公公婆婆業餘生活會特別豐富,這類公婆往往會選擇與兒女分開來住,發生婆媳矛盾就更加少之又少。同時,公婆關係好也會影響和傳染給下一代人,兒子兒媳生活也會更加幸福。

婆媳關係不和的七大原因

6

第二個原因:女人的善妒,讓婆媳關係產生矛盾。

我們知道,男人在沒有與女人結婚之前,他只愛一個女人——母親。母親的身份在男人的眼裡唯一和不可代替的,這是給他生命並含辛茹苦將他養大的女人,甚至父親都沒辦法比擬。

但是男人結婚之後,他會同時愛著3個女人——女兒,母親和媳婦,而女人心眼比較小,爭風吃醋在所難免,因為嫉妒經常明爭暗鬥。而男人為了平衡3個人之間的關係,最無奈的辦法就是任憑3個女人發生矛盾,自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表面上男人同時愛著3個女人,幫誰都覺得不公平。實則這類似於宮廷鬥,無論女人們如何鬥,男人始終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男人很少參與女人戰爭的原因。實際上,這是一種自私和消極的態度。

婆媳關係不和的七大原因

第三個原因:老公的消極態度,婆婆過於強勢,使婆媳關係矛盾擴大化。

如前文所述,老公的消極態度,往往會縱容得勢的一方——婆婆。因為,相比媳婦一個剛加入進來的“外人”而言,婆婆在家庭的地位和時間都佔有優勢。

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天平失衡男人還不及時制止,就很容易讓矛盾擴大化。很多女性也因為這個和老公離婚,女權主義者將這類男性,加上一個特別的定義“寶媽男”。

所以,婆媳關係不好,你的老公消極怠工,或者不善於處理家庭矛盾,他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婆媳關係不和的七大原因

第四個原因:經濟條件或物質基礎不滿足,是婆媳矛盾的主要導火索。

婆媳之間因為媳婦的生活觀或者消費觀念發生衝突,比較常見。婆婆因為心疼兒子掙錢辛苦,而“媳婦除了帶娃,花錢大手大腳”,簡直就是“敗家娘們”,這讓婆婆覺得非常難以接受。

俗話說,“貧賤夫妻百事哀”,不富裕的家庭矛盾也總是特別多。所以為了家庭和睦,男人還是多賺點錢吧。

婆媳關係不和的七大原因

第五個原因:婆媳不和後直接對話少,而中間傳話人容易誤解,甚至挑撥離間。

有時很多婆媳關係不融洽,都是誤解太深造成的。兩個人互相試探,見面不說話。有的完全依靠中間人傳話,這樣明顯不是解決婆媳關係的好辦法。甚至有的中間人巴不得你們婆媳關係不和,還在中間挑撥離間,生活中並不少見。

好的婆媳關係,是有話當面說。而不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否則矛盾只會越來越深。

婆媳關係不和的七大原因

第六個原因:夫妻地位過於懸殊,也是婆媳關係不好的原因。

比如男方家庭條件很好,而女方婆家比較貧窮或者沒有社會地位,這樣女方嫁過來也往往容易受到欺負。本身這類媳婦就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如果婆婆施加過大的壓力,媳婦總有一天會爆發更大的衝突。

古代婚姻講究“門當戶對”,這也是有一定依據的。

婆媳關係不和的七大原因

第七個原因:觀念不同。

年輕人的思想比較開放新潮,而老年人相對保守很多。在育兒,婚戀,教育,金錢上的很多想法觀念不一樣。有時經常會為一點點小小的事情而堅持己見互不相讓,而讓家庭矛盾激化。而日常生活中,鍋碗瓢盆相碰,經常有矛盾和摩擦,久而久之,矛盾日深。

儘管我們知道,造成婆媳關係緊張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所有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愛”或“理解愛”。實際上,媳婦愛老公,婆婆愛兒子這些都是因為“愛”被分享,所以才會產生衝突。

如果,雙方能站在理解愛和付出愛的角度,媳婦多尊重婆婆,婆婆多心疼晚輩,體諒彼此的不易,我相信你們的家庭幸福是可以做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