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造價昂貴卻脆弱?美軍正尋找物美價廉替代品

航母造價昂貴卻脆弱?美軍正尋找物美價廉替代品

美國國家利益網站10月17日消息:關於航空母艦存在的現實意義,支持者和反對者之間仍然各執己見,爭論不休。支持者指出,在沒有地面基地的遠海地區,航母在長時間兵力投送和掌握制海權方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而反對者則指出,一些國家已擁有遠程無人機和巡航導彈,可以在航母艦載機聯隊的打擊範圍之外對其進行攻擊。此外,中國已經研製出專門用於打擊航空母艦的反艦彈道導彈,這些都極大地削弱了美軍航母的作戰效能。特別令人擔憂的是,僅一個航空母艦及其艦載機聯隊就要花費200億美元,而且有5000多名美軍官兵在其上工作、生活,這就像把一個巨大的雞蛋放在一個脆弱的籃子裡。

因此,也許是時候考慮尋找另一種方式來替代航空母艦所能發揮的作用了。使用直通甲板兩棲攻擊艦的建議並不可取,它只是一個非常相似卻更加脆弱的籃子。現在,我們需要考慮如何將新舊技術加以整合,從而以極低的成本來提供類似的功能。其中,舊的技術是指集裝箱船和集裝箱,而新的技術則是指無人機、巡航導彈和先進的製造技術。

目前,很多無人機都採用垂直起降技術,可以勝任遠程打擊、監視、通信中繼和電子戰等任務。Kratos 公司已經研發出一種採用隱身構型的自主無人機(QX222),其作戰半徑為1500英里(是現有航母艦載機作戰半徑的三倍),航速可以達到0.85馬赫,內部彈艙有效載荷為500磅。最重要的是,它可以自主進行垂直起飛和回收。由於成本僅為200萬美元,因此未來可用它來執行一些單程作戰任務。

較之於航空母艦或兩棲攻擊艦,集裝箱船所需的船員人數更少,建造和使用成本更低,而且獲得渠道也更為廣泛。一艘與兩棲攻擊艦差不多大小的集裝箱船僅需12名船員便可操作,能夠裝載數千個標準40英尺集裝箱。早在2010年,俄羅斯就展示了一種內置有四枚"俱樂部"巡航導彈的標準40英尺集裝箱。據估計,這種導彈集裝箱的單價從1000萬美元到2000萬美元不等。從這個角度來看,任何集裝箱船都可以改裝成無人機母艦或導彈武庫艦。它可以攜帶幾十枚到數千枚巡航導彈,或者搭載數百架各型無人機。雖然集裝箱船缺乏自衛系統,但它們並不比瀕海戰鬥船艦更容易受到攻擊。事實上,與3500噸的瀕海戰鬥艦相比,數萬噸級的集裝箱船具有更強的生存能力。而且,建造一艘航母需要花費數年的時間,而集裝箱船則可以直接從市場上購買。同時,機器人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和高速3D打印技術等先進製造技術的廣泛應用也可以使未來無人機和巡航導彈的價格更為低廉。

如果我們在"肯尼迪"號之後停止建造航母,那麼到2050年時美國仍將擁有7艘航母。如果我們將資金轉移到集裝箱貨船上,那麼便可以利用同樣的資金,大幅增加平臺和武器的數量,同時大幅削減人員和採購成本。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是否應該做出更好的選擇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