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鄉村振興戰略:外出打工不如回家創業,小桑蠶養出大財富

初秋時節,集中連片的田野上,一片片鬱鬱蔥蔥的桑樹如同給大地披上了綠衣。來到江西興國縣

江背鎮果源村這裡正在大力發展養蠶產業。走進養蠶車間,只見一隻只白胖胖的幼蠶蠕蠕爬動,或爭相撲在桑葉上,貪婪地吮吸著嫩葉裡的養分,或立起脖子探出頭來,迫不及待地尋覓一方吐絲結繭的舒適地兒……窸窣作響的“沙沙沙”聲,奏出了鄉村致富的交響曲。

贛州鄉村振興戰略:外出打工不如回家創業,小桑蠶養出大財富

廣西融安養蠶助脫貧

這是江背鎮茂順蠶桑基地裡的場面,看著地上的幼蠶,謝芳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謝芳是江背鎮第一個開始養蠶種桑的人,初中畢業後一直在廣東清遠務工,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桑蠶養殖這一產業,他開始萌生了養蠶的想法。而十九大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更加堅定了他返鄉種養桑蠶,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想法。

贛州鄉村振興戰略:外出打工不如回家創業,小桑蠶養出大財富

要實現穩定脫貧逐步致富,發展產業是關鍵。當了解到在外鄉賢謝芳有返鄉創業的想法後,江背鎮黨政幹部積極與謝芳溝通協商,努力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今年5月,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謝芳在家鄉江背創辦了茂順蠶桑種養專業合作社,基地選址於距離圩鎮1.5公里的果源村,這裡交通便利,土壤肥沃,且緊鄰異地搬遷移民安置點,可以很好的解決移民的就業問題。該種養專業合作社計劃總投資200萬元,目前已完成投資150萬元,其中一期工程已完成38畝土地租地、平整耕地、桑苗種植,二期工程完成了擴建佔地500平方米蠶桑廠房、辦公用房等基礎設施,即將出產第三批蠶卷。

“在這裡上班,一天八小時,工資80元,離家又近,還可以照顧到家裡的老人跟小孩。”正在基地採摘桑葉的李山秀說。李山秀是果源村的貧困戶,家裡有兩個90多歲的老人及6個孫子孫女需要照顧,今年6月,在鎮村幹部的介紹下,她來到基地務工,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從此工作顧家兩不誤。

目前,像李山秀一樣通過基地帶動實現增收致富的貧困戶還有10戶。該基地堅持“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通過“入股分紅”“農戶領養”“基地務工”“返還村集體收入”等方式與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真正走出一條生態富民的發展路子。

據江背鎮副鎮長劉文巖介紹,種桑養蠶成本低,風險小,見效快,是農戶脫貧致富的好路子,按照一畝桑葉一批蠶,一年養蠶期為8個月,每年可產8批蠶繭,以每畝桑葉每年供應產出800斤蠶繭,每斤蠶繭25元計算,現有規模年產值可達到80萬元。

“有了黨和政府的支持,貧困戶的參與,以及廣闊的市場前景,我們有信心將基地做大做強,下一步我們將在江背鎮再擴大規模,建立500畝的桑蠶基地,帶動更多的貧困戶脫貧致富。”謝芳滿懷信心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