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從科技姚志強:三年成爲獨角獸,人臉識別「國家隊」的商業探索

記錄人物,看行業變革

雲從科技姚志強:三年成為獨角獸,人臉識別“國家隊”的商業探索

雲從科技聯合創始人姚志強


葛嶺錄·人物記

1

基本而言,很多技術類的創業者都會犯一個錯誤。技術,是他們首要關心的,其他的他們很少放在心上。

總認為技術為王,把技術做到最好,你總該用我的產品了吧。但技術和商業之間,可能有一個很大的鴻溝。媒體曾不止一次的報道過這樣的新聞,在某個明星的演唱會上,逃犯被抓了,這便是人臉識別一個典型的應用——安防。

攝像頭捕捉到逃犯的面部信息,系統會和後端數據庫進行比對,如果確定是同一個人,系統會發出警告。但這樣的落地應用,其實是所有人工智能團隊嘗試許久之後的結果。

姚志強是雲從科技的聯合創始人,他面相敦厚,留著寸頭,髮型維持多年不變,典型的技術類創業者,為人低調、靦腆,你很難在他身上看到太多個性的東西。

他微笑著對我講了他們的商業嘗試,儘管雲從科技是一家2015年成立的公司,但他們在2010年實驗室階段就開始探索人臉識別的應用。

雲從科技創始人周曦是中國圖像識別、視頻識別領域的領軍人物,曾在2007年到2011年之間奪得6項圖像識別和視頻識別世界大賽冠軍。

團隊的創始人員基本來自中科院,一群技術科研出身的人,會認為技術和科研做得好,就足夠了。至於落地一開始並沒有明確的方向,凡需要人臉識別的,他們都可以做嘗試。

西安世博會官方想知道每天有多少人入園,找到他們做技術支持。他們正想一展身手,就答應了。

到了現場,他們驚呆了,給攝像頭預留的位置太高,人臉拍不到,只能拍到腦門;拍攝到的面部信息回傳主要靠網線傳輸,但沒有網線,情急之下他們選擇了無線網絡。一個憑藉技術可以實現的操作,在他們這裡,變成了人工操作。

那段時間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園子裡來回轉悠,過一個小時看哪個路由器卡死就重啟。

以為是一個很好的商業落地,但事後證明只是一個拍腦袋的結果。很快他們確定了公司的轉型方向,由提供技術支持,轉為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

商業落地的第一站是銀行,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櫃檯資源無法滿足激增的用戶,人臉識別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好辦法。他們做足了準備,寫了十幾頁的方案,但銀行的人告訴他們,平日裡看的方案都是300頁起的。

只要是技術男認定的事兒,他們就不會想太多的結果,先卯足勁幹再說。知道了對方的需求,瞭解完銀行的信息技術架構,他們提供了48種不同的解決方案,涵蓋了銀行的各個業務線。

在競爭裡,雲從勝出了。

失敗和成功的教訓都指向一個,要接地氣,技術必須為其他行業提供服務,並且能夠真的解決問題。

2

企業高速發展中的問題,雲從科技也遇到了。矇眼狂奔的時候,就會疏於團隊管理。在這點上, 姚志強被雲從科技創始人周曦說過,也被其他人說過,他最大的問題是過於溫和。

他試圖修正,儘量目標導向,但遇到具體的問題,比如員工沒達成預定的目標,他還是會想給對方一次機會。

雲從科技姚志強:三年成為獨角獸,人臉識別“國家隊”的商業探索

姚志強出席活動

姚志強坦言,他目前來最不擅長,也讓他倍感壓力的正是此,“一邊要跑,一邊要想怎麼去解決發展中存在的風險。”

自始至終,姚志強給人感覺溫和、含蓄,當我問他有沒有商業偶像的時候,他沒有馬上給出答案。過了一會,他說,“如果非要找一個偶像的話,我覺得是馬斯克,像他一樣立一個偉大的目標,目標之大,可能需要一輩子來完成。”

在姚志強的想象裡,雲從未來可以成為電影《鋼鐵俠》裡的管家賈維斯,它無處不在,能轉移到任意一個數碼終端。它是你最信任的,也是最瞭解你的,無論你走到哪裡,只要你需要它,它一定會出現。

緊接著他強調,人生是不斷髮展的,最好設定一個完不成的目標,一旦踩到你給自己預想的位置,就會出狀況。

3

李開復曾感嘆:“光是一個人臉識別領域,中國就出了四個獨角獸。”人們總會拿這四家公司做對比。

但姚志強覺得,這四家根本談不上競爭,也許第一個落地應用都是人臉識別,但隨著各自的發展,路徑已經很不同了。

雲從科技選擇B端市場,以金融領域進行切入,在安防領域重點突破,是唯一一家同時受邀制定人臉識別國家標準、公安部標準、行業標準的企業。

“要穩,不能馬上就跳出去做其他行業,精力分散之後的結果很可能是老巢被人端了。”

從2015年開始,雲從持續在金融領域發力,“我們在銀行體系內組織的能力測試,連續拿到優勝,這一塊市場,我們推得非常快。”後來只要是需要競標的,雲從科技參與,別的企業就望而卻步。

你可以把這理解為雲從的驕傲,但他們更願意稱其為這是一個完美的落地應用。

一個全新的市場被打開了,截止2018年3月15日,國內有能力自建系統的銀行約為148家,已經完成招標的銀行約為121家,其中雲從中標了90餘家總行平臺,市場佔有率約為72.7%。

在網點覆蓋方面,雲從的客戶已經覆蓋了超過14.7萬個網點,約佔比例為66.8%。

今年6月,雲從科技通過與興業數金合作,為超過300家中小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中小企業提供金融信息服務。


談競爭

就目前的情況下去談競爭,

我覺得是一個笑話。

雲從科技姚志強:三年成為獨角獸,人臉識別“國家隊”的商業探索

葛嶺錄:投資人經常會問的是什麼?

姚志強:最多的還是安防,金融和機場的落地大家都不太問了,現階段問的最多的無非是雲從怎麼去挖掘出更多的金礦來,跟海康威視是合作還是競爭?

如果我們把自己定位為安防公司,肯定要直面這個問題。但我們一直把雲從定位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做人臉識別或圖像識別這類計算機視覺技術只是第一步,它們是人工智能的”眼睛“,我們的最終目標是人工智能大腦。

葛嶺錄:你說過人工智能是趨勢不是風口。我想知道,你怎麼理解趨勢和風口。

姚志強:趨勢,是說一個時代的變化。風口,就是一陣熱度,之後就沒了。我覺得我們很幸運,走的每一步都踩在了正確的時間點。

最早,我們探索人臉識別應用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問我們,它到底有多大的價值。現在,這個問題已經沒人問了,大家都看的到,整個社會的認知度非常高了。阿里也在做相關的佈局,把“城市大腦”提到一個新的高度,這對行業也是一個大的推動。

葛嶺錄:提到人臉識別,人們會說已經有四家獨角獸了。你怎麼看待你們之間的競爭關係?

姚志強:說實話,我們四家其實根本談不上競爭關係。一是市場特別大;二是我們起點確實比較接近,大家第一個落地的項目基本上都是在人臉識別上,但是經過這幾年會發現,大家在朝不同的方向發展。

我們幾家體量都還很小,有很大努力的空間。就目前的情況下去談競爭,我覺得是一個笑話,等到我們真正在市場達到華為這個級別或者到海康威視這個體量,我覺得那時候談競爭更實際一些。

葛嶺錄:體量多大的時候,你覺得可以去談競爭了?

姚志強:我覺得至少在行業裡,佔足夠大的份額,營收大概三五十億,才有可能會出現真正的競爭。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安防領域,你說我們和海康威視有競爭嗎?我覺得海康威視肯定不會覺得這是競爭,因為體量差異太大了。

談應用

技術類的創業者都會感覺,

我的技術是過硬的,

憑什麼不用我的產品。

雲從科技姚志強:三年成為獨角獸,人臉識別“國家隊”的商業探索

姚志強與團隊合影

葛嶺錄:我看過一個報道,說你們最早去競標銀行的業務時,準備充足,做了十幾頁的PPT,結果去了才發現這個行業都是300頁起的。

姚志強:對,我們剛開始創業的時候不懂,在摸索中我們發現TOB行業它不是那種簡單的做一個標準化的產品,告訴客戶怎麼用就可以的。你扮演的應該是客戶的一個諮詢部門,給他做一個未來的規劃,才可能打動他。

葛嶺錄:技術如何與市場接軌。

姚志強:其實只要是技術類的創業公司都會有這種感覺,我的技術肯定是過硬的,他的明明比我的差,憑什麼不用我的產品。有一個好的技術,看起來很美,確實是能夠解決一些事情,但是不是真的能給客戶帶來價值,這是一開始我們忽略的。

葛嶺錄:換句話說,你們理所當然想了一些應用,但檢驗之後是偽需求。

姚志強:我們確實是在客戶的罵聲中成長的,做過許多嘗試,有過教訓,但我們好像從來不會因為嘗試失敗了,就有挫敗感。創業的人基本上都是喜歡挑戰的,如果沒有這種樂觀的精神,基本上就不會去創業了。

談聚焦

追求穩

不希望把精力分散到其他行業,

結果老巢被人端了

雲從科技姚志強:三年成為獨角獸,人臉識別“國家隊”的商業探索

姚志強接受葛嶺錄採訪

葛嶺錄:在行業裡大概做了多久之後,覺得已經是頭部了?

姚志強:2015年年底的時候,我們簽約廣東省建行,這是一個國有大行,這個背書對我們的品牌提升非常明顯。再後來,我們只要遇到競標這類傳統行業的,基本上只要雲從參加,其他家就不來了,肯定拼不過。

別人很快就放棄了這一塊市場,所以2016年的時候,我們在銀行的業務進展非常快。後來發現,我們的產品在銀行領域成為一個入口。

葛嶺錄:一開始你們也沒想到可以做這麼多。

姚志強:這個我們承認,確實沒有一下子看得這麼準,一開始我們就想著人臉識別,但確實沒有想到人證核驗成為一個重要的入口。

葛嶺錄:雲從是不是考慮去開闢新的領域,繼續扎穩銀行、公安、跟機場還是說可以開始去涉及別的行業了。

姚志強:是這樣,這兩件事情現在都在同步。第一,聚焦是必須的,我們一上來就聚焦,我們聚焦到哪,就是人,我們一定是緊緊圍繞人臉識別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沒有馬上跳出去做醫療影像等等其他識別。

第二,我們還是追求穩,我們不希望,迅速的把精力分散到其他的行業,結果老巢被人端了。一定是我有一個非常穩固的基礎業務,再去開拓更多的業務。

在新零售、教育上的落地,實際上正在做,但是我們不會一下子投入非常大,還是會先立標杆,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再大規模地去做。這幾個行業肯定是要一個一個做下去的,從長遠的戰略來說,只有把這些資源整合出來,我們才能夠真正成為一個巨無霸。

葛嶺錄:有制定出具體的時間節點嗎?

姚志強:具體還是要看整個市場,時間點不好評估,但是目前這個速度比我們預期要快,我們覺得要過個三五年就能在別的行業大爆發,現在來看不用等五年,三年可能就差不多。

談人才儲備

想用超常規的打法快速發展,

就要去搶奪人才。

葛嶺錄:這幾年,雲從的招人計劃是什麼?在人才的儲備上,是怎麼做的?

姚志強:人才計劃取決於,我們用什麼戰略思維,如果我們的想法是說穩紮穩打,那麼人才是可以慢慢培養的,但是目前這個勢非常難得,對我們非常有利,我們想用超常規的打法去發展,這個時候就得去搶奪人才。一方面我們要自己努力去學,另外一方面我們要去包容,

兩者結合,迅速把產品做出來。因此我們的策略是,可能招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團隊。

葛嶺錄:兩者之間要怎麼融合,老團隊和新團隊怎麼相處。

姚志強:肯定會有競爭,這也是我們管理的組織架構的一個策略,我們允許部分競爭,人家做得比你好,你三個月才能做出來,人家一個月就出來了。如果完全沒有競爭,對於創業公司來說不是好事。

葛嶺錄:你給人的感覺是特別溫和。

姚志強:這是我的缺點,已經被批評多次了,在努力調整中。過於溫和會有一個問題, 比如說有員工工作上存在問題,我還是願意多給一次機會,覺得你下次改正就好了。但如果從目標導向判斷的話,這是有問題的。

葛嶺錄:按你剛才說的,對下屬很好,如果遇到開人的情況,你怎麼處理。

姚志強:在這點上我不糾結,一點都不糾結。每次開人,我會告訴他,並不是你能力不行,只是我們不適合,我希望你找到一個更適合你發展的平臺。大家是相互選擇,不是說我開你,而是你在這裡發展對你不利,為什麼不去找一個更好的。

葛嶺錄:還是選擇了一個讓大家都舒服的方式去做。

姚志強:我覺得人和人之間真的是要看匹配度的,有可能我看錯了,沒辦法,這時候要及時校正,要止損。

葛嶺錄:如果溫和算你的缺點,提到優點,你會想到什麼?

姚志強: 我最大的優勢就在於是技術背景,但又擺脫了技術男的執拗,我不會受限於必須要用什麼方式來達成目標,相對比較靈活,接受市場化程度比較高。

雲從科技概況

【項目簡介】雲從科技成立於 2015 年 4 月,是一家孵化於中國科學院重慶研究院 的高科技企業,專注於計算機視覺與人工智能,擁有中科院和上海交大兩個聯合實驗室,在美國UIUC和硅谷有兩個實驗室,公司全職研發團隊200餘人,為全國最大的人臉識別研發團隊之一,也是唯一一家參與人臉識別國標、部標、行標制定的研發企業。

雲從科技是中國銀行業人臉識別第一大供應商,包括農行、建行、中行、交行等超過100家 金融機構已採用公司產品;在安防領域推動中科院與公安部全面合作,通過公安部重大課題研發火眼人臉大數據平臺等智能化系統,公司產品已在 24 個省上線實戰,引領了公安行業戰法變革;在民航領域,已經與中科院重慶院合作覆蓋80%的樞紐機場。

【創 始 人】周曦

中科院百人計劃研究員,曾在IBM、TJ Watson研究院、微軟西雅圖總部研究院、NEC美國加州研究院等科研機構從事研究工作,在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等人工智能相關領域擁有全球頂尖的技術背景和產業經驗。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美國伊利諾伊大學(UIUC)博士學位。

【聯合創始人】姚志強

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系。博士在讀期間,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從事模式識別學習研究,發表ICASSP論文兩篇,其他核心期刊論文三篇;參加實驗室NIST國際說話人識別競賽,獲得3個單項第一;主要研究工作集中在說話人識別、高斯混合模型以及支持向量機模型研究。

2015年參與創立雲從科技,擔任雲從科技聯合創始人,戰略規劃部總監。

【歷史融資】

獲得普華資本、順為資本、元禾原點等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