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界首這條新聞被安徽新聞聯播報導近3分鐘,看看是啥事

目前,全國脫貧攻堅工作開展如火如荼

各地也都紛紛拿出看家本領

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

10月23日,界首市打造“造血”扶貧多路徑

被安徽新聞聯播關注

並用近3分鐘時間進行專題報道

作為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界首市圍繞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一手緊抓產業扶貧,一手通過“百企幫百村”“百業帶萬戶”活動,引導企業下鄉建立“扶貧車間”,為貧困群眾打造由“輸血”到“造血”的多種路徑。

昨天界首这条新闻被安徽新闻联播报道近3分钟,看看是啥事

金秋時節,界首市王集鎮秦莊村的南瓜產業扶貧基地迎來了大豐收。

昨天界首这条新闻被安徽新闻联播报道近3分钟,看看是啥事

“頭一茬摘完,這是第二茬,第三茬還有一茬。”界首市王集鎮秦莊村村民秦學良介紹,這裡南瓜第三茬可以摘到10月份。

今年,產業扶貧基地的南瓜產量將達到170萬斤,年收入80多萬元。特色產業的發展,不僅帶動秦莊村集體經濟實現了零的突破,也為貧困群眾增加了收入來源。

昨天界首这条新闻被安徽新闻联播报道近3分钟,看看是啥事

“目前這個南瓜種植已經達到500多畝,帶動貧困戶30多戶土地流轉,每年1畝地是1000塊錢租金。同時,帶動30多個貧困戶來靈活就業。”界首市王集鎮秦莊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梅曉介紹。

像秦莊村這樣的特色種養業扶貧基地,界首市已經認定了203個。截至目前,這個市已投入產業項目扶持資金8900多萬元,使全市45個貧困村全部達標特色專業村。在夯實產業發展基礎的同時,界首市還在工業下鄉上再提速,鼓勵勞動密集型企業把部分工序下放到鄉村設點辦廠,讓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有活幹,不出村就能掙到錢。

昨天界首这条新闻被安徽新闻联播报道近3分钟,看看是啥事

“8塊錢1個小時,平均下來(1個月)一兩千塊錢,在家門口都能賺錢了多好,現在多方便。”界首市泉陽鎮柳莊村村民黃桂芹說。

昨天界首这条新闻被安徽新闻联播报道近3分钟,看看是啥事

黃桂芹所在的這家扶貧工廠,是柳莊村今年初剛招商引資的一家豆製品加工企業。除了為村裡16位貧困群眾提供了穩定的就業崗位,這家企業還發展大豆訂單農業,與農戶尤其是貧困戶簽訂種植回收協議,通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貧困群眾增收。

昨天界首这条新闻被安徽新闻联播报道近3分钟,看看是啥事

“(大豆)需求量一個月有100噸左右吧,大概一年1000多噸。(收購)貧困戶的原材料在30%左右,貧困戶收購價比市場價要高出一毛錢(一斤)左右。”阜陽界首市鼎源食品有限公司車間主任王步鋒介紹。

“我們就圍繞出列村的標準,精心打造,謀劃項目,先後我們引進了3家企業、3家專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是79人,確實實現了他們的穩定增收。”界首市泉陽鎮柳莊村黨總支書記樊子剛說。

昨天界首这条新闻被安徽新闻联播报道近3分钟,看看是啥事

除了引進企業建立扶貧車間,界首市還加快開發護林、護路、保潔等公益就業崗位,讓8000多名貧困群眾獲得穩定收入。另外,健康、教育、光伏等多項扶貧工程共同發力,截至2017年底,全市已脫貧18884戶44605人,出列29個貧困村。

昨天界首这条新闻被安徽新闻联播报道近3分钟,看看是啥事

“緊扣“戶脫貧、村出列、縣摘帽”,堅持精準理念,今年計劃脫貧12328人,16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力爭實現貧困縣摘帽。”界首市扶貧辦副主任榮雲飛說。

主辦:界首市新媒體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