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過後,塘口管理要注意預防這些病害!該出塘出塘,該越冬越冬

“24節氣”中的霜降,是指陽曆每年10月23日或24日,太陽到達黃經210°。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含有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是秋季到冬季過渡的節氣。此時的南方還不算冷,絕大部分地區仍可投餵,應抓住時間投餵高能飼料,促進脂肪沉積,防止掉膘(為越冬做準備);此時的北方就不一樣了,很靠北的地方有的已經下雪,開始逐漸要進入冰封期了,魚塘的管理方法又和南方有所區別。

霜降後,北方地區水溫下降加劇,對養殖動物易造成應激反應,應保持較深的養殖水位,防止水面冰封造成的損失;定期使用消毒劑對養殖水體進行消毒,用微生態製劑調節水質;要適時開動增氧機,及時清除殘餌,改善養殖水體水質,預防各種病害的發生。霜降過後將進入越冬前的準備階段,要注意對越冬苗種的強化培育。


霜降過後,塘口管理要注意預防這些病害!該出塘出塘,該越冬越冬



在南方,則是養殖動物越冬前的最後生長期,此時的南方溫度不低,養殖戶喂料正常,這是提升存塘魚蝦蟹規格的最後機會。同時池塘單位水體存塘量較大,水質控制的難度也會增加,養殖戶朋友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加強巡塘,並及時換水、增氧,防止養殖動物因缺氧造成的浮頭和泛塘等現象。如果要出塘,起捕拉網時要注意對養殖對象的影響,避免因機械損傷導致疾病發生。

如果此時你池塘的水溫還可以,在保持好喂料節奏的同時,養殖戶最主要的就是要做好防病工作,正在出塘或者準備出塘的階段,一旦發生病害,造成了損失,養殖戶的收入會直接受到影響。

養殖的魚類進入越冬前的最後生長期,由於池塘載魚量較大,殘餌及代謝物沉積較多,易厭氧發酵產生氨氮、硫化氫等有害物質,同時晝夜溫差逐漸增加,上下水層對流加大,易使水質惡化。


霜降過後,塘口管理要注意預防這些病害!該出塘出塘,該越冬越冬



所以霜降過後容易發的病害是一定要重點關注的,主要是晝夜溫差明顯加大,上下水層對流加大,池塘存量負荷較大,殘餌及代謝物沉積較多,殘餌及代謝物沉積較多,厭氧發酵產生氨氮、硫化氫等有害物質,水質老化、惡化的情況容易發生,水質一旦控制不好,病害也就會隨之而來。

一、重點關注疾病


1、水黴病:淡水養殖魚類均可發生,流行水溫10℃~20℃,各養殖地區均需做好預防。

2、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主要發生對象為虹鱒,發病水溫為8℃~15℃,魚齡越小對該病越敏感。北京、河北、遼寧、山東、甘肅、青海等集中流水養殖區需重點關注。

3、“鰓出血”病(病原是鯉皰疹病毒2型):主要發生對象為鯽魚,發病水溫為15℃~25℃。近兩年在江蘇省異育銀鯽主養區發病情況較為嚴重,在河北、湖北、安徽等養殖區也有發生,呈現出多地蔓延的趨勢,江蘇、河北、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鯽魚主養區需重點防控。

4、錦鯉皰疹病毒病:主要發生對象為鯉魚和錦鯉,發病水溫為18℃~30℃,尤其在22℃~28℃易發生。廣西、江蘇、河南、河北、山東、四川等地需重點防控。

5、鮰類腸敗血症:主要發生對象為斑點叉尾鮰,流行水溫24℃~28℃。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四川等鮰魚集中養殖區需重點防控。

6、指環蟲病:主要危害草魚、鰱、鱅、鯉、鰻鱺等魚類,尤以魚種最易感染。多數種類的指環蟲繁殖適宜水溫為20℃~25℃。各淡水魚主養區均需做好預防。

7、小瓜蟲病:小瓜蟲繁殖適宜水溫15℃~25℃,各種淡水魚類、洄游性魚類及觀賞魚類均可感染,尤其以魚種易感。

8、河蟹顫抖病:發生對象為河蟹,池塘、稻田、葦田、網圍養殖河蟹均會發生,江蘇、遼寧、安徽、湖北等河蟹養殖區需重點防範。

二、其他關注疾病


1、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症:主要發生對象為鯉、鯽、魴等多種淡水養殖魚類。特點是發病魚種類多,流行範圍廣,尤其多呈急性流行,發病後死亡率高,特別是水溫持續在28℃以上、高溫季節過後水溫仍在25℃以上時最為嚴重,各淡水魚主要養殖地區需重點防控。

2、細菌性腸炎病:主要發生對象為草魚、青魚、鯉、鱅等多種淡水養殖魚類。在水溫高於18℃時流行,25℃~30℃為流行高峰。從魚種到成魚都可發病,且死亡率較高。各淡水魚主要養殖地區需重點防控。

3、刺激隱核蟲病:主要發生對象為大黃魚、石斑魚、卵形鯧鰺等,刺激隱核蟲的最適發育水溫25℃左右,夏、秋兩季是該病的高發期,特別是颱風過後,海區環境變化大,魚體抵抗力差時更易爆發。福建、浙江等大黃魚網箱養殖區及沿海省份需重點防控。

4、白斑綜合徵:主要發生對象為南美白對蝦、中國對蝦、日本對蝦,發病水溫20℃~28℃。

5、傳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壞死病:主要發生對象為南美白對蝦,沿海對蝦主養區需重點防控。

6、紅腿病:主要危害對象為南美白對蝦、中國對蝦、斑節對蝦等,該病發生多與養殖環境池底汙染和水質不良有關。沿海對蝦主養區需重點防控。

三、防控措施


1、注意水質調控。魚蝦蟹已進入養成後期,自身汙染將加重,密切注意水質變化,定期使用生石灰或含氯消毒劑消毒養殖水體,定期使用底質改良劑或微生態製劑改良生長環境,使養殖水體始終保持“肥、活、嫩、爽”。

①注意溶氧。即使過了高溫期,水中溶氧也不容忽視。注意不是魚開始浮頭了才是缺氧,要注意水中溶氧含量,適時開動增氧機,既能補充水中溶氧,也能夠打破水體分層,改善底質缺氧情況,防止冷空氣來襲時魚塘表層水溫劇降,水體對流嚴重,引起池塘轉水,發生泛塘死魚。

②重視底質。底質過差,淤泥過多的時候需要進行改底,防止冷空氣來襲時魚塘表層水溫劇降,水體對流嚴重,引起池塘轉水,發生泛塘死魚。

③適時追肥。應以施有機肥料為主,使池水變肥轉濃,促進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為魚類越冬提供充足的餌料。

④適當消毒。秋冬季當出現少量死魚使可在料臺處使用殺蟲藥,對魚體刺激較小。

2、科學合理投餵。根據天氣、水溫、存塘量及吃食情況合理投餵優質飼料,可在飼料中添加複合維生素和免疫多糖等,增強養殖對象的抗病力。投餌要以精飼料為主,粗飼料為輔,保證飼料營養充分全面。投餵堅持定時、定質、定量、定點的原則,不要因為魚類攝食量降低而忽視投餌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魚兒的生長期較長,開食很早,停食很遲,在越冬期間,遇晴暖天氣魚兒也有一定的食慾。現在從事養魚生產實踐中一直有“驚蟄有草咬,清明魚吃飽,霜降一束草,冬魚不落膘”的說法,養魚戶朋友在投餌措施上應“早開食,晚停食”。這樣延長了喂餌期,增加了魚的生長期。

3、加強生產管理。密切注意天氣變化,及時巡塘,適時開啟增氧機,預防浮頭。達到商品規格的品種,應及時捕撈上市,保持養殖池內合理放養密度。如果價格合適,該賣的時候要賣,秋末冬初,有些魚已達到商品魚上市規格,若繼續餵養,吃食量大且生長緩慢,增加了養殖成本,所以應及時捕撈銷售,降低養殖密度。秋季過了如果規格還沒有提升的話,養魚戶可能會考慮準備越冬了。越冬魚塘要進行清塘消毒,使轉塘的魚類有一個良好的水環境;塘水深2~3米,水越深越能保暖;不能大小混雜過冬,以免發生大吃小、強食弱的殘殺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