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轉基因大豆有著落了?中企在俄羅斯種45萬畝非轉基因大豆

我國企業在俄羅斯種植非轉基因大豆,目前收穫的大豆通過船運抵達我國的新聞受到熱捧。文中報道45萬畝豆田預計可收穫大豆8萬噸。其中2萬噸將運回國內,可實現貿易額600萬美元。且預計未來5年內供應非轉基因大豆百萬噸。

非轉基因大豆有著落了?中企在俄羅斯種45萬畝非轉基因大豆

首先、和各位喜愛非轉基因大豆的網友們的心情一樣是愉悅的。但又和網友們有點不一樣,因為網友純粹是因為大豆是非轉基因的而高興,而我的高興則源於我國的大豆進口渠道又多了一個。從美國挑起貿易戰的後果可以看出,我們的大豆進口渠道過於集中而受制於人。所以,當我們不進口美豆時,相應的下游產品開始漲價。聽做飼料企業的人說豆粕每噸漲了800元左右。而巴西也乘機坐地起價,在加大出口的同時也大賺了一筆我們的錢。這都是因為我國的大豆進口渠道過於集中所產生的隱患。

非轉基因大豆有著落了?中企在俄羅斯種45萬畝非轉基因大豆

其次、我國大豆供應危機依然存在。高興的網友們看看如下數據就不一定那麼高興了!2017年我國進口大豆9500多萬噸大豆,基本上都是轉基因大豆,其中巴西豆5000多萬噸,美豆3285萬噸,阿根廷豆600多萬噸。那麼那運回的2萬噸大豆是不是連杯水車薪都算不上呢?就算5年運回100萬噸,那平均每年也就20萬噸,這依然只能算杯水車薪而已。要知道現在一個民營企業的生產線一天都能消耗3000噸,所以幾萬噸的大豆不夠一個大型榨油廠幾天的消耗量。所以,一個嚴峻的現實,我國依然缺大豆,而且短缺嚴重!

非轉基因大豆有著落了?中企在俄羅斯種45萬畝非轉基因大豆

第三、我國大豆進口的渠道解決之道。雖然中企目前在俄羅斯非轉基因大豆種植面積還很小,但這種模式可以推廣。一是可以進一步拓展在俄羅斯種植非轉基因大豆的面積。這個有一定難度,因為老毛子一直不是一個地道的鄰居。趁火打劫或者使陰招讓我國損失巨大利益的歷史還歷歷在目。所以俄羅斯能有償讓出多少耕地來幫忙解決我國的大豆困局則不可預知。二是可以在烏克蘭開展租地種植大豆的業務,目前烏克蘭的局勢混亂,正需要外部支持。我們若能以此換取在烏克蘭種植非轉基因大豆,那麼這將拓展另一個大豆來源。三是可以在地廣人稀的澳大利亞種植非轉或者轉基因大豆。記得以前就報道過有國人在澳大利亞租地種植。但澳大利亞是美國的跟班之一,所以也許美國稍微使點手段,陰謀論就可使澳大利亞人來反對我們在哪裡種植大豆。四是在非洲沃土種植大豆。目前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非常大,若能在幫助非洲國家在建立現代化農業體系的同時,將部分耕地租下來,那麼這些土地也許就能一勞永逸的解決我國的大豆危機問題。但這個事非常的難做,一是要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其次要幫助他們轉變觀念;另一個就是解決種質與產量品質的問題。

非轉基因大豆有著落了?中企在俄羅斯種45萬畝非轉基因大豆

最後、我國大豆產業的出路在哪裡?就在昨天(10月18日)《黑龍江日報》刊發了題為《非轉基因大豆的堅守者---訪原黑龍江省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的文章。新聞一出,再次引起一片譁然。科技日報馬上就給予反駁回應(10月18日)發表了題為“《黑龍江日報》非轉基因大豆報道嚴重失實”的文章(見下圖)。

非轉基因大豆有著落了?中企在俄羅斯種45萬畝非轉基因大豆

這種“飲鴆止渴”式的地方保護主義救不了我國的大豆產業,更救不了黑龍江的大豆產業!若僅僅堅守一個“非轉基因”就可以讓我國的大豆產業獨步全球的話,目前國內豆農應該喜笑顏開才對。但是,進口大豆在扣除關稅後都比我們的價格低。而且進口大豆的出油率更是比國產大豆高。所以,我國大豆產業的困局不在是否是轉基因,而是投入高而產量低(國產大豆平均產量不到150公斤,美國大豆則在200公斤以上),品質也沒有特別突出的優勢

。因此,面對現實,紮紮實實提高我國的大豆產量以及相應的品質才是王道。當我們的大豆產量高品質好,國內買家的首選必然是國產大豆,畢竟進口大豆是需要複雜的申請手續的。“一船一證”的手續瞭解一下,就知道在國內買大豆要比國外買簡潔方便的多!

非轉基因大豆有著落了?中企在俄羅斯種45萬畝非轉基因大豆

所以,正視現實問題,從我國國情出發去拓展大豆來源與提升國產大豆的實際競爭力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飲鴆止渴只顧眼前無異於自掘墳墓,黑龍江日報,且行且珍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