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詞相當經典,道盡了兩宋交替時文人的無奈!

陳與義作為南北兩宋交替間的傑出詩人,其詩作可分為兩個時期,北宋亡前和亡後,前期的詩作詩風明快,清新簡潔,後期因為國破家亡,顛沛流離,其詩風開始向杜甫學習,變得沉鬱悲慨,憂國憂民,這同樣也影響了他的不少詞作,顛沛流離的經歷和國恨家愁讓他的詞變得極富感染力,真真切切的讓讀者感受到了他對家國和人生的感慨,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首詞。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閒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這首詞相當經典,道盡了兩宋交替時文人的無奈!

這首詞就是他在南宋建立後所寫的,當時他已經四十六七了,經歷了不少大事,但每次回想起北宋尚未亡時的太平景象,心中都不由得感嘆世事無常,這首詞所想表達的意義也就在於此,今昔的巨大變化讓其寫出的發自肺腑的深沉感慨,讓這首詞更深入人心,若再聯繫一下詞人當時艱苦現狀,不由得為之嘆息。

這首詞相當經典,道盡了兩宋交替時文人的無奈!

詞的上片扣題追憶往事,寫二十餘年前在洛陽的過往,首句"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勾畫出一幅輕快歡愉的景象,"豪英"二字點出了當時在午橋上一起聚會暢飲的朋友都是傑出一時的風流人物,也從旁點明瞭青年時的作者有多麼意氣風發,特意點明"豪英"也讓詞的上片整體更顯瀟灑,而下三句則突出了詞人與朋友們一起暢飲聚餐的時光有多麼快樂,用月光代指時間,如長溝中的流水悄無聲息地就流逝了,在月光照耀下的杏花稀疏的影子裡,他們一直玩樂到了天明。月光、杏花、笛聲等種種意象構成的這幅畫面頗為雅緻,成功的與詞的下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首詞相當經典,道盡了兩宋交替時文人的無奈!

上片回憶完往事,下片自然就該感傷抒情了。"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這句還得聯繫詞人的經歷來看,這二十年來所經歷的種種大事都如同夢境一般,轉眼間便國破家亡了,好不容易挺過了種種劫難,捱到了南宋建立,但每想起這一切,仍然覺得心驚不已,殘酷的現實情況與上片所描寫的美好回憶所形成的對比,讓此句更加傳神了。最後三句則抒發了詞人內心寂寞悲涼的情緒,"閒"在此處更加突顯了詞人此時萬般無奈的心情,"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這低沉的感慨將主題昇華,從對個人經歷的感嘆上升到了對歷史層面的感嘆,北宋滅亡,南宋建立這些事終將隨著時間的推移,成為漁夫半夜三更所低聲唱誦的故事。這種悲觀沉鬱和上片的輕快雅緻所形成的對比,讓詞更加韻味無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