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網紅村」如何煉成?看看浙江這些村的經驗

观察|“网红村”如何炼成?看看浙江这些村的经验

杭州富陽區洞橋鎮文村,因為“傍”上了國內首位普利茲克建築獎獲得者王澍,一夜成名;《愛蓮說》作者周敦頤的家鄉桐廬縣環溪村,憑藉“蓮文化”引來遊客無數;杭州富陽區場口鎮東梓關村憑藉江南水墨畫般的景觀,被網友譽為“最美鄉村回遷房”……這兩年,浙江不斷湧現出知名度、曝光率頗高的村莊,在全國鄉村建設熱潮中形成了獨特的“網紅”現象。

观察|“网红村”如何炼成?看看浙江这些村的经验

這些“網紅村”是怎麼煉成的?為什麼它們偏偏在浙江出現?其他村莊能參照它們的發展路徑嗎?

“挖”出來的“網紅村”——桐廬環溪村

村口的古銀杏高大蔥蘢;青源溪、天子源溪兩條溪流猶如舞動的綢帶,將整個村莊環繞;愛蓮堂、尚志堂、安瀾橋、保安橋等古建築靜靜地“躺”在村中各個角落。這裡就是桐廬江南鎮環溪村。

環溪村的改變始自2003年浙江省實施的“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到2010年,浙江又進一步作出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決策。得益於財政支持,環溪村基本完成了全村環境的綜合整治。

然而環境改善了,村莊卻始終缺乏活力。

观察|“网红村”如何炼成?看看浙江这些村的经验

2012年,浙江在“美麗鄉村”建設基礎上,全面啟動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工作,提出將“修復優雅傳統建築、弘揚悠久傳統文化、打造優美人居環境、營造悠閒生活方式”作為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的方向。

環溪村90%以上的村民都姓周,是《愛蓮說》作者——北宋理學家周敦頤的後裔聚集地,也是浙江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古村落之一。

環溪村在專家幫助下,充分挖掘“蓮文化”,將歷史文化與鄉村旅遊相結合,繪就出一幅佈局緊湊、錯落有致的“山水畫”,從而每年吸引數萬遊客,聞名省內外。

“造”出來的網紅——富陽東梓關村

環溪村之所以能成為“網紅”,歷史文化遺產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如果沒有先天的歷史、人文資源,村莊如何發展?富陽東梓關村“另闢蹊徑”,找到了出路。

在2016年前,在浙江近2.8萬個村莊中,東梓關村名不見經傳,沉默而又普通。甚至由於先天的審美缺失,導致房屋風格雜亂無章,歐式巴洛克,美式小清新,伊比利亞田園牧歌,地中海風情,東歐城堡風等等等都會出現油菜花田旁邊。

观察|“网红村”如何炼成?看看浙江这些村的经验

但就在2017年春節,村莊在一塊新的用地上新規劃一片住宅,並邀請設計師孟凡浩團隊入駐進行設計。一年過去,已故畫家吳冠中筆下的江南粉牆黛瓦的水墨畫卷在這裡“實體化”。難得的是,新房子在功能上儘量滿足了村民的需求,戶型面積在290平方到340平方不等,每棟價格為40萬左右,在設計風格和形態上,又梳理補充了浙派建築的脈絡。

成了“網紅”的東梓關村,沒有停下腳步。當地意識到,短暫的人氣不能長久地推動村莊發展,村莊需要有差異化的產業作支撐。今年6月,富陽與開元旅業集團簽訂框架協議,以東梓關古村落為核心,依託休閒度假中醫養生,打造富春山居田園綜合體。9月29日至10月7日,東梓關村將在近10天的時間裡,開展一系列包括富春十二鮮評選、江鮮第一鍋開鍋等滿載特色文化的活動。綠水青山的生態之美與鄉愁記憶的人文之美交織,正散發出不同於城市的別樣吸引力。

“眾籌”出來的網紅——義烏何斯路村

在“網紅村”地圖上,義烏何思路村的發展之路尤其“草根”,也十分值得借鑑。該村坐落於義烏西部,要產業沒產業,要資源沒資源。2008年,村兩委班子開動腦筋,抓住特色農業這個潛力巨大的市場,著力打造義烏首個“花海”。

观察|“网红村”如何炼成?看看浙江这些村的经验

發展的過程中,何斯路村裡邀請了專家評估村裡的生態資源,把村民房前屋後的菜地、池塘、山坡地等摺合成股份,以原始股方式入股村集體經濟組織——“何斯路公司”,讓每一位村民都成為股東,極大調動了村民的發展熱情。薰衣草花開季節,何斯路村一天湧入的遊客數量達到近萬人次。

如今,一炮而紅的何斯路村正在進行轉型升級,改變單一花海經濟模式,打造集休閒農業、生態旅遊、文化生活於一體的農村產業集群。

“聯”出來的網紅——松陽西坑村

松陽縣自然環境保護良好,50多個國家級傳統古村落得以完整保存了下來。當地利用網絡,打破“信息孤島”,定期發佈古村落美景,不斷輸出優美的風景和特色的美食,在虛擬世界點燃人們對於鄉村生活的美好向往。

观察|“网红村”如何炼成?看看浙江这些村的经验

位於四都鄉的西坑村就是一例。九山半水半分田,四面環山,海拔700多米的西坑村,古村民宅特色濃郁。許多攝影愛好者被深深吸引,慕名而至。以該村為背景拍攝的照片先後獲全國獎項的達數10幅,西坑村也有了“中國最優美的小山村”的美稱,從無人問津的衰敗小村變成人們的夢想天堂。

據不完全統計,現在每年有超過50萬的學生和攝影愛好者到松陽進行創作。

可複製的網紅

當然,“網紅”雖好,卻不常有。“網紅村”的出現,有因緣際會,也有後天努力。

當下,發展旅遊成為實現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途徑。每個村莊的情況不同,無可照搬的樣本,必須因地制宜、勇於嘗試、大膽創新。先問問“我們村有什麼”“市場要什麼”“我們村有的,別的村有嗎”……只有弄清這些問題,才能抓準鄉村發展的“牛鼻子”。

观察|“网红村”如何炼成?看看浙江这些村的经验

有些村,不善於挖掘特色資源,看人家搞什麼自己也搞什麼,最後事倍功半。有些村,追求城市生活,用千篇一律的建築,遮蓋了原有的“泥土味”,讓人失望而歸。有些村,發展旅遊,產品形式單一、缺乏新意,遊客來了一次不想再去,沒有市場競爭力,也不可持續。

因此,鄉村振興不妨在農村的天然優勢上多想想,在民俗、土特產、農事、建築和美食等產業發展方面動動腦子,在養生、採摘、文體、研學、手工等方面做做文章,不斷創新、不斷深挖、不斷探索,打造多元化、個性化、特色化的村莊。

這樣設置

可以第一時間獲取最新資訊哦

【長按識別二維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