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通證經濟對傳統IPO的升級

STO定義

基於實物資產改造的STO得到廣泛關注。STO(Security Token Offering)即證券型通證發行,是指在合法合規的監管框架下,公開發行通證。

證券型通證與現實中的金融資產或權益掛鉤,比如股權、債權、知識產權、房地產、信託份額,以及大宗商品等實物資產,轉變為鏈上數字資產,將現實世界各種資產、權益接入加密世界。普遍認為,STO有望成為資產證券化、風險資本融資的替代方式。

證券型通證持有者可以被授予但不侷限於公司的所有權或者債券,用來分享利潤、支付股息、利息,為通證持有人創造收益。

與ICO區別

2017年以太坊走紅,ICO融資興起,但由於其門檻較低,隨著入場者的增多,各種項目魚龍混雜,加上監管缺失,對整個數字貨幣市場造成混亂,投機炒作情緒盛行。

同年,為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央行等七部委聯合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明令禁止開展ICO形式的融資活動。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則對ICO發出警告,提醒投資者注意代幣的“非法證券”屬性。

通過ICO募集資金的過程並不是十分透明,也缺乏問責機制,沒有得到合理的監督,這是傳統投資機構難以接受的。缺乏監管的ICO遇阻的情況下,具有證券屬性的STO則正在得到投資行業的青睞。

STO與ICO相比,其中很大的一個區別是,STO將注意力放在了合規化的操作上,它提供了符合監管機構要求的方式發行通證,提供了相對穩妥、靈活的投資渠道和資本退出方式,對風險偏好不高的傳統投資機構的吸引力更大。也可以說,STO是更安全、更有保障的融資模式。

另一方面,STO是以現實世界的實物資產為支撐發行的通證,ICO則主要是發行在區塊鏈平臺中購買商品或服務的實用型通證。

ICO項目試圖通過自有通證打造成一種經濟激勵工具,提高生態中的工作效率,形成一個通證經濟環境。一些項目則為了規避監管,將其通證定義為實用型通證,以證明自己不是證券。

STO通過區塊鏈技術確認所有權,將投資產品相關聯,並遵循相關證券法實現合規化操作,使得其有更強的競爭力。

在區塊鏈平臺內部,證券型和實用型通證能夠共存,兩者也有一定程度實現很好地融合和互補。

IPO升級

發行過程複雜、漫長的傳統IPO對於初創公司來說,使其股權、債權具備高流動性需要一段時間。而STO可能讓一個雙創企業、高科技中小企業快速成為擁有全球許多ST持有者的公眾公司。

STO也可以利用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將低流動性資產轉化為高流動性的資產支持證券,實現資產證券化的高效發行與交易,提高債券和股權融資流程的效率。STO稱得上是資產證券化的一個高效的拓展。

證券型通證的合規化難度被降低、全球流通更高效,針對各國KYC和AML的規定,將合規化寫入智能合約也將降低監管難度,監管機構更容易對STO交易進行穿透式監管;其次,STO結算流程得到簡化,降低了交易門檻和成本。

優勢

一、合規化、流通性強

雙創企業、高科技中小企業將有機會通過發行證券型通證迅速從全球投資者中募集資金,不用承擔鉅額成本,且合規性已經存在於通證本身。

合規、合同等許多內容可以寫入程序、合約之中,將規則和監管自動納入通證交易體系之中,幫助市場參與者降低風險。通證化後的股權、債權、商品等實物資產將可以通過自動化的方式,依賴信息技術的能力擴大到全球流通。

以太坊ERC-20協議促進了通證分發、流通和管理的便捷性,只要是符合這一標準的證券型通證,交易、錢包服務提供商能實現快速兼容。未來跨鏈技術的發展也將方便按照各標準發行的證券型通證互通。

現實世界裡大多數資產的流動性相對較差,而STO可以加速全球資本的快速流動,得到流動性提升的同時,這些資產更易於定價,其價值也能得到提高。

顯而易見的是,全球範圍內的交易市場對投資者存在限制,如國內投資者難以投資歐美的公司、不動產或商品。通過發行證券型通證,標的資產能夠在任意時間、全球任意地域、被任何人以任意資金規模進行交易流通,這大大增加了全球資產流動性。

二、融資、交易成本更低

通證化智能合約將減少交易中間商和降低證券管理的要求,存在對傳統IPO環節進行改造的可能,有利於雙創企業融資需求。

傳統的房產買賣或者跨境證券的交易結算都需要通過公證公司、託管公司、清算公司等複雜的流程處理,交易、結算成本很高。而證券型通證通過鏈上處理使得買賣雙方在沒有中間商的場景下也能實現快捷地交易以及結算,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

證券型通證發行、上市交易後,市場參與者的交易與結算更為方便,成本更低。交易執行是指買方和賣方之間簽訂協議,以特定價格交換特定數量的資產。結算則意味著將資產所有權從賣方轉移到買方、並由買方支付給賣方的文件被記錄和完成。

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則可能提高證券的結算速度,實現流程自動化。高頻交易者可以通過交易平臺實現安全、快速的交易,低頻交易者可以隨時隨地在鏈上進行全球交易,對中間商的需求減少、手續得到簡化、也降低了費用。實現交割也只需要通過鏈上轉賬即可,而傳統證券的結算耗時相對更久。

STO可能成為傳統私募股權投資和風險投資的一種更為靈活有效的融資工具,在減少了融資流程的同時,發行者通過STO也能大大降低融資成本。

現狀

10月13日,美國電商巨頭Overstock旗下區塊鏈平臺tZERO完成了證券型通證發行。tZERO官方發給投資者的一封郵件中提到,其STO遵循了美國證券法,可得到登記豁免。

根據tZERO官網顯示,其STO最初融資目標為2.5億美元,但受市場大環境的影響,其最終融資金額僅為1.34億美元,下降了不少。

10月18日,交易平臺OKEx金融市場總監黎智凱在香港舉行的Security Token Future大會上表示,OKEx目前已與馬耳他證券交易所成立合資公司, 並將按其監管框架建立證券類代帀交易所。

他認為,STO借區塊鏈技術, 讓一些原本不易流通的金融合約高效、低成本及快速地全球流通及進行結算,大大降低交易門檻及成本;其次,監管機構將更容易對STO交易進行穿透式監管,監管措施如反洗錢,投資者准入,交易合約設計等更容易把控;最後,STO所帶來的合規成本下降,使中小企更容易發行較複雜的金融合約以管理風險,融資及轉售資產,最終社會資源分配機制將運作得更高效。

現階段,全球已經出現了STO產業鏈上的眾多機構,如解決方案提供商、發行平臺、STO交易所、通證化基金、STO項目等等。新的金融生態成為推動STO發展的主要力量。

風險提示

風險提示:我們認為STO雖然有不少亮點,但是在實際發展中仍有一些挑戰。

證券型通證的一系列合規標準還需要制定施行,各國政策尚不明朗,實現全球認可還比較困難。另外,一些雙創企業的信息披露實現難度較大。

減少發行、交易結算中間商雖然能節約融資、交易成本,但即使是鏈上交易,其本身的安全性審查將面臨挑戰。對於通證合約的代碼審查還處於比較早期階段,傳統合規審查尚未涉及這一方向,投資者在區塊鏈網絡安全教育方面也是證券型通證發展關鍵。

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有待發展,而ICO的蠻荒時代有望以證券型通證時代的到來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