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是中國5個自治區中人口最多的一個,融合了漢壯各族的特色

廣西

廣西壯族自治區因為宋代其轄境屬廣南西路而得名。地處中國南疆,南臨北部灣,與海南省隔海相望,東接廣東,東北連湖南,西北接貴州,西鄰雲南,西南與越南交界。

廣西:是中國5個自治區中人口最多的一個,融合了漢壯各族的特色

以壯族聚居區為基礎的自治區,壯族人口約佔34%,同時也是中國5個自治區中人口最多的一個。廣西文化也融合了漢壯各族的特色。

廣西:是中國5個自治區中人口最多的一個,融合了漢壯各族的特色

春秋戰國時期廣西先民在左江沿岸創作的花山崖壁畫,漢代前製造的大銅鼓以及古樸典雅的壯族幹欄式建築等,都是廣西古代文化的傑作。

廣西:是中國5個自治區中人口最多的一個,融合了漢壯各族的特色

廣西:是中國5個自治區中人口最多的一個,融合了漢壯各族的特色

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舊稱喀斯特地貌,是指石灰岩受水的溶蝕作用和伴隨的機械作用形成各種地貌,如石芽、石溝、石林、溶洞、地下河等。

廣西:是中國5個自治區中人口最多的一個,融合了漢壯各族的特色

在水流作用下,地下水對碳酸鹽巖不斷產生侵蝕作用,形成陡峭的海岸、彎曲的溝壑、高高的冰蝕懸谷、氣勢磅礴的大峽谷等奇觀。

廣西:是中國5個自治區中人口最多的一個,融合了漢壯各族的特色

具有岩溶地貌的地區,往往奇峰林立,溶洞遍佈。桂林就是一個典型的岩溶奇觀。中國是個多溶洞的國家,尤其以廣西境內的溶洞著稱,如桂林的七星巖、蘆迪巖等,千奇百怪,變化萬千。

廣西:是中國5個自治區中人口最多的一個,融合了漢壯各族的特色

大瑤山

大瑤山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偏東的金秀瑤族自治縣,是桂江與柳江的分水嶺。大瑤山呈東北—西南走向,延伸到象州、蒙山、平南等8縣境內,北起荔浦修仁—三江斷裂帶,南至桂平縣石龍附近。

廣西:是中國5個自治區中人口最多的一個,融合了漢壯各族的特色

大瑤山東南坡是廣西多雨中心之一,成為眾河之源,動植物資源豐富,其中不乏眾多珍稀品種。大瑤山是廣西最大的水源涵養林區,區內分佈有大面積的丹霞地貌,風景秀麗,旅遊資源豐富,對當地的氣候調節、水土保持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均具有重要意義。

廣西:是中國5個自治區中人口最多的一個,融合了漢壯各族的特色

樂業天坑群

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樂業天坑,是一組岩溶溶洞群,位於廣西的樂業縣,當地人把它們叫做“大石圍”。

廣西:是中國5個自治區中人口最多的一個,融合了漢壯各族的特色

樂業天坑形成於6500萬年前,形狀猶如一個個巨大漏斗,隱藏在群山峻嶺之中。它由23個天坑組成,其中最大的大石圍天坑垂直高度居世界第二,底部分佈的原始森林面積為世界第一。

廣西:是中國5個自治區中人口最多的一個,融合了漢壯各族的特色

大曹溶洞地下大廳是中國最大的地下大廳,也是世界第二的地下大廳,完全可以放得下一個北京工人體育場。樂業天坑群幾乎囊括了各種類型的天坑和溶洞景觀,具有極高的科考、探險價值,被專家稱為“天坑博物館”和“世界岩溶聖地”。

廣西:是中國5個自治區中人口最多的一個,融合了漢壯各族的特色

紅水河

紅水河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是西江上游的別稱。上游幹流南盤江,源出雲南省曲靖市馬雄山,在廣西西林縣與清水河匯合後,沿西林、隆林、田林3縣至貴州省望謨縣雙江口,匯北盤江後始稱紅水河,東南流到象州縣石龍鎮的三江口,至柳江匯合處止。

廣西:是中國5個自治區中人口最多的一個,融合了漢壯各族的特色

紅水河多峽谷、險灘,水流湍急,不利於航行,但水量大,落差集中,蘊藏的可開發水力資源十分豐富,為珠江水系之首,居全國第六位。紅水河水力發展梯級開發已被列為國家重點開發項目。

廣西:是中國5個自治區中人口最多的一個,融合了漢壯各族的特色

灕江

灕江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發源於興安縣貓兒山,流經桂林市、陽朔縣,在梧州市匯入西江。灕江風景區是世界上規模最大,風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旅遊區,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稱。

廣西:是中國5個自治區中人口最多的一個,融合了漢壯各族的特色

從桂林到陽朔,秀麗而澄清的灕江像蜿蜒的玉帶,環繞在蒼翠的群山之中。乘舟泛遊灕江,可見兩岸峭壁屏立,石乳似群龍戲水,風光旖旎,處處充滿著詩情畫意。沿灕江兩岸著名風景甚多,其中黃牛峽至水落村段是灕江風光的精華所在。因為灕江的水源流經的都是被植被覆蓋的石灰岩地段,不會夾帶多少泥沙,所以水質尤其乾淨。

廣西:是中國5個自治區中人口最多的一個,融合了漢壯各族的特色

鬱江

鬱江位於廣西的西南部,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最大的支流,佔珠江流域面積的1/5。其中大部分在中國境內,其餘在越南境內。鬱江流域縱貫廣西和雲南的9個地區、35個縣市,沿岸住著壯、漢、苗、瑤等民族上千萬居民。鬱江在漢、魏、南北朝屬古鬱水的一段,水流較緩,水位變化小,水患較小,利於航運。幹流兩岸植被良好,河流含沙量小。鬱江水力資源較豐富,對於發展滇、桂、黔貧困地區的國民經濟,具有重大作用。

廣西:是中國5個自治區中人口最多的一個,融合了漢壯各族的特色

靈渠

靈渠位於桂林市東北66千米的興安縣城邊,全長34千米,建於秦始皇執政時期,是中國開鑿較早的運河。靈渠同四川的都江堰、陝西的鄭國渠一樣,都顯示了中國古代水利建設的科技水平。它連接湘、漓二江,溝通了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由於設計科學,結構靈巧,對今天的水利工程仍有參考價值。靈渠的開鑿,使南江北國連成一體,促進了漢民族與嶺南各少數民族之間經濟、政治與文化的交流,在中國的統一和發展歷程中,起到了無法估量的巨大作用。

廣西:是中國5個自治區中人口最多的一個,融合了漢壯各族的特色

桂林市

桂林市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東北部,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說。桂林市位於五嶺之南,地處亞熱帶,氣候宜人,雨量充沛,境內溶洞眾多,奇峰異石,地下河發育,地上江流清澈,尤以其山水相依的岩溶地貌獨特地理景觀著稱於世,桂林灕江風景區是世界上規模最大,風景最優美的岩溶地貌山水旅遊區,一直為遊人所讚頌。

廣西:是中國5個自治區中人口最多的一個,融合了漢壯各族的特色

陽朔風光

陽朔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地,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陽朔縣。這裡石灰岩地形發育,灕江自北向南貫流。

廣西:是中國5個自治區中人口最多的一個,融合了漢壯各族的特色

山峰奇異,江水清澈,秀麗的陽朔風光,自古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之說。有書童山、興坪、畫山、屏風山、碧蓮峰、曹鄴讀書巖等名勝。陽朔縣城的主峰為碧蓮峰,山勢嵯峨,山林四季蒼翠,東臨灕江,山峰倒映在江中,異常秀麗。周圍遍植桂樹和各種花木,風景優美。鎮東北有蓮花巖,巖上的古蓮高達百餘米,蔚為壯觀。

廣西:是中國5個自治區中人口最多的一個,融合了漢壯各族的特色

壯族

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民族之一,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壯族主要分佈在南寧、百色、河池、柳州4個地區。

廣西:是中國5個自治區中人口最多的一個,融合了漢壯各族的特色

壯族歷史悠久,在秦朝勢力進入嶺南以前,中國東南沿海就居住著“百越”族群,壯族就是由“百越”的一支發展形成的。壯族喜歡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綠水之間,點綴著一棟棟幹欄式木樓,這就是壯族人的傳統民居。

廣西:是中國5個自治區中人口最多的一個,融合了漢壯各族的特色

壯族的舞蹈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和濃厚的生活氣息,民歌更是舉世聞名。壯鄉素有“歌海”之稱,被譽為“歌仙”的劉三姐,就是壯族民間歌手的典型代表。

廣西:是中國5個自治區中人口最多的一個,融合了漢壯各族的特色

“茶族皇后”

金花茶屬山茶科,是國家一級保護稀有種,是世界珍貴、稀有的觀賞植物和種植資源,有“茶族皇后”的美稱。金花茶植物為喜暖熱植物,有喜潤好溼、喜陰耐陰的特性,營養生長期要求較高,而花期遇雨過多易引起落花。中國的金花茶僅分佈於廣西南部。

廣西:是中國5個自治區中人口最多的一個,融合了漢壯各族的特色

白頭葉猴·瑤山蜥蜴

白頭葉猴又名白頭烏猿,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主要分佈於廣西等地。它軀體纖瘦,四肢細長,尾長超過體長。頭頸、上肩、四肢下部及後半段尾毛呈白色,頭頂毛冠呈白色上豎,上體毛黑色、有光澤。性情機敏,善於攀援。主要以野果為食,兼食花、樹葉、嫩芽等。

廣西:是中國5個自治區中人口最多的一個,融合了漢壯各族的特色

瑤山蜥蜴又叫做鱷蜥、大睡蛇、雷公蛇、落水狗,是爬行動物。它是廣西特有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是世界級珍稀動物。它的體形介於鱷魚與蜥蜴之間,體側棕黃色,雜有黑紋。經常棲息於常綠闊葉林中的山澗溪旁。常伏在樹上假睡,一旦受驚便立即落水潛逃。

廣西:是中國5個自治區中人口最多的一個,融合了漢壯各族的特色

經略臺真武閣

經略臺真武閣位於廣西客縣城東人民公園內。經略臺傳說是唐朝詩人元結任容管經略使時,為操練軍士、登高望遠而築,臺上原有建築經歷代興廢已難考。現臺上所存真武閣據說是明朝萬曆元年(1573)所建,雖經多次重修,但仍保持明代的樣式。全閣以“槓桿結構”平衡建築,不用一釘一鉚。400多年來,雖經地震、風暴的多次襲擊,卻安然無損,成為中國古代建築史上一大奇觀。

廣西:是中國5個自治區中人口最多的一個,融合了漢壯各族的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