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心裡裝著咱老鄉

总书记心里装着咱老乡

總書記心裡裝著咱老鄉

中部明珠,綠色天堂!

山清水秀,鳥飛鹿鳴!

綠色生態,富足共享!

总书记心里装着咱老乡总书记心里装着咱老乡

人民日報開設重要專欄“新思想從實踐中產生”,今天刊發海南三亞篇《總書記心裡裝著咱老鄉》。

总书记心里装着咱老乡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201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海南三亞考察,與群眾聊家常、話收成,這句暖心的囑託,一直鼓舞和激勵著當地幹部群眾。

回憶起5年多前習近平考察的情景,三亞蘭德國際玫瑰谷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楊瑩說,“總書記在考察我們玫瑰谷時,與老鄉們握手、合影、聊天,叮囑我們要努力探索土地增值、農民增收辦法。看得出,老鄉在總書記心中有著沉甸甸的分量!”

总书记心里装着咱老乡

“他對土壤屬性非常瞭解”

“我陪同總書記坐電瓶車穿過玫瑰花田,他看著路邊的花田說,‘小楊,這都是鹼性土地,你怎麼種出來的玫瑰?’我當時非常驚訝,他對土壤屬性非常瞭解!”

2013年4月9日下午,習近平來到亞龍灣蘭德玫瑰風情產業園考察。楊瑩回憶,他問得很細,包括玫瑰的種植方法、品種等。

“總書記,我從上海帶玫瑰來這裡試種,土都換過了,您都看出來了!”

“看得出來,換過的土能從地表滲出來,能種成玫瑰確實不容易。”

微風徐徐,春光正好,電瓶車行進在玫瑰花田間。途中,習近平要求下車,他走進花田深處,與兩位幹活的老鄉拉起了家常,平時幹什麼活,家裡的土地租金多少,每月工資多少……聽到他們對年收入很滿意,習近平十分高興。

“把這三枝嫩芽中的兩枝打掉,只留一枝主芽……”黎族老鄉高亞慶為習近平介紹了玫瑰的“抹芽”技術,習近平熟練地動手打了五六株。讓高亞慶沒想到的是“總書記對農活很在行”。

楊瑩回憶說,總書記在參觀過程中叮囑她,土地要開發,要增值,才能帶動老鄉致富,要讓玫瑰走向規模化、產業化、現代化。

如今,從鮮切花到護膚品、玫瑰餅、玫瑰茶,產業園不斷在衍生產品上下功夫,還主動給農民增加了土地租金,從原來每畝2500元提高到3300元。就地安置的老鄉在玫瑰谷工作,每月基本工資兩三千元,加上土地租金,一年收入有3.5萬元左右。

蘭德玫瑰風情產業園已改名為“亞龍灣國際玫瑰谷”。楊瑩說,取這個新名字,就是為了落實總書記的囑託,增加玫瑰品種,延長產業鏈,做足“玫瑰文化”特色。

“總書記就像自己家人一樣”

習近平從玫瑰花田步行出來後,來到了旁邊的鮮切花車間,和正在勞作的工人親切交流。

“總書記很和藹,就像自己家人一樣。他的手很厚實,臉上一直掛著笑容。”技術員洪世陽說。

當時正在一號桌包裝鮮切花的林亞香,回想起當時的場景,臉上洋溢著幸福。“他走到我桌子旁邊的時候,停了下來。我當時有點緊張,總書記仔細看後,直誇我包的花很好看。”

在鮮切花車間外,習近平對陪同考察的當地幹部說,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要把中央制定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貫徹落實好,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促進城鄉共同繁榮,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

“他主動提出和我們合影,大家可高興了,三步並作兩步,迅速圍攏到總書記身邊。”林亞香說。

“當時大家擠在一起,不知道是誰碰到了我一下,斗笠差點滑下來。總書記看到了,順手接過了我的斗笠。”玫瑰谷員工李玉梅回憶,“總書記戴上斗笠,大家都笑了,熱烈鼓掌,總書記還誇我們黎族的斗笠很有特色。”

洪世陽現在一直把和習近平的合影放在電腦邊上,他現在已是公司的技術主管,每月工資從3000元漲到了4500元,“大家一起努力探索玫瑰種植和產品研發,一定不辜負總書記的期望和囑託。”

這幾年,玫瑰谷所在的博後村陸續開了12家民宿,吃上了鄉村旅遊飯。2015年,村民譚中仙創辦的“海納捷”民宿,如今已有33個房間,平時入住率超過80%,節假日更是爆滿。譚中仙說,“總書記考察後,我的民宿更火了,預約電話沒斷過。”

“農業、農村、農民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也是難點。總書記提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這句話一語中的。”海南省委常委、三亞市委書記嚴朝君說,“以建設玫瑰產業小鎮為抓手,博後村村民人均純收入已由2013年的不足7000元提高到目前的超過15000元。博後村的喜人變化,正是三亞‘十鎮百村’工程的一個縮影,同時也證明,總書記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是非常英明、完全正確的。”

总书记心里装着咱老乡

總書記頂著烈日看稻田

今年4月,習近平在海南考察期間,再次來到三亞。

“那天氣溫很高,總書記面帶微笑,沿著田埂一路走來。”4月12日下午4點左右,習近平來到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考察。三亞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柯用春回憶起當時的情形:“來到田邊,我向總書記介紹水稻新品種展示基地,他詢問我們的水稻畝產,還向我們瞭解水稻‘走出去’的情況。”

在蛙鳴鳥啼、稻花飄香的南繁基地,習近平會見了6位一線育種專家。“他一眼就認出了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謝華安,走上前緊緊握著他的手說,老謝,你也來啦,農科院現在怎麼樣了?”柯用春說,看得出,習近平對農業科研領域非常瞭解,對水稻品種很熟悉。

習近平在瞭解到我國科研人員培育的雜交水稻屢創世界水稻單產紀錄時,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囑咐現場專家,要把我國種業搞上去,抓緊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烈日當頭,總書記與農業專家討論育種和糧食安全問題,讓我們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責任!”柯用春說,“作為南繁基地的農業科技人員,我們要早日把南繁基地建設成‘種業硅谷’,為全國老鄉奔小康提供技術支撐。”

總書記“知基層懂農民”

今年4月13日上午,習近平來到海口市秀英區石山鎮施茶村。

在施茶村志展覽館外牆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望得見山 看得見水 記得住鄉愁”兩幅宣傳標牌,與門口怒放的三角梅相得益彰。

施茶村黨支部書記洪義乾全程為總書記講解。“一見面,總書記就問‘施茶村的名字是怎麼來的’。當我告訴他,村裡專門派人到浙江安吉取經,以好生態營造好生活,總書記連說了三個‘好’。”

走進施茶村的石斛種植園區,洪義乾捧起一塊長著石斛的火山石。“總書記順手把石頭接了過去,仔細端詳,對石斛花長在石頭上很感興趣。”洪義乾說,習近平還同正在園中工作的村民親切拉家常,仔細詢問他們的收入和家庭情況。

當時,王朝在園內涼亭賣農產品。“總書記走過來和我握手,一一詢問這些產品的名字、用法、功效。他還拿起一枝剛剛開放的石斛花,笑著向大家招手。”王朝說。

“總書記上車前,和前來送行的村民一一握手,現場有200多人呢!”洪義乾回憶,習近平說,鄉村振興要靠產業,產業發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條人無我有的道路,基層黨組織要發揮帶頭作用。“總書記在農村多年,知基層,懂農民,他的話一下子就說到點子上了。”

“總書記充分肯定了施茶村探索出的‘企業+合作社+農戶’這條致富路”,當時陪同考察的海口市委主要負責同志注意到,習近平後背溼透了仍興致勃勃,看得很細,問得也很接地氣。“發展特色產業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總書記有關發展特色產業的指示,為海南農村產業發展規劃了科學路徑,為海南乃至全國的鄉村振興指明瞭方向。”

如今的施茶村,石斛種植、“物聯網+”農產品銷售、民宿經營等都加速發展,人均年純收入達到14500元,還吸引了30多名大學生返鄉創業。

“下一步,我們要儘快把特色產業做出規模,做出效益,打造一個生態宜居的自然村。”洪義乾說,“總書記5年多前提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我們施茶村的老鄉一定不拖全面小康的後腿,鄉親們都盼著總書記再來村裡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