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地上看山西」 再談山西古建築

山西文化渾厚無比,蒼茫無跡。即以古建為例。“五千年地上看山西”,已成共識。70%以上的地上文物在山西,是晉人共同的驕傲。本篇文章的條分縷析舉綱張目,山西古建這塊兒,大家馬上就可以明鏡兒似的,出去“顯擺”是儘夠了。

1.山西古建大要

【1】木結構,三部分

中國古代建築有著悠久的歷史,有著與西方建築迥然不同的形制和風格。它的基本構造是以木結構為其骨骼(一些磚石建築亦多仿木結構建造),由三個部分組成:下面為磚砌或石砌的臺基(早期建築亦有夯土築基者),中間是屋身,用磚、木等材料築成,上裝置門窗,上部是兩坡或四坡的瓦頂。

由這樣幾座建築環列成一個或幾個庭院,形成建築群組。無論皇宮、衙署、民居、寺廟等多是如此。

多座庭院連續佈列,留以通道供人和車馬行駛,形成街道和村莊,四周加築高牆,形成村堡和城池。

“五千年地上看山西” 再談山西古建築

【2】為了舒適,也為了美

人們和建築朝夕相處,要求建築美是人的審美觀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建築的發展是人文與自然的結合,是建築科學與建築藝術的統一。

臺基凸起,以防潮和醒目;

屋簷翼出,以遮避風雨和陽光直射;

翼角翹起,打破平直僵硬的格局;

屋頂裝飾琉璃脊獸,門窗加以雕飾,以增強建築之壯麗;

內外塗以油飾彩繪,以防腐蝕並增色韻。

多種因素組合在一起,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國建築藝術美。

“五千年地上看山西” 再談山西古建築

【3】山西的“牛氣”

現存的古代建築,以山西最多,達九千餘座。

其中宋金的有106座。

佔全國的70%以上。彌足珍貴。

故山西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的寶庫”。

2·木構建築

【4】古代建築是保存在地面以上的龐大實物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早期建築多已不存,研究我國早期建築業的成就,只能從遺址、古塔、墓葬和雕刻繪畫中探索。

【5】唐代木構建築全國有實物四座,都在山西

唐代木構建築保留至今者已是鳳毛麟角。就目前所知,全國較完整的唐建實物四座,都在山西。即五臺南禪寺大殿佛光寺東大殿

芮城廣仁王廟正殿平順天台庵佛殿

【6】外觀式樣和開間各不相同

南禪寺大殿,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建,規模不大,單簷歇山,樑架結構簡煉,屋頂舉折平緩,技法古老而純熟,是我國保留下來的唯一的“會昌滅法”前的佛寺殿堂。

廣仁王廟正殿,唐太和五年(831)建,五開間歇山式,平面長方形,斗拱簡潔疏朗,樑架規整嚴謹。

佛光寺東大殿,唐大中十一年(857)建,廣七間深八椽,單簷廡殿頂,規模雄偉,出簷深遠,斗拱肥碩樸實,樑架輪廓秀美,板門抱框亦皆原物,是我國唐代建築中的代表作。

天台庵佛殿,小三間九脊頂,柱、額、斗拱、樑架全部還是唐構,手法蒼古,用材規格不一,反映了唐代我國偏僻山莊的建築科學和藝術成就。

【7】五代建築三座,都是有建造紀年的實物

平順龍門寺西配殿,後唐同光三年(952)建,平順大雲院彌陀殿,後晉天福五年(940)建,平遙鎮國寺萬佛殿,北漢天會七年(962)建。

五代十國為時暫短,又是戰亂時期,建築實物能夠保留到今天者為數甚少,山西恰好保存了這個時期的三座木構建築,而且分別是後唐、後晉、北漢三個朝代所建,因此彌足珍貴。

【8】宋、遼、金時期,山西保存下的木構建築99座

這些建築的形式,有廡殿式、歇山式、懸山式、單簷、重簷、樓閣、橋樑、古塔等。

有些建築的原有總體佈局(大同善化寺、晉祠中軸線、晉城青蓮寺、平順龍門寺等)保存得還比較完整,這對於認識我國建築業在宋金時期的發展狀況和藝術成就,也都是極可寶貴的實物例證。

高平崇明寺中殿,宋開寶四年(971)建,斗拱碩大,簷出頗長,殿頂舉折平緩,唐風猶存。

“五千年地上看山西” 再談山西古建築

高平遊仙寺前殿,宋淳化元年(990)建,外形莊重穩健,結構簡煉合理,斗拱五鋪作,耍頭如下昂,為後世下昂形耍頭之先軀。

太原晉祠聖母殿,宋天聖年間(1023—1031)建,七間重簷歇山頂,四周圍廊,前廊深兩間,柱上木雕盤龍八條,為我國宋代建築中之代表作。

晉祠魚沼飛樑,與聖母殿同時建造,平面為十字形板橋,東西平坦,南北下斜如翼,結架以梁枋斗拱連至四岸,既可供遊人憑欄賞景,又可作為聖母殿前隙地和平臺,造形之奇異,尚屬孤例。

應縣木塔,遼清寧二年(1056)建,六簷五級,平面八角形,樓閣式,分層立柱,逐層疊架,明層佈列塑像,暗層內加固支撐,塔總高67.31米,內外兩週柱子上皆用斗拱傳遞荷載,極頂塔剎完好無損,是我國最高的木結構古建築,也是世界上高層木構建築中的傑作。

“五千年地上看山西” 再談山西古建築

華嚴寺大雄寶殿,遼清寧八年(1062)建,金天眷三年(1140)照原樣重修,九開間四阿頂,臺基高大,月臺廣闊,殿宇雄偉壯麗,構架牢固有力,是我國遼金木構建築中最大的殿宇。

佛光寺文殊殿,金天會十五年(1137)建,七間單簷懸山式,殿內僅用金柱四根,空間異常廣闊,屋頂荷載全部由前後槽大額枋承託,堪稱當時革新之作。

【9】山西現存元代木構建築,已知者數百座

其總體佈局、單體形制、結構特點和裝飾藝術,都較早期有顯著變化。

如芮城永樂宮,是我國元代著名的道教宮觀建築,四座殿堂垂直排列在中軸線上,不設廊廡和配殿,築宮牆兩道內外環峙,三清殿最大位居前端,純陽、重陽兩殿佈列在後,三殿之間以高聳的甬道和月臺相聯,不類寺廟規制,有若宮庭格局。

龍虎殿(原宮門),五間廡殿式,形體莊重,用材經濟合理,六頁大板門裝置於中柱之上,呈現出宮宇中幽靜深邃的氣氛。

三清殿乃宮中主體,七間四阿頂,臺基高凸,月臺分層疊置,殿宇龐大瑰麗,斗拱規整嚴謹,琉璃脊獸精緻,天花藻開纖美,內外彩繪與泥塑間作使用,為它處所無。

又如洪洞廣勝寺,是山西元代建築中極富民間手法的代表性作品,除飛虹塔和大雄寶殿外,七座殿堂都是元代遺構,外形有迴廊、雨搭、單簷、重簷、歇山、懸山、廡殿等多種;結構上有減柱移柱造。有大爬梁傳遞荷載,有井架結構,也有前後額枋承重者,殿頂脊飾吻曾齊備,造形釉色皆佳;梁枋用材多是原始材料剝皮後即使用,雖是“明栿”殿宇,卻沿用唐宋時期“草栿”做法,呈現出不拘一格的自由美感。

【10】山西保存下來的明清建築更多,計有八千多座

它們遍佈城鎮山村,其中較有特色者,如代縣邊靖樓,城垣之上高樓聳峙,七間三層四滴水、雄壯之勢,“威震三關”。

解州關帝廟,是我國關廟之首,武廟之冠,規模宏大,樓閣聳峙,牌坊七座,殿宇六重,廓廡環於四周,古桔花卉相映成趣,春秋樓上的挑梁懸柱,更為我國大型建築中所罕見。

“五千年地上看山西” 再談山西古建築

至於北嶽恆山佛教聖地五臺山,更是寺廟林立,殿塔樓坊滿布,或規模完整,或氣勢壯觀,或挺拔峻秀,或結構奇特,或建造奇巧,或雕飾精細,或裝飾富麗,或彩畫濃郁,風格變化多樣,各俱特色,都是富有歷史藝術價值的作品。

3·壁畫

【11】山西保存下來的古代建築多是佛教寺院和道教廟觀

寺廟多有壁畫。據調查所知,山西現存寺觀璧畫二萬多平方米,其中各個時代較好的作品約七千餘平方米,數量之巨,畫藝之精,都僅遜於敦煌莫高窟。

【12】寺觀壁畫的保存決定於古建築的命運

隨著建築的倖存,五臺佛光寺東大殿和平順大雲院彌陀殿內殘存唐、五代壁畫86平方米餘,這是我國唐至五代寺觀壁畫的僅存之作。

東大殿栱眼壁上畫題為“西方三聖”、文殊、普賢和諸菩薩眾,內槽背面當心三間畫坐佛兩列,明間佛座背面為降魔圖,有天王、天女、神官、鬼怪、神龍、猴妖等,形象生動,筆法蒼勁簡潔。

彌陀殿壁畫,有《維摩經變》、《西方淨土變》,人物造形豐滿,衣著富麗,雖系五代之作,唐風猶存。

“五千年地上看山西” 再談山西古建築

應縣木塔壁畫畫題為坐佛、天王供養人等。

靈丘覺山寺舍利塔內除佛、弟子外,多為明王像,神情姿態各異,設色以硃紅、石黃和青綠為主,筆力剛健,色澤濃郁。

高平開化寺大雄寶殿內宋代壁畫,是寺觀殿堂之中僅存的原作。畫師郭發,畫題有說法圖和經變故事。畫面上樓臺殿閣佈列,各種人物穿插其間,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世俗生活。人物傳神,界畫工整,五彩設色,並使用瀝粉堆金的技法,取得了富麗樸實的藝術效果。

【13】金代壁畫

以朔縣崇福寺和繁峙巖山寺最具代表性,計有420多平方米。崇福寺為說法圖、千手千眼觀音像和菩薩、飛天像等。構圖疏朗,線條有力,色調以硃紅、石綠為重,莊嚴宏偉、氣勢奪人,是承襲唐宋流緒的一處鉅作。

巖山寺畫題為釋迦牟尼傳記和經變故事,宮殿樓閣壯麗,人物情節引人,畫師王逵乃御前承應,集卷軸畫之工藝而用於粉壁,畫藝高超,敷彩精妙,青綠山水相映,雲霧樹石襯托,宮庭設施和社會上各種人物形形色色的活動維妙維肖,堪稱一代精品。

【14】山西元代寺觀壁畫

已知者1700餘平方米,分置於芮城永樂宮、稷山青龍寺興化寺洪洞廣勝寺水神廟

等八座寺廟之中。

【15】明清壁畫

永樂宮規模最大,滿布於四座大殿牆壁上,內容為《朝元圖》和呂洞賓、王重陽神化事蹟。青龍寺除佛傳、明王和供養人外,西南兩壁繪水陸一堂,人物情態自如,衣著雍容華美,筆法色彩與永樂宮三清殿如出一師之手。

興華寺壁畫早年被盜,至海岸截留約百平方米,內容為七佛圖,現存故宮博物院。

廣勝寺水神廟為風俗神畫和社會生活畫,其中戲劇表演情景為前所未有,大大豐富了我國繪畫史和戲曲史的內容。

明清寺觀之中壁畫尤多,普查統計近二萬平方米。其中皎皎者,如新絳稷益廟中大禹、后稷、伯益教民稼穡圖,汾陽后土廟聖母出行步輦圖,渾源永安寺水陸畫等都很有特點。

至清代,寺觀壁畫雖然仍在延續造作,但總的說來,畫藝和色韻已急劇衰退,遠不能與唐宋時期相提並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