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匯數谷丨大數據+網際網路:傳統農業如何做到農商互聯、以產定銷

“景”汇数谷丨大数据+互联网:传统农业如何做到农商互联、以产定销

開欄語

“景”汇数谷丨大数据+互联网:传统农业如何做到农商互联、以产定销

數化萬物,智在融合。《“景”匯數谷》是數據觀針對2018“中國數谷”大數據應用場景TOP100而策劃的一檔專題報道。在這次專題報道中,我們採訪了數個在貴州落地的大數據應用項目,這些項目或與民生服務結合,或作用於傳統產業,顯現出大數據的革新性力量;而這些項目創始人或是海歸創業,或是行業多年從業者,他們一頭扎進艱辛而持久的創業中,給貴州大數據落地應用帶來鮮活的血液。

隨著電子商務、物流行業的發展,以“以銷定產”為特徵的“訂單農業”正不斷興起。

所謂的訂單農業,是指農戶根據本身或其所在的專業合作社、 鄉村組織同農產品的購買者之間先行簽定訂單,然後組織安排農產品生產的一種農業產銷模式。與傳統農業先生產後找市場的做法相比,訂單農業以市場產量決定生產數量,可以有效避免農產品的盲目生產。

作為一種新型的農業生產經營模式,訂單農業是一種高度商業化、高度現代化、高度科學化的產業,其發展離不開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的支持,因而也催生了大批“大數據+農業”的互聯網公司。

貴州福農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農寶”)便是這樣一家公司,其利用大數據與互聯網,打通農業生產與商品流通渠道的信息壁壘,使農商互聯,從而實現農產品的以銷定產,重塑農業產業鏈。

“景”汇数谷丨大数据+互联网:传统农业如何做到农商互联、以产定销

△福農寶專家諮詢服務

專家到農戶的一對一諮詢服務

在貴州福農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順剛看來,要實現以銷定產,得先從提高農產品產量做起。

“貴州農業規模小,農業佈局散亂,不具備成本優勢、產量優勢,這樣的農產品通常很難賣出去。”福農寶總經理陳順剛向記者介紹,在他看來,由於不具備規模優勢,貴州農產品在市場上難以與省外農產品形成競爭優勢。而針對於此,福農寶的做法是:

一是以互聯網為載體為農戶提供一對一的專家服務。據陳順剛介紹,由於我國大多數農民知識水平低下,對科學種養殖方法掌握不夠,農產品種植常出現大面積損失的狀況。而現有互聯網專家服務平臺,又存在專家素質良莠不齊、答案標準不統一、無專業團隊落地指導實施等實際問題。專家質量的良莠不齊、服務針對性不強,導致很多農業在種植農產品過程中無法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案,農產品質量低下。

“景”汇数谷丨大数据+互联网:传统农业如何做到农商互联、以产定销

△專家田間指導

基於此,福農寶組建了省市級農業機構院士、區縣級農業局、土肥站專家等雲專家服務團隊,以福農寶APP為載體,為農戶提供一對一的免費諮詢服務,幫助農戶解決種養殖難題。

“比如說你是種韭菜的,他是種中藥材的,你有問題,可以拍照片上傳到APP在線諮詢專家,專家端的專家看到你的問題就會給你提供一對一的指導服務。”陳順剛說道。

二是利用線下的農村服務站提供測土配肥服務。長期以來,我國農村由於盲目施肥,土地質量惡化,農產品生產成本增高。基於此,福農寶在農村搭建了農村服務站,為農戶提供測土配肥服務,幫助農戶改善土壤狀況,降低農產品生產成本,幫助農民穩定增收。

“景”汇数谷丨大数据+互联网:传统农业如何做到农商互联、以产定销

△福農寶農村服務站,提供測土配肥服務

“比如在貴州的榕江,我們會幫農戶把土壤取出來,測算氮磷鉀的含量,然後根據的土壤含量添加相應的有機素,改良土壤的同事幫助農戶用最低的成本作出做大的產量和產值。”

線上線下雙渠道的結合

而在銷售端,福農寶則打破以往經銷商層層流通的銷售模式,通過搭建網上商城、與新興電商合作,與供銷馬車隊合作團餐配送、大型商超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雙渠道模式銷售農產品。

“貴州農業散亂,種植規模小,品牌效應小,生產質量的低下反饋到銷售渠道上,是渠道的難以打通。”

而福農寶通過從生產基地到銷售終端的端對端銷售,為農戶農產品的持續銷售搭建了渠道。這樣的銷售模式減少了流通環節、降低了流通成本,有利於打造農產品在市場上的價格優勢。

“貴州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少,在市場上較少為消費者所知,往往出現今年種這個明年種那個的情況,通過這樣以訂單反哺農產品生產的模式,可以很好的改善這樣的問題。”

而為了打造農產品品牌的持續影響力,福農寶還在農村建立自動分揀中心,從產品分揀、產品包裝、產品設計等方面打造農產品品牌,幫助農戶售賣農產品。

“比如說我們在關嶺,關嶺的火龍果質量不錯,但它沒有品牌,那我們現在就跟當地政府合作,從產品、物流、包裝、銷售等方面幫它做標準。”

“景”汇数谷丨大数据+互联网:传统农业如何做到农商互联、以产定销

△關嶺火龍果

基於數據基礎之上的連接器

從專家服務、測土配肥的種植端指導到網上商城、團餐配送的銷售終端,再到包裝物流的品牌設計,可以看出,福農寶想做的其實是打通農業生產過程中的整條產業鏈。

就如陳順剛所說的,“我們對福農寶的定位是一個核心,四個連接”,即以農戶為核心,連接農資企業、農業專家、金融機構以及市場四個主體,通過這樣的連接,將農業生產的整條產業鏈打通。

而依託於大數據、互聯網,在整個產業鏈條上,都伴隨著福農寶對農業信息的數據採集

據陳順剛介紹,從農業生產的前端農產品種植到中端銷售時的市場訂單,再到末端的農產品銷售記錄,福農寶都會對這些農產品生產、銷售數據進行採集,這些不斷採集沉澱的農業大數據可以幫助農戶“以銷定產”,避免生產浪費;同時,這些數據還可以做農戶貸款風控分析,幫助農戶貸款。而在政府工作方面,這些數據同樣效果顯著。

“比如,我們可以幫助政府規劃農產品種植佈局、監控農業發展狀況、制定精準扶貧等政策。”

“景”汇数谷丨大数据+互联网:传统农业如何做到农商互联、以产定销

△福農寶農業大數據平臺

開始於2016年,如今,2年過去,福農寶已經連接了全國74個上到院士工作站、下到縣級農業局的專家團隊近400名成員;發展了3000多個鄉村經紀人,採集農戶數據16000餘條,土壤數據50000餘條。下一步,福農寶將繼續深耕此模式,將模式跑通後複製到全國。

一個核心,四個連接,福農寶打造的一個基於數據基礎之上的連接器,在農產品生產、農產品銷售、政府政策制定等方面發揮了不容忽視的作用。未來,這些不斷累積的數據能量給傳統農業帶來的變革值得期待。

注:本文來源於數據觀,記者/程遠肖轉載請註明來源欲瞭解更多大數據丨區塊鏈丨人工智能行業相關資訊丨乾貨丨報告等,可搜索數據觀微信公眾號(ID:cbdioreview)進入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