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和高瓴或已投資便利蜂,對京東失望了?

近期,各電商平臺已經開始了雙11大促的預熱,雙線融合成為今年的電商“潮流”。然而因掌門人涉性侵醜聞的京東顯得有些落寞,前不久媒體廣泛報道其在便利店領域頻頻碰壁,近日又傳出騰訊、高瓴轉投便利蜂的消息。對於京東,兩大股東似有恨鐵不成鋼的感覺。

騰訊和高瓴或已投資便利蜂,對京東失望了?

前段時間,雷帝觸網消息稱,有知情人士透露便利蜂近期獲騰訊與高瓴大筆投資,估值16億美元,騰訊與高瓴分別持股8%。據此計算,雙方投資金額達到2.56億美金。據36氪報道,便利蜂的這輪融資在兩個月前就已完成。目前便利蜂官方表示對傳言不作回應,但《商業觀察家》從其他市場人士處獲悉,融資之事為真,但細節有出入。

騰訊和高瓴或已投資便利蜂,對京東失望了?

據專業人士分析,騰訊和高瓴這筆投資的可能性很大。一方面,在騰訊系與阿里系兩相對峙的格局下,騰訊在零售領域已經招納了京東和拼多多兩員“大將”。如今正值傳統零售轉型的風口,雙線融合成大趨勢,騰訊的商超有了永輝,廣場有了萬達,唯獨在便利店領域還缺一個“代理人”與阿里抗衡。

另一方面,高瓴資本一向對零售領域頗有興趣,當年一舉給京東投資3億美元建設物流體系震驚行業,今年以來也頻頻投資具有新零售潛質的企業,如4月入股百麗成為其大股東。

騰訊和高瓴資本都需要一支便利店領域中蟄伏的潛力股,這個人選在以前自然是京東。

2017年4月10日,劉強東宣佈“百萬京東便利店計劃”正式出爐,未來五年京東將在全國開設超過100萬家京東便利店,其中多數會在以前電商覆蓋不到的農村地區。今年4月,劉強東再次公開表示京東便利店進展順利,預計年底每天開1000家新店。

實際上京東便利店的經營狀況如何呢?據北京商報等媒體報道,京東對加盟商的賦能不足,導致京東便利店實為換過門頭的小賣鋪,沒有實質性的轉型升級。除了在渠道方面優勢缺失,便利店的陳列、營銷手段等依然延續了夫妻店的傳統基因,加上物流降價難等問題,盈利能力低下,“百萬便利店”似乎成了一張空餅。

在商業模式、增長率等多重影響下,於京東有知遇之恩的高瓴資本最終還是選擇了離開。據高瓴資本二季度持股報告顯示,其持有京東的股票市值已由一季度的約14億美元驟減至約7億美元,持倉比例也從京東2014年上市時的11.32%下滑至今年二季度末的1.47%。意料之外的是,高瓴轉身投向了阿里陣營,增持了阿里巴巴約9億美金的股份。

此前財聯社還報道稱,京東的第一股東騰訊疑似撤資,這次騰訊、高瓴對便利蜂表現出興趣,並沒有太出乎意料,倒是讓圍觀群眾感慨“該來的終於來了”。

近期北京商報消息稱,京東從北京711挖走了5名管理層人士,正在籌劃開設直營便利店,或許意味著“百萬便利店計劃”已經破碎。京東的直營路比同行晚太多,騰訊和高瓴已經不能在它身上耗下去了。也有人猜測,或許京東是看到了兩位東家的投資動作,才終於從加盟便利店的夢裡醒來。

無論是哪種情況,資本離場,轉投他處,對京東都不是一個好消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