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破解蒲公英長途飛行奧祕 助力無人機製造

據英國《每日郵報》10月17日報道,英國科學家徹底解開了蒲公英種子僅憑風力可以遠飛500英里(800公里)的謎團,將借鑑其飛行模式,用於隱形無人機的製造。

蒲公英種子這種類似於迷你降落傘的結構極其高效,可能會徹底改變遙控隱形無人機的設計。據瞭解,小蒲公英種子僅靠風力就能飄到800公里遠。現在,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蒲公英種子飛行的秘密,蒲公英種子四周圍繞著眾多肉眼不可見的空氣氣泡,這一構造便是這“大自然最佳飛行員”之一的秘密。據說蒲公英種子的效率是目前人造降落傘設計的四倍。

科学家破解蒲公英长途飞行奥秘 助力无人机制造

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實驗,以更好地瞭解蒲公英種子為何有如此良好的飛行性能。研究人員將超長曝光與高速成像技術結合起來,發現當空氣穿過蒲公英種子上的硬毛時,會有環形氣泡形成,增加阻力,減緩每顆種子下降到地面的速度,這使得羽毛設計比翼狀膜能更加有效地分散輕量級種子的重量。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這種被動飛行機制非常有效,可以讓種子散佈到很遠的距離,我們觀察了蒲公英種子周圍的流動,發現了一種非同尋常的漩渦。”科學家們稱之為分離渦旋的便是上文提到過的氣泡,它在物理上與剛毛分離,並通過流經的空氣穩定下來。研究人員認為蒲公英的多孔降落傘可能會促進小型無人機的研發,這種無人機幾乎不耗電,可用於遙感或空氣汙染監測。大自然這種巧妙的飛行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材料和能源成本,還可以應用於可持續發展技術工程。(實習編譯:任少華 審稿:劉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