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軍獲得首架F-16V,小改動隱藏大祕密


臺軍獲得首架F-16V,小改動隱藏大秘密


10月19日,編號6626的首架F-16V戰機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交付臺軍,飛抵嘉義基地。按計劃,同批次其餘3架將於年內交付。臺軍現役的另外139架F-16A/B型戰機,將以每年20架到24架的進度陸續完成升級,至遲2023年全部升級完畢。

臺軍是F-16V的啟動客戶,其內部代號為“鳳展”,升級計劃總共耗資約35億美元,將改良現有的143架F-16A/B型戰機。除2架F-16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原廠執行升級組裝工作外,其餘都將在臺灣完成改裝,漢翔公司為此啟用了臺灣最大軍機棚廠,可同時容納24架F-16。完成性能提升的F-16V戰機,將交付給嘉義和花蓮兩個基地,並恢復為原來的機身塗裝。

這些F-16V單機升級費用高達兩千多萬美元,配備了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AN/APG-83 SABR有源相控陣雷達、新的任務計算機、LINK-16數據鏈、新型玻璃化的座艙、增強型電子戰系統和地面碰撞避免系統,搭配JHMCS頭瞄、狙擊手吊艙、AIM-9X,JSOW、AGM-88B等武器裝備,對空和對地攻擊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臺軍的F-16V還獲得了與F-22相同的Have GlassII電磁波吸附塗層,用於座艙罩施塗以提升隱身性能。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大批配備LINK-16數據鏈的F-16V融入臺軍基於LINK-16數據鏈的C4ISR系統,將極大的提升其三軍聯合作戰能力。更進一步,技術上來講F-16V可以與美軍及其配備LINK-16數據鏈的盟友互聯互通、協同作戰,獲得諸如E-2D、F-35等先進ISR平臺的支持,在超視距空戰中獲得優勢,也提升了美軍介入的靈活性。


臺軍獲得首架F-16V,小改動隱藏大秘密


在早前的《2018年,臺空軍戰力步入上升期》一文中,筆者提及自1997年開始接裝首批F-16A/B Block20和幻影2000-5戰鬥機至今,臺軍已20年未引入新型戰鬥機,原有的海峽空中優勢早已蕩然無存。特別是近年來隨著解放軍武器裝備水平的飛躍,臺軍對淘換來的二手貨越來越沒有信心。

臺防務部門為謀求空軍“早期偵搜預警、靈活指揮管制、遠距精準接戰、聯合重層攔截”的全區域防護、全天候作戰能力,除計劃升級F-16、IDF戰機外,還將換裝新式高教機、搭配採購及研製下一代戰機。再加上陸海軍也有類似的主戰裝備換裝計劃,總的預算規模相當可觀。這對於上臺後滿世界推銷軍火的川普而言,不可能視而不見。

不過,美方顯然不會輕易去切這塊蛋糕。或許是出於全球戰略調整的需要,川普班子的對臺軍售政策仍未明朗,而防止技術擴散的力度卻明顯加大。目前來看,臺軍從美方獲取先進主戰裝備或關鍵技術支持的前景仍在兩可之間。

正如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多次強調的,解放軍嚴陣以待、高度戒備,堅決維護祖國統一、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任何“以武拒統”的圖謀註定是沒有出路的。(東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