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中日走近不是權宜之策

參考消息網10月22日報道 日本《讀賣新聞》10月20日刊載題為《和平友好條約簽署40週年,凝視日中差異的時刻——專訪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的文章稱,今年10月23日是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生效40週年。日本應該如何與崛起的中國打交道?該報採訪了一直強調加強日中關係必要性的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福田康夫表示,中日走近不是權宜之策。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中日走近不是權宜之策

以下為專訪內容摘編。

記者問:40年前條約生效之際,什麼給您留下了深刻印象?

福田康夫答:中國領導人鄧小平訪問日本,出席日中和平友好條約批准書的互換儀式。在首相官邸舉行的互換儀式上,他與(我父親)時任首相福田赳夫高興地擁抱在一起。

鄧小平訪日期間,視察了新日本製鐵(現在的新日鐵住金)的君津制鐵所和松下電器產業(現在的松下)的電視機工廠。他對松下創始人松下幸之助表示:“希望你們提供合作。我們想做同樣的事情。”松下爽快地答應道:“鄰居變強大是好事。”請求合作的鄧小平胸懷寬廣,答應合作的日本經營者們也很大方。以此為契機,中國發生了變化。這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步。

問:簽署條約的意義是什麼?

答:對於中國而言,意義非常大。中國決定實行改革開放,日本對此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合作。日本提供日元借款,中國欣然接受並積極用於發展經濟。

日本在戰爭中對中國進行了蹂躪。很多人失去生命,財產也遭到損失。這個事實是不會消失的。希望在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生效40週年之際,雙方再次認真思考日中關係,認真應對包括歷史、相互認識和立場差異等的各種問題。

問:2012年,日本將釣魚島收歸“國有”,引發中國強烈反抗,日中關係前所未有地惡化。現在兩國關係正逐漸改善。

答:日本一直以來小心謹慎地應對中國。在靖國神社問題上,首相和外相近期沒有參拜。第二屆安倍政府成立之初,參拜靖國神社的超黨派國會議員團體規模是160人左右,最近已經減半。日本採取謹慎態度,這一點中國也看在眼裡。

中國提出“命運共同體”和“新型國際關係”的主張,強調中國永遠不稱霸。這一方向與日本是相同的。我們應該關注不斷變化的中國,採取妥善應對措施。

問:最近中國與日本走近,是因與美國開展貿易戰而採取的權宜之策嗎?

答:我不認為中國與日本走近是彌補之策。中國已經開始意識到,單憑力量是不行的。

問:您對安倍首相的訪華之旅有何期待?

答:中國是重要的鄰國。希望安倍首相能在北京講出打動中國人人心的話語。希望兩國領導人能推動建立良好的日中關係,向全世界釋放出維護東亞地區穩定的信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