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導條約》陷入「羅生門」,退約或引發激烈軍備競賽

《中导条约》陷入“罗生门”,退约或引发激烈军备竞赛

10月2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左)在內華達州參加集會活動後對記者講話。特朗普稱美國將退出《中導條約》,並指責俄羅斯長期違反該條約。 新華社 圖

美國很可能又要“退群”。“美國將退出《中導條約》,因為俄羅斯長期違反該條約。”特朗普20日在內華達州參加集會活動後對記者作出上述表態。他說:“我們將不得不發展這些(被條約禁止的)武器。”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當天啟程訪問俄羅斯等四國。據美媒援引不願透露姓名的白宮官員的話報道,博爾頓此行一大“任務”就是告知俄方美國打算退出該條約。從特朗普執政以來,美國退群頻率大增:2017年1月23日退出TPP。2017年6月1日退出巴黎協定。2017年10月12日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8年5月8日退出伊核協議。2018年6月20日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美國每一次退群,都有其複雜的動機與考慮,這次也不例外。

美俄相互指責對方違反條約

《中導條約》全稱《關於銷燬歐洲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由美國和蘇聯於 1987 年簽署,條約規定,兩國均不得生產、測試和部署射程在 500~5500公里的陸基彈道導彈和陸基巡航導彈。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條約權力和義務。儘管《中導條約》為無限期生效條約,但其作廢也是可能的,只需美俄中的一方宣佈退出即可。

近年來,美國一直在指責俄羅斯違反《中導條約》。在美國看來,俄的越界行為由來已久。美方認為,俄在最近8~10年中進行了各種類型"擦邊球"式的中程導彈試驗。一是使 RS-26洲際彈道導彈的射程限制在2600千米左右,進行違規的中程導彈試驗。二是將射程超過 500 千米的艦載“俱樂部”巡航導彈改為陸基巡航導彈。三是部署新型陸基巡航導彈。據美媒報道,俄已成功研製並部署了SSC-8 型陸基巡航導彈,該型導彈射程據信約為2000~2500 千米,俄此前為規避條約限制,曾以低於 500 千米的低射程試驗該型彈。因此,美國國內關於退出《中導條約》呼聲不斷。政界和學界早就開始就此問題進行研究與討論。

俄羅斯曾多次威脅退出《中導條約》。2002 年,美國單方面退出《反導條約》,隨後開始部署導彈防禦系統。作為反制,俄羅斯總統普京稱,俄羅斯有可能單方面退出《中導條約》。2013 年,俄羅斯總統辦公廳主任伊萬諾夫表示,鑑於繼續履行《中導條約》的難度不斷增大,俄羅斯將就退出《中導條約》的可行性開展研究。俄羅斯對美國的指責主要有:第一,美國從“民兵2”洲際導彈發展而來的導彈防禦系統靶彈,在安裝戰鬥部位之後就是中程彈道導彈;第二,美國裝備的“死神”等攻擊性無人機應該被視為陸基巡航導彈;第三,美國部署在羅馬尼亞的“宙斯盾”反導系統能從地面發射巡航導彈,因而違反了《反導條約》規定,另外美軍在該國部署的SM-3攔截導彈也存在類似問題。

美軍火公司或因退約獲利

此次特朗普決定退出《中導條約》主要是出於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首先是軍事領域。近年來,得益於人類社會技術形態進入信息化時代,精確制導技術發展迅速,速度快、突防能力強的中程和中短程彈道導彈的軍事價值大為上升,成幾何倍數上升的打擊精度使其作戰能力大大增強,中程和中短程導彈的價值更是不容忽視。在美國戰略打擊能力日益稀缺,亞太地區常規力量優勢逐步削弱的情況下,美國正在積極為研製中的“陸軍遠程精確火力”導彈系統增加反艦能力。該系統射程500千米,正卡在《中導條約》的限制門檻上。一旦退出《中導條約》,就可放手將其射程增加到1000公里以上。

其次是外交領域。從冷戰後美俄關係的總體趨勢來看,有三個主要變量決定了雙邊關係的好壞,分別是雙方在地緣政治領域的合作與紛爭、軍事戰略層面的博弈以及雙方對於彼此的看法。從目前來看,美俄關係在上述三個領域都出現了矛盾,有些矛盾甚至還比較尖銳。在地緣政治領域,美國在羅馬尼亞等國部署的反導系統令俄羅斯寢食難安,雙方的地緣政治矛盾還在不斷上升,已經成為結構性矛盾。這種情勢當然對彼此認知產生負面影響,在特朗普眼中,普京領導下的俄羅斯已經從朋友變成了敵人。特朗普在其上臺後發佈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聲稱,俄羅斯等大國的“野心”、伊朗和朝鮮的“流氓政權”以及企圖對美國發動攻擊的國際恐怖組織,是美國面臨的3個主要挑戰。在這樣的認知下,雙方的軍事對峙自然有增無減,繼去年美國成功進行洲際彈道導彈反導試驗後,俄羅斯也開始炫耀自己的“大殺器”。普京在發佈國情諮文時自豪地宣佈,俄羅斯測試了新核武器,包括新型核動力巡航導彈和高超聲速武器,這些反導系統無法攔截的導彈是“無敵的”,可擊中世界任何角落。美國在此時選擇退出《中導條約》,就是力圖增強軍事優勢,增加對普京打交道的籌碼。

最後是內政領域。在特朗普競選時,曾提出重建美軍計劃,以此爭取軍火商的支持。退出《中導條約》,幾乎可以確定美國將增加對導彈武器的訂貨,這對於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雷神公司等美國軍火巨頭來說簡直是天大的利好。隨著中期選舉臨近,特朗普送出的這個軍火大禮包將有可能會收到其急需的政治紅利。

退約將使地緣政治形勢更加複雜

美國此次若真的退出《中導條約》,將會產生一系列惡劣影響。退出條約將使地緣政治形勢更加複雜。如果烏克蘭東部地區和克里米亞問題、敘利亞戰爭等美俄博弈熱點升級,美國著手在歐洲部署中程和中短程導彈,其射程可覆蓋俄羅斯領土的歐洲部分,這將是比歐洲導彈防禦系統更嚴重的安全威脅。此外,如果美國在關島,甚至是日本或韓國部署中程和中短程導彈,將會使中國周邊安全受到威脅。

如前所述,美國已經將中俄這兩個洲際型大國鎖定為主要戰略競爭對手,並認為中俄是其主要的安全威脅。在這樣的認知下,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國家美國對世界上最大的俄羅斯和世界上最大的陸海符合型國家採取了一系列咄咄逼人的軍事行動。《中導條約》的退出是美國謀求對中俄軍事優勢而不惜破壞戰略穩定的舉措,這無疑讓美國與俄羅斯等大國之間的關係增添更多的變數。

近年來,隨著美俄核武庫陸續開始換裝新一代武器,美俄戰略武器的發展呈現出競賽的趨勢,若美國退出《中導條約》,美俄之間的軍備競賽可能變得更加激烈。眾所周知,美國是當今世界的頭號軍事強國。作為霸權國家,美國一直在追求儘可能大的安全盈餘。而素有戰鬥民族之稱的俄羅斯則是一個尚武的國家,儘管國力遠不及蘇聯,但是在防務建設方面卻從不肯放鬆。而美國在朝鮮半島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在羅馬尼亞部署陸基宙斯盾反導系統以及進行洲際彈道導彈攔截試驗則被俄羅斯視為對其安全的挑戰。美國如果在在歐洲部署中程和中短程導彈,將對俄羅斯的安全構成嚴重威脅。作為綜合國力較弱的一方,俄羅斯必然採取堅決的反制措施。美俄都是具有世界影響的洲際型國家,分別是海權國家和陸權國家的代表,又分別擁有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的核武庫。兩國的軍事對抗範圍大強度高,且牽涉國家和地區眾多,隨著這種對抗的長期化,很容易對世界和平與穩定造成不利影響。

綜上所述,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將會在大國關係、地緣政治、軍事戰略格局等諸多方面產生一系列連鎖影響,這些影響將會深遠而長久地改變大國關係和地緣政治。至於最後產生的結果是不是特朗普願意看到的,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作者系復旦大學“一帶一路”戰略與國際安全研究所研究員,國際關係專業博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