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界」沙特記者遇害:沙特王儲信用破產,美國又將如何應對?

『思想界』欄目是界面文化每週一推送的固定欄目,我們會選擇上一週被熱議的1至2個文化/思想話題,為大家展現聚焦於此的種種爭論與觀點衝突。本週的『思想界』,我們關注沙特駐美記者之死和國產電視劇《娘道》。

駐美沙特記者賈邁勒·卡舒吉(Jamal Khashoggi)在沙特駐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領館遇害是過去兩週裡國際輿論場最受關注的事件。

10月2日,59歲的卡舒吉為開具離婚證明以便和土耳其籍女友哈蒂斯·森吉茲(Hatice Cengiz)結婚前往沙特駐伊斯坦布爾領事館。當天下午,他沒有從領事館中走出來。沙特政府隨後發佈聲明稱卡舒吉在稍晚時候從後門離開了領事館,土耳其警方則稱安裝在領事館周圍的攝像機監控畫面與此聲明不符,卡舒吉的未婚妻和朋友隨即報警。卡舒吉離奇失蹤事件持續發酵,陸續有土耳其和美國媒體援引匿名消息源稱卡舒吉被從沙特專程趕來的15人暗殺小組在領事館內殘忍殺害。土耳其方面公佈的錄音顯示,卡舒吉的手指先被斬斷,之後頭被割了下來,整個殺害過程只持續了短短的7分鐘。在錄音中,沙特駐土耳其總領事奧泰比(Mohammad al-Otaibi)對特工說,到外面去殺他,你們這樣會讓我惹上麻煩的。其中一名特工惡狠狠地回應:如果你回到阿拉伯以後還想繼續活下去,那就最好給我閉嘴。

隨著案情的逐步披露,西方社會對沙特的聲討愈演愈烈。包括美國財政部長、法國財政部長、英國貿易部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在內的歐美政治領袖和商界高管紛紛表態拒絕參加原定於10月下旬舉辦的沙特投資會議。事件的最新進展是,沙特官方於當地時間20日凌晨公佈了卡舒吉死亡的正式消息,稱其在沙特駐伊斯坦布爾領館中與沙特調查人員發生衝突後死亡。沙特安全部門已經逮捕了18名涉事人員,詳細調查仍在進行當中。迫於來自國際社會和本國國會的壓力,美國總統特朗普於20日一改此前對卡舒吉一案的曖昧態度,稱沙特在該事件的說明上“撒謊”,要求公開案件真相。

眾多觀察者認為,卡舒吉之死的根源是其捲入了沙特王室的內鬥漩渦。出生於沙特顯貴之家的卡舒吉與沙特王室及中東上流社會有著密切關聯。進入21世紀以來,他對沙特王室的宗教和公共政策進行了密集批評,因此被迫於2017年流亡美國,但依舊以《華盛頓郵報》專欄記者的身份持續批評沙特國內外政策,尤其是質疑新王儲穆罕默德的一系列集權措施,並由此招來了殺身之禍。隨著卡舒吉一案真相的展開,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此前在西方社會營建的“銳意進取改革者”的形象瀕臨破產。更值得關心的問題是:沙特與西方社會關係惡化會給全球政治經濟帶來怎樣的影響?以及,一直將沙特視為中東堅定盟友的美國將如何應對?

上週,“國產神劇”《娘道》完結。在電視劇市場普遍收視慘淡的2018年,該劇創造了北京衛視和江蘇衛視收視率總計破3、豆瓣評分卻低至2.6(85.8%的一星評價)的奇觀。

在許多表示“三觀盡碎”的網友眼裡,《娘道》講述的是一個違反當代主流價值觀的故事:民國年間,女主角柳瑛娘7歲喪父,為了給父親買口棺材,自願去當地最富的隆家成為“河姑”,14歲時她被當作祭品獻給河神,恰好遇上土匪,她掉落黃河卻大難不死。後來瑛娘陰差陽錯地嫁給了隆家二少爺隆繼宗,因為接連生了三個女孩飽受欺負,甚至女兒也被稱為“災星”。劇情在女主角生女兒、盼兒子、生兒子、尋兒女之間兜兜轉轉,突出了“母愛偉大”的主旨,導演甚至在最後一集劇終時直接打出了“獻給天下母親”幾個大字。

《娘道》導演郭靖宇在電視劇宣傳期間炮轟收視率造假亂象,得到圍觀網友的同情,他轉而又反駁豆瓣的低評分稱自己是在批判當時的社會現實。觀看《娘道》,我們不難發現,劇中包括女主角在內的女性角色面對吃人的封建禮教不僅毫無反抗,反而完全服從,而“娘道”的主旨更是將女性的無條件付出犧牲弘揚為偉大母愛,其本質和封建女德的道德秩序別無二致。至於《娘道》的收視、口碑兩重天現象,反映的更多是當下年輕人和長輩之間的價值觀鴻溝。

沙特記者遇害:沙特王儲信用破產,美國將如何應對?

沙特新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Mohammad bin Salman)是理解卡舒吉被害一案的關鍵。《三聯生活週刊》曾於2018年年初前往沙特阿拉伯做過現場採訪,其長篇報道詳細分析了沙特王室的權力更迭和現任王儲的執政方針。

穆罕默德王儲於2015年4月29日被確定為沙特王位第二順位繼承人,2017年6月21日又被確立為沙特王位第一順位繼承人。1985年出生的他不僅將是沙特王國曆史上登基年齡最小的君主,也是沙特王室改變王位繼承傳統,從“兄終弟及”轉向“父死子繼”的第一位受益者。

「思想界」沙特记者遇害:沙特王储信用破产,美国又将如何应对?

從第二代沙特國王沙特·本·阿卜杜勒-阿齊茲開始,整整五代君主都是沙特開國之君伊本·沙特的兒子。伊本·沙特先後與22位妻子生下了45個兒子,其中有36位活到成年以後,選擇何人繼承大統成為一大難題。於是他確立了“生前建儲”制度,即在位的君主在年富力強之時徵求由10餘位家族長輩組成的王室委員會的意見,提前確定王位的第一、第二順位繼承人,必要時可以調整。如今的沙特阿拉伯擁有“親王”頭銜的男性貴族總數超過3000人,其中伊本·沙特的36個兒子及其男性後代尚有200餘人在世,而真正具有政治才能者不足30人,包括廣為人知的“蘇德里七兄弟”(Sudairi Seven)。

即使有制度保駕護航,王位爭奪戰依舊激烈無比:伊本·沙特曾在1953年病逝前夕留下過關於“兄終弟及”的暗示,其無能的長子沙特·本·阿卜杜勒-阿齊茲在繼承王位後試圖將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被他的同父異母兄弟、實際主政的費薩爾王儲聯合“蘇德里七兄弟”控制的王室委員會廢黜篡位。之後,沙特王位逐漸轉入“蘇德里七兄弟”及其盟友之手,2015年登基的現任國王薩勒曼就是七兄弟的老六。隨著伊本·沙特的兒子輩成員日益老邁,“兄終弟及”的繼承模式可持續性堪憂,因此薩勒曼國王決定讓自己的兒子穆罕默德繼承王位。

為了穩固穆罕默德的地位,薩勒曼早早開始為兒子的權力之路做鋪墊。自2015年春成為第二順位繼承人以來,穆罕默德頻頻陪伴父親出訪中、美、俄、日各國,在國際媒體面前高調亮相,並主導了OPEC的幾輪限產談判。兩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和特朗普都對穆罕默德讚賞有加,並公開做出“希望沙特阿拉伯長期保持穩定”的表態。2017年初,王儲親自前往美國,為特朗普上任後的中東之行部署前期安排,並簽署了總值1100億美元的武器裝備和後續服務進口協議。另外,他還於今年4月訪問美國21天,拜訪了包括亞馬遜創始人、《華盛頓郵報》擁有者貝佐斯在內的無數政商界精英。

更重要的是,穆罕默德以雷霆手段在國內發起改革。2017年11月4日,11位沙特王室成員和近30位前政府官員、富人等社會精英因涉嫌貪汙被捕。此舉贏得了沙特平民階層的歡迎,儘管2016年初沙特政府下調對成品油、民用電和淡水的長期政府補貼令許多沙特人對新王儲表示不滿,但穆罕默德試圖以“讓多數人得到更多”的改革措施吸引年輕人,包括允許開設電影院和音樂廳、解除女性駕駛禁令、限制宗教警察“穆塔瓦”的權力、為創辦小型科技企業提供註冊便利以及開設面向本地青年的職業培訓課程、懲處王室巨頭的貪腐行為。這些舉措也為穆罕默德在國際舞臺上建立了一個清新正面的形象。

長期以來,沙特親王群體按照秘而不宣的王室財富分配規則從國家的石油收入中抽成累積了驚人財富,然而他們不向本國交稅,對未來的經濟改革也毫無貢獻,引起民怨不斷。穆罕默德的激進經濟改革,正是建立在犧牲他的堂兄弟和叔叔們的利益的基礎之上。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孤注一擲的改革和未來王位的繼承面臨著來自王室內部和其他派系的極大威脅,反過來也迫使他以更嚴酷的措施來打擊異己,禁絕反對的聲音。

卡舒吉與穆罕默德的王室政治對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他曾在反腐運動中倒臺的“中東巴菲特”瓦利德·本·塔拉勒親王持有的媒體中任職多年,他也曾在1990年代和沙特情報機關首腦、本·拉登早期的重要支持者圖爾基·費薩爾親王過從甚密,當卡舒吉於2003年因為批判瓦哈比極端教義被迫離開祖國之後,時任沙特駐美國大使的圖爾基親王再度將其招攬至自己的幕府。因此在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王儲眼中,卡舒吉不僅是一名喜歡批評政治的記者,更是王室內部一系列反對力量的公開發言人。卡舒吉的批評被認為是對穆罕默德王儲本人的直接挑戰,他在《華盛頓郵報》的專欄裡將王儲比作俄羅斯總統普京,卡舒吉的朋友猜測這些言論超過了王儲的容忍極限。

「思想界」沙特记者遇害:沙特王储信用破产,美国又将如何应对?

可以肯定的是,經過卡舒吉遇害事件,穆罕默德王儲在國際社會建立的美好形象已然瓦解,而後續國際社會——特別是將沙特視作長期盟友的美國——的反應值得關注。自媒體人“假裝在紐約”在一文中指出,與歐洲各國和西方商界人士表達強烈憤慨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特朗普政府的態度頗為曖昧不清。從特朗普的公開講話來看,他用“在被證明清白之前都是有罪的”(guilty until proven innocent)的措辭極力幫助沙特打掩護和辯解,並且再三表示不會因此事破壞美國和沙特的雙邊關係和貿易往來。《紐約時報》還發現,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於當地時間10月22日訪問沙特的同時,沙特悄悄地給美國政府打了一筆1億美元的鉅款。

“假裝在紐約”指出,站在美國的國家利益角度來看,特朗普政府的做法情有可原,但這也引起了美國國內輿論的強烈反彈,“這樣的姿態,恰恰說明特朗普是完全沒有任何道義感的,作為商人他做事的唯一出發點就是利……《華盛頓郵報》一篇社論的標題是,‘特朗普給地球上每一個暴君都發了殺戮許可證’。”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院長李紹先在接受界面新聞的採訪時解釋了美國與沙特的外交關係以及特朗普政府的行事動機:“沙特對美國的中東政策、對美國而言太過重要。美元現在在世界佔霸主地位,美元在與黃金脫鉤之後,很大的支持來自石油。盛產石油的沙特對於支撐美元的霸主地位起到了很大作用。除此之外,沙特常年斥巨資採購美國軍火,其實也是一種利益輸送。特朗普上臺後更是簽下了1100億美元的軍售大單,還有3000億美元的商業合作和潛在投資協議。在歷屆美國政府的中東戰略中,沙特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別在特朗普的中東政策中,沙特可以被稱為支柱,包括對伊朗、敘利亞、巴以和平以及整個中東地區的戰略目標。”

李紹先認為,美國從一開始就基本和土耳其同步掌握了真相,而從一系列態度的變化來看,特朗普政府現在依然希望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儘管特朗普面對著很大的輿論壓力。他同時指出,在此次事件中掌握輿論主動權、頻頻向沙特施壓的土耳其是在藉機報復——兩國於2011年阿拉伯之春後在地區問題上存在根本分歧,土耳其支持的穆斯林兄弟會被沙特視為恐怖組織,另外,兩國在卡塔爾問題上也有很大矛盾。然而土耳其也擔心事件調查最終會令兩國關係徹底停擺,因此也會和美國一樣不希望事件持續發酵。

《娘道》口碑收視兩重天:女德電視劇為何得到長輩的追捧?

《娘道》反映的到底是什麼價值觀?

《老子》曰:“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娘道》的宣傳語則是:“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娘之道,哺而無求,養而無求,捨命而無求。”專欄作家、媒體人侯虹斌認為,這句宣傳語反映的是《娘道》的原則和精神指引,進而揭示出電視劇和導演心中的道德標準:“無怨無悔,無慾無求。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尊卑有序,隨時下跪;時刻切記自己是賤命一條,傳宗接代最重要。”

自媒體人蘿貝貝在其微信公眾號“蘿嚴肅”上撰文指出,講述民國時代的電視劇免不了會有反應封建社會的情節,然而女主面對各種不公遭遇,不僅毫無反抗意識,而且處處表現出愚忠、愚順、愚孝:在婚姻中,女主將自己定位為生育機器,因為生不出兒子反而自認為配不上丈夫,勸丈夫休妻。丈夫離世,她也要守著貞潔牌坊,遇到真愛也要回避到祠堂去,避免和一切男人交往。仔細觀劇,我們不難發現劇中所有女性角色都無條件擁抱封建女德的道德秩序,即使是劇中那位留過洋的大小姐,她臨死前的願望也是讓丈夫另找一個女人傳宗接代。“《娘道》裡,男性角色總會被塑造成大度寬容、粗線條、自控力弱的形象。而女方則在拼命嚴格要求自己,主動把‘努力生兒子’‘男女授受不親’掛嘴邊。”

無限付出的柳瑛娘真的“為母則剛”嗎?在自媒體人“Sir電影”看來,“在非人的苦難面前,她永遠堅強,在吃人的禮教面前,她卻永遠軟弱。”《娘道》最為誅心的地方在於,瑛娘表現出的是位卑者“沒有半分非分之想”的最高道德,連難得的覺醒意識都需要別人的施捨。最為可怕的是,在封建思想內化為行動本能之後,其內心最後的一絲不滿也被剷除殆盡,取而代之的是一邊自害一邊笑吟吟地說“我願意”。

「思想界」沙特记者遇害:沙特王储信用破产,美国又将如何应对?

包括導演本人在內的另外一種聲音稱,《娘道》不過是反映了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社會現實,不適合用現代人的三觀去評價。蘿貝貝認為,將“不能用三觀來評價影視劇”和“影視劇的價值觀取向”問題混為一談,完全是偷換概念。她以《橘子紅了》為例指出,批評《橘子紅了》裡愛上丈夫弟弟的女主秀禾是出軌渣女,是打著三觀的旗號復活封建價值觀,然而《橘子紅了》本身就是在講述封建大家族的倫理悲劇,秀禾的愛情實際上反映的是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和對自由的嚮往,而不是出軌問題。對比《橘子紅了》和《娘道》,我們不難發現,前者的價值取向鼓勵自由和平等,而後者藉著描寫舊社會傳宗接代和婦道來歌頌女德思想。

微博歷史博主洛梅笙用中外文學名著來駁斥《娘道》擁護者的“反應現實”論:“(魯迅)的筆下也有許多令人恨鐵不成鋼的庸眾以及小人物,但他是像郭靖宇們這樣大張旗鼓地加以褒揚嗎?自high的阿Q被砍了腦袋,吃著為理想捐軀的烈士鮮血來治兒子的病最終卻攔不住兒子死的麻木的民眾,人生婚姻不得自由最終被人性的冷漠逼死的祥林嫂,為養活兒子無奈出賣肉體到頭來卻被兒子嫌棄的母親……請問一個被批判的對象是這樣四世同堂五世其昌的嗎?更不用說《包法利夫人》,一個被虛榮和不切實際的幻想逼迫自殺的女人,《白痴》中被男性慾望所毀滅的娜斯塔霞……所以像《娘道》這樣的劇所謂的反應現實,到底是思考了什麼,又批判了什麼呢?”

在蘿貝貝看來,影視劇不僅僅只是商品,更是文藝作品,具有教化民眾的潛在力量。像《娘道》這樣的靠男人的瑪麗蘇偽大女主劇,潛移默化地將“女人通過男人成功”“女人通過示弱成功”打造為正確的價值觀灌輸給部分年輕女孩,其潛在危害性值得警惕。

《娘道》熱播背後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它一方面收視率火爆,另一方面口碑跌至谷底。不少網友認為這是因為《娘道》的主流觀眾群體是包括50後到70後在內的中老年人,他們觀看電視,不刷豆瓣也不太在網上發表觀點,因此造成了這種“審美區隔”。與此同時,國慶長假期間陪爸媽看《娘道》的年輕人也大呼“受不了”。

侯虹斌認為,《娘道》精準地抓到了老年人的需求。除了養生保健之外,老年人盼望的是子孫滿堂、兒女孝順、老有所依的舊傳統,尊卑有序的家庭倫理結構符合他們的利益。然而在現代社會中,平等自由、丁克、不婚之類的多元價值觀盛行,侵犯了老一輩的價值觀念。至於《娘道》表現出的“生兒子至上”,其實是禮教和宗族觀念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和呼籲傳統迴歸、女性迴歸家庭是一脈相承的,因此特別能贏得中老年人的認同。

蘿貝貝則指出,中老年觀眾熱衷於看爛片,更多反映的是娛樂圈亂象橫生下觀眾的“集體消費降級”。如果說《娘道》之類的電視劇是為中老年觀眾量身定製的“爽片”“神劇”,針對年輕人量身定製的低質量娛樂產品也層出不窮。在國產劇的精品年代,我們尚且能夠和長輩一起津津有味地咂摸《大宅門》和《亮劍》,到了爛劇橫行的現在,年輕人可以通過觀看英劇美劇日劇韓劇來抵制,但父母輩因為更高的語言和文化門檻而只能在國產劇裡打圈。“人人都知道影視劇有商品屬性也有藝術屬性。但是現在大部分的影視劇生產變成了一種簡單粗暴的售賣,觀眾需要爽,需要刺激,甚至需要罵人,他們按需生產,不用再有更高要求。”

不過,年輕人和長輩的價值觀鴻溝真的無法彌合嗎?“Lean In Shanghai”撰稿人秦若渝認為情況未必如此。

「思想界」沙特记者遇害:沙特王储信用破产,美国又将如何应对?

秦若渝認為,父母輩的一代女性已經有了女性意識的萌芽,只是接收教化的途徑還不夠多元,很容易在不自知的狀態下反覆被灌輸一些糟粕。因為缺乏思辨的靈敏觸角,那一代女性容易被時不時“洗腦”,進而澆滅女性意識的萌芽。值得我們注意的是,90後和70後所處的截然不同的成長環境導致了這種價值觀差異:上一輩的人,能夠在一個單位待一輩子,而90後很少會對一份工作從一而終,更多是接受“斜槓青年”的多元生活;遇到不公正,90後不像70後那麼能忍、能裝糊塗;關於家庭和婚姻,90後也更加註重自我感受,因此被70後認為是“不靠譜”。

觀看《娘道》期間,秦若渝與她的70後母親交流觀劇心得。令她有些意外的是,母親雖然不認同劇中瑛娘一味要生兒子的觀念,卻讚許她很會做人很會辦事,不過,在聽女兒分析劇情不合理之處後,她收回了之前的評價,認同了女兒的觀點。秦若渝認為,接受多元價值觀洗禮的年輕人總是下意識地對長輩的價值觀嗤之以鼻,但如果拿出一點罵《娘道》的時間,和父母坐下來溝通談心,就會發現彼此的價值觀鴻溝也許沒有想象得那麼大。

……………………………………

歡迎你來微博找我們,請點這裡。

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