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曬官職,家校關係切勿陷入病態怪圈

家长晒官职,家校关系切勿陷入病态怪圈

家长晒官职,家校关系切勿陷入病态怪圈

談經論政丨社會縱議丨文體娛教丨雜感隨筆

用一面看不見的網絡旗幟集聚思想大軍

家长晒官职,家校关系切勿陷入病态怪圈

本期推薦

家長曬官職,

家校關係切勿陷入病態怪圈

文 | 魏珏

近日,一張家長與老師的聊天截圖在網上熱傳。截圖中家長向老師介紹多位家屬的官職,並提出讓老師多關照自己孩子。經多方面核實,這位家長提及的多名家屬身份屬實。微信截圖中出現的幾個姓名、官職和福建莆田市官方網站公開的信息一致。據此前新京報報道,莆田市教育局稱已經介入調查“曬官職”一事,稍後會公佈調查結果。

重視子女教育、與老師保持良好溝通本是人之常情,對孩子的成長傾注關心本也是家長的責任。但從微信截圖上看,這位家長髮送給老師的12行聊天記錄中,花了足足10行對自己、孩子父親、表姐乃至父親的學生的就職單位及職位進行了詳細的羅列。不論這位家長此舉意圖是為了討好暗示老師,還是用權力向老師示威施壓,都不利於健康、正常家校關係的構建,也對普通家庭背景出生的學生有失公平。

學校本是教書育人、傳授知識的一方淨土,家校關係也應該是平等、合作的健康關係。但當下仍然有不少家長將“權本位”的思想帶進家校關係中,以官壓人、以利誘人,渴求以權力進行“資源置換”,讓孩子在學校受到“特別關照”。當家校關係是基於權力和利益之上,而非基於平等和合作之上,這樣的關係是不健康的、病態的,長此以往,縱容某些幹部家長用權力換取便利,普通家長對學校感到失望,家校關係應警惕陷入這樣的“權力熱”的病態怪圈。

事件發生的學校回應表示,對所有在校學生的教學和管理都一視同仁,不因家庭背景不同或人為因素而存在差異。雖然學校已經對此作出表態,但在沒有曝光的學校還有多少類似的家長?是否有老師會因此對某些學生給予偏愛或特殊照顧?從近年曝光的“嚴書記女兒事件”“家委會競選戲精家長事件”我們可以看到,賣弄權力、賣弄財富的家長仍然大有人在,對此持默認、縱容態度的學校也不在少數。家長、學校之間的信任難以建立,還缺乏公開、合作、平等的交流機制,不正之風不斷滋長。所以,學校和家長對孩子成長共同負有責任,學校也應該不斷探索、不斷實踐,找到行之有效的交流方法,如今不少學校也建立起家長學校、家長課堂等,促進家長與學校間的相互反饋。

實際上,大部分老師都有著自己遵守的一套職業道德,他們愛護自己的羽翼,無論是傳授知識,還是給予生活上的關心,心裡的天平都不會因為其他原因而對誰傾斜。這種“對老師曬官職”的行為,實際上是對教師這一職業的褻瀆,也是對教育公平的不尊重。同時,家長以為這是自己對孩子的庇護,孩子受到一些特別照顧也許就贏在了起跑線上,但這其實也是孩子自身能力培養的扼殺。成長的路上難免會遇到許多挫折和困難,除了學習知識以外,更多的是學習如何面對、克服這些困難,經過長期錘鍊形成一種可貴的品質。家長庇護得了一時、庇護不了一世,在“特殊照顧”下成長的孩子難以明白公平競爭的可貴,反而常常會因為過分的偏愛而脆弱不堪,難以得到真正的成長。

避免家校關係陷入怪圈,除了學校、老師應該秉持著公正不阿的精神,不被權力和利益裹挾,家長也應該協同學校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某些幹部更應該正確認識並約束自身權力。擁有一官半職,並不是只是一個說出去響噹噹的名號,更不應該是以權謀私的利器,基層幹部應該嚴於律己、為群眾服務,而不應該是促成不公平現象的始作俑者。學校本應是一片純潔的淨土,莫因人為因素將這片啟發思想、傳授知識的沃土妖魔化。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家长晒官职,家校关系切勿陷入病态怪圈

<<賽事回顧>>>

-第三屆評論之星落幕 湖南師大王豔華奪冠-

-月度之星收官戰 鄭州大學胡晉瑜奪魁-

-“評論之星”激戰正酣 湖南師大王齊拔得頭籌-

-“月度之星”揭幕戰 浙師大胡夢佳摘冠-

<>

評論大賽︱評論之星︱大學生群︱我要投稿︱評論女神︱評論男神︱月度之星︱王昱︱伍瑞冰︱紅辣椒︱紅辣椒評論︱紅網評論︱時評之道︱時評︱研討會︱時評研討會︱佳作評選︱雜文︱評論員︱評論媛︱女作者︱女評論員︱時評家︱評論家︱楊國煒︱鄢烈山︱曹林︱評委︱佳作︱投稿︱信箱︱

長按圖片 關注我們

紅網紅辣椒評論自2001年下半年開辦以來,堅持發揮網絡媒體優勢,廣泛反映草根階層訴求,力求用網絡傳遞理性聲音,是當今網絡評論中最有影響力和關注度的原創基地之一,先後榮獲了十七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十四屆湖南新聞獎名牌欄目獎、首屆中國新銳媒體評論大獎,並四次被推薦為年度“中國互聯網站品牌欄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