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筆記」價值幾何

“學霸筆記”價值幾何

獨家:不會畫畫的醫科生不是好學霸 杭州醫科女生手繪器官筆記爆紅

近日,有網友發現,不少網絡二手商品商城中,來自高考學霸的“學霸筆記”熱銷。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商家售賣的筆記均打出“狀元”的名號。有商家坦言,“來購買筆記的主要是家長,孩子自己不看。”有考入清華大學的“學霸”表示,自己高考前,就曾有人試圖等他高考之後購買他的筆記。(10月18日《北京青年報》)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曾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同理,一本“學霸筆記”亦不能完全“配套”於他人。誠如邯鄲學步,一味模仿不僅不能走出氣質與優雅,反而會迷失自我一事無成。

學《賣油翁》的故事不在於教會我們如何去“倒油”,而是明白“熟能生巧”的道理;讀《曹衝稱象》亦非讓我們去照本宣科借船稱物,而是教我們巧用“槓桿原理”解決疑難問題。同樣,“學霸筆記”意不在“筆記內容”本身,而在於“學霸”的邏輯思維體系。看“學霸筆記”,重在觀察“學霸”們對知識的理解,對問題的探索,對判斷的求證以及對學習的認知與心態……

不僅如此,近年來的“學霸筆記”之所以能成為商品走向市場,也是因其本身價值使然。其中,既包含了“學霸”們的辛勤記錄,也提供了不少精巧的解題思路,可謂是不錯的學習參考資料。

在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武當掌門張三丰臨危傳藝於張無忌時曾強調,太極拳的武學真諦不在其形,而在其意,當忘記了招式,方才能融會貫通以無形克有形。孟子亦有言:“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一本“學霸筆記”,不是用來幫我們“劃重點”“強記憶”“當答案”的“學習攻略”,而是需要我們去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學習工具”。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霸筆記”切不可成為一種“心理安慰”,而應帶著疑問去精讀,帶著觀點去求證,在思考中閱讀學習,在閱讀中思考實踐,最終實現學以致用。

文/盛柏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