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大師所譯經典——按譯經時間的先後順序排序

《開元釋教錄》玄奘大師所譯經典

按譯經時間先後順序排序

據《開元釋教錄》整理而成,以玄奘大師所譯經典時間先後順序進行排列。玄奘大師所譯經典合計七十六部共一千三百四十七卷,所幸三寶加被、龍天護持,七十六部經典皆無佚失。

經名及開始譯經時間如下:

1.大菩薩藏經二十卷,貞觀十九年五月二日

2.顯揚聖教論頌一卷,貞觀十九年六月十日

3.六門陀羅尼經一卷,貞觀十九年七月十四日

4.佛地經一卷,貞觀十九年七月十五日

5.顯揚聖教論二十卷,貞觀十九年十月一日

6.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十六卷,貞觀二十年正月十七日

7.如來示教勝軍王經一卷,貞觀二十年二月六日

8.瑜伽師地論一百卷,貞觀二十年五月十五日

9.大唐西域記十二卷,貞觀二十年

10.大乘五蘊論一卷,貞觀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

11.攝大乘論無性釋十卷,貞觀二十一年三月一日

12.解深密經五卷,貞觀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

13.因明入正理論一卷,貞觀二十一年八月六日

14.天請問經一卷,貞觀二十二年三月二十日

15.勝宗十句義論一卷,貞觀二十二年五月十五日

16.甚希有經一卷,貞觀二十二年五月十八日

17.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卷,貞觀二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

18.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一卷,貞觀二十二年十月一日

19.大乘百法明門論一卷,貞觀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

20.攝大乘論世親釋十卷,貞觀二十二年十二月八日 

21.攝大乘論本三卷,貞觀二十二年潤十二月二十六日 

22.緣起聖道經一卷,貞觀二十三年正月一日

23.阿毗達磨識身足論十六卷,貞觀二十三年正月十五日

24.唯識三十論一卷,貞觀二十三年五月二十九日

25.菩薩戒羯磨文一卷,貞觀二十三年七月十五日

26.王法正理論一卷,貞觀二十三年七月十八日

27.最無比經一卷,貞觀二十三年七月十九日

28.菩薩戒本一卷,貞觀二十三年七月二十一日

29.大乘掌珍論二卷,貞觀二十三年九月八日 

30.佛地經論七卷,貞觀二十三年十月三日

31.因明正理門論本一卷,貞觀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32.稱讚淨土佛攝受經一卷,永徽元年正月一日 

33.瑜伽師地論釋一卷,永徽元年二月一日

34.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二卷,永徽元年二月三日

35.說無垢稱經六卷,永徽元年二月八日

36.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一卷,永徽元年五月五日

37.廣百論本一卷,永徽元年六月十日

38.大乘廣百論釋論十卷,永徽元年六月二十七日

39.本事經七卷,永徽元年九月十日

40.諸佛心陀羅尼經一卷,永徽元年九月二十六日

41.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一卷,永徽二年正月九日

42.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十卷,永徽二年正月二十三

43.阿毗達磨顯宗論四十卷,永徽二年四月五日

44.阿毗達磨俱舍論三十卷,永徽二年五月十日

45.大乘成業論一卷,永徽二年閏九月五日

46.阿毗達磨俱舍論本頌一卷,永徽二年

47.大乘阿毗達磨集論七卷,永徽三年正月十六日 

48.佛臨涅槃記法住經一卷,永徽三年四月四日

49.阿毗達磨順正理論八十卷,永徽四年正月一日

50.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一卷,永徽五年閏五月十八日

51.稱讚大乘功德經一卷,永徽五年六月五日

52.拔濟苦難陀羅尼經一卷,永徽五年九月十日

53.八名普密陀羅尼經一卷,永徽五年九月二十七日

54.顯無邊佛土功德經一卷,永徽五年九月二十八日

55.勝幢臂印陀羅尼經一卷,永徽五年九月二十九日

56.持世陀羅尼經一卷,永徽五年十月十日

57.十一面神咒心經一卷,顯慶元年三月二十八日

58.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二百卷,顯慶元年七月二十七日 

59.阿毗達磨發智論二十卷,顯慶二年正月二十六日

60.觀所緣緣論一卷,顯慶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61.入阿毗達磨論二卷,顯慶三年十月八日

62.不空罥索神咒心經一卷,顯慶四年四月十九日

63.阿毗達磨法蘊足論十二卷,顯慶四年七月二十七日

64.成唯識論十卷,顯慶四年閏十月

65.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六百卷,顯慶五年正月一日

66.阿毗達磨品類足論十八卷,顯慶五年九月一日

67.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二十卷,顯慶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68.辯中邊論頌一卷,龍朔元年五月一日

69.辯中邊論三卷,龍朔元年五月十日

70.唯識二十論一卷,龍朔元年六月一日

71.緣起經一卷,龍朔元年七月九日

72.異部宗輪論一卷,龍朔二年七月十四日

73.阿毗達磨界身足論三卷,龍朔三年六月四日

74.五事毗婆沙論二卷,龍朔三年十二月三日

75.寂照神變三摩地經一卷,龍朔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76.咒五首經一卷,麟德元年正月一日

玄奘大師所譯經典——按譯經時間的先後順序排序

玄奘大師劇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