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電力原校長預測——2030年火電發電量只占一半!

在日前召開的會議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北電力大學原校長劉吉臻表示,綜合各機構的數據,預計2030年全社會用電量將達10萬億千瓦時。這一數字較2017年將增長56.25%。

根據國家能源局、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佈的2017年全國電力可靠性年度報告,2017年全社會用電量為6.4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6%。

“用電量能有大幅度增長,是因為全社會經濟的發展,能源消費水平的提高,還因為電能替代措施的實施。”劉吉臻稱。


華北電力原校長預測——2030年火電發電量只佔一半!



根據劉吉臻提供的數據,2030年全社會用電量中,一半來自火力發電,為5萬億千瓦時,是去年的1.1倍;水力發電量為1.45萬千瓦時,是去年的1.2倍,屆時佔總用電量的14.5%。“這說明火電和水電的增長空間已不是很大。” 劉吉臻說。


華北電力原校長預測——2030年火電發電量只佔一半!



約9%的用電量將來自核電發電。預計2030年核電發電量達0.9萬億千瓦時,是去年的3.6倍。發電量增長最快的為風、光新能源發電。2030年,預計風電和光伏發電量達2.65萬億千瓦時,佔全社會用電量的26.5%,且發電裝機達到18.37億千瓦,約是去年的6.3倍。


華北電力原校長預測——2030年火電發電量只佔一半!



這主要是受益於風力、光伏發電成本的持續下降。“預計再過三年到五年,陸上風力、光伏發電成本將比化石能源發電更具競爭力。”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舒印彪表示。


華北電力原校長預測——2030年火電發電量只佔一半!



舒印彪提供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陸上風力、太陽能發電每千瓦時成本已降至6美分、10美分,中國分別降至6美分、7.7美分。風電和光伏發電的消納問題仍然是該行業發展的主要障礙。

劉吉臻稱,棄風棄光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新能源建設佈局與規劃的約束,“三北”地區負荷佔全國總負荷比率為36%,卻集中了全國75%的新能源裝機。且靈活電源佔比太低,僅有7.7%,僅為新能源裝機的37%,最大調節能力與新能源波動不匹配製約了新能源的發展。


華北電力原校長預測——2030年火電發電量只佔一半!



還有一大原因是外送能力的約束。“電網輸送能力與新能源發展不匹配,東北、西北目前的跨區輸電能力只有新能源裝機容量的19%。”劉吉臻說。

舒印彪預計,到2030年,全球和中國電能佔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將分別達到約24%和30%。目前,這一佔比分別為19%和23.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