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才會寫自己的名字,兩次落榜卻被武則天賞識,寫下了千古詩句

提到“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大家都知道。

但這句詩的下半句,以及作者的背景呢?

17歲才會寫自己的名字,兩次落榜卻被武則天賞識,寫下了千古詩句

先來感受一下這首宏偉的詩!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聽聞此詩,感覺是否?若非少時閱書萬卷,怎能吐納如此金句?

明末清初學者黃周星在《唐詩塊》評其:“胸中自有萬古,眼底更無一人。

古今詩人多矣,從未有道及此者。此二十二字,真可以泣鬼"。

據古人的記載以及後人的相傳,此詩確實價值不菲。

17歲才會寫自己的名字,兩次落榜卻被武則天賞識,寫下了千古詩句

但你以為陳子昂自小飽讀經書,就是一種莫大的誤會。

據史書記載,陳子昂17歲之前才只會寫自己的名字。

陳子昂年十七、八歲並不愛好讀書,反而整日舞刀弄槍。

後因擊劍傷人,才棄武從文,深鑽經史。

不過資質聰穎的他不經幾年就學涉百家,乃不讓父。

高宗調露元年,陳子昂離開家鄉四川,北上京都長安。

第二年參加科舉考試,可惜落第而歸。

永淳元年,再次出山,依舊名落孫山。

17歲才會寫自己的名字,兩次落榜卻被武則天賞識,寫下了千古詩句

兩年後,陳子昂重振雄風,第三次科考,才中進士。

唐高宗病逝於洛陽後,武則天執掌朝政,議遷梓宮歸葬乾陵。

陳子昂聞後,上書闕下加以諫阻,武則天看後,嘆其才,授以麟臺正字,旋遷右拾遺。

武周萬天通歲元年,大唐北部邊境的契丹有人起兵叛亂,武則天派自己的侄子前往平叛。

這年,陳子昂36歲,陳子昂也被武攸宜命為隨軍參謀,負責起草軍事詔書。

次年,唐軍潰敗,危急時刻,陳子昂數次直言進諫並請求以萬人作前驅以擊敵。

武攸宜不聽,反怒把陳子昂貶為兵曹。

仕途不順、滿腔憤慨,陳子昂登上幽州城郊的薊北樓

寫下了這首驚天動地的《登幽州臺歌》。

17歲才會寫自己的名字,兩次落榜卻被武則天賞識,寫下了千古詩句

縱觀陳子昂的一生,年少他雖天賦異稟,但兩次科考都名落孫山。

第三次科考,24歲取得進士,後因上書論政受武則天賞識,升右拾遺。

36歲被貶為兵曹,38歲辭職返鄉。父死,守喪期間,被武三思迫害。後又以反對武則天“逆黨”的名義,冤死獄中。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這首詩把陳子昂感古懷今、壯志難酬的情懷揮灑得淋漓盡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