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讓孩子視力輸在起跑線?保護視力堅決「除四害」!

近年來,兒童青少年近視率居高不下、不斷攀升,近視低齡化、高度數化日益嚴重,不僅是父母的心病,也是政府關注的大問題,全社會都要行動起來,共同呵護好孩子的眼睛,讓他們擁有光明的未來。作為第一責任人的父母,更要堅決“除四害”,讓孩子的視力贏在起跑線!

誰讓孩子視力輸在起跑線?保護視力堅決“除四害”!

“最無形的毒害”:電子產品的泛濫

有些家長不僅自己是“低頭族”,還把孩子託付給“電子保姆”,從小就讓他們接觸電視、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這樣的場景在互聯網時代的每個家庭中已經變得司空見慣,卻在無形中“侵害”寶寶的視力。首先,電子產品的顯示器存在大量短波藍光,能穿透晶體和玻璃體,到達眼底黃斑區,對眼底的黃斑造成損傷,進而影響寶寶視力。其次,長時間近距離用眼使晶狀體得不到放鬆,眼睛很容易疲勞,久而久之視力就會下降。最後,電子噪音在影響聽覺器官的同時,還會通過神經系統的作用波及到視覺器官,使視力減弱。

美國醫學會不建議兒童在18月齡前接觸電子產品。18月齡後每天使用電子產品也不要超過2小時,且每過30分鐘就應該休息一會,或通過眺望遠處的景物來放鬆眼肌。而且不管是面對屏幕還是繪本,都要讓孩子端正坐姿,至少保持50cm的距離,且控制好時間。

“最關鍵的迫害”:“視覺營養素”攝入不足

科學研究證明,3歲以前是寶寶眼睛發育的關鍵時期,這期間充足的營養尤其是“視覺營養素”的攝入對視覺發育至關重要。然而,受到膳食營養素含量以及膳食搭配不合理等因素的影響,相當一部分兒童存在“視覺營養素”攝入不足的問題,從而阻礙視覺的正常發育。研究表明,鈣、鋅、硒、維生素A、維生素B對寶寶的視力都有明確的益處。我們不常吃的粗糧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是營養眼部神經的必要物質;有些孩子不愛吃的海產品卻含有豐富的鋅,能增強視神經的敏感度。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有些護眼營養素在天然食物中含量有限,父母卻沒有額外補充的意識,如被稱為“護眼衛士”的維生素A。維生素A不僅是構成視網膜細胞中的感光物質“視紫紅質”不可缺少的原料,還可以維護眼睛上皮細胞(如結膜、角膜等部位)的完整性,能讓眼睛的防禦屏障更完整,免受外來治病微生物的入侵,還可以維持淚腺的正常分泌功能,保持眼球潤滑,寶寶一旦維生素A攝入不足,會導致合成的視紫紅質數量減少,適應黑暗環境的能力下降,眼睛也很容易出現乾澀、不適、淚腺分泌減少等症狀,嚴重者還會造成夜盲症、乾眼病等。同時,還可能因抵抗力下降而引發感染(如結膜炎、角膜炎等)。

寶寶的日常飲食應做到營養全面均衡,多吃穀類粗糧、水果蔬菜,及時補充鈣、鋅、維生素等眼部營養。至於天然食物中無法補足的維生素A,家長應謹遵醫囑從寶寶出生起每天服用一粒伊可新維生素AD滴劑,至少服用到3歲。其中的維生素A不僅能促進視覺發育,還有助於提高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維生素D則能促進鈣吸收,保證骨骼和牙齒的正常發育。

“最安逸的傷害”:戶外活動在減少

家長或是出於安全的考慮,或是過早關注孩子的各種技能培訓和早教,卻忽視了戶外活動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孩子也喜歡“宅”在家裡,養成了久坐不動的生活習慣,離手機越來越近,離自然越來越遠。在如此“安逸”的環境下,卻隱藏著對寶寶視力的重重傷害。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醫學研究證實,戶外活動對預防近視具有重要作用,近視率快速上升也與戶外活動時間嚴重不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是因為陽光中的紫外線能刺激視網膜分泌更多的多巴胺,有效地抑制眼軸的拉長,從而抑制近視的發生和發展。不僅如此,強光照射會使瞳孔縮小,讓景深加深、模糊減少,也能預防視力不良。這都是室內昏暗的光線不能比的。

遠離“宅生活”,增加戶外活動是保護寶寶視力最簡便可行的方法,至少保證每天1-2個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且一定要是白天。如果能加入一些體育鍛煉和運動因素,對視力保護就更有幫助了。

“最甜蜜的坑害”:甜食蛀牙也傷眼

對於很多人來說,甜食的誘惑難以抵擋,對孩子更是如此。但家長們注意了,孩子吃過多的甜食不但容易引發肥胖、齲齒等問題,還會增加近視的發生。甜食攝入過多會造成血鈣減少,而缺鈣會使眼球壁的彈性降低,眼軸伸長,形成兒童軸性近視眼。糖分在人體內代謝時還會消耗大量維生素B1,維生素B1對視神經有養護作用,其含量的高低會影響視神經的狀態。此外,維生素B1缺乏還會影響體內碳水化合物的氧化,不完全氧化物滯留於血液內可能毒害視神經,進而誘發或加重視神經炎,影響寶寶視力。

寶寶1歲前不建議添加額外的含糖食物;1歲後可適當吃些含糖低的酸奶、餅乾等食物;巧克力類高糖食物3歲以後才能食用;蜜餞類食物、甜味飲料則不應該在寶寶的食譜之列。

謀害寶寶視力的“四害”你們都瞭解了嗎?從小培養寶寶良好的用眼習慣,注意營養素的攝入,才能打贏這場視力保衛戰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