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慶夫婦還是賣掉了噹噹

李國慶夫婦還是賣掉了噹噹

一句“敢做敢當當”,引起幾代互聯網原住民的記憶。立志做“中國亞馬遜”的李國慶夫婦親手將噹噹賣給了海航系。

8年前,噹噹作為最大的電商在紐交所輝煌上市;時光荏苒,噹噹被天貓、京東遠遠甩在身後,從帶頭大哥到陪跑小弟,甚至“寄人籬下”入駐了天貓和京東;如今已為別人嫁做他衣。

巧合的是,在前天傳出噹噹賣掉後不久,阿里旗下的天貓宣佈新成立三個事業部,全面All in新零售。如今,噹噹和阿里早已不在同一軌道,阿里正走在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的路上;而噹噹如同最後的隕石一般,發出最後的絢爛。

李國慶夫婦還是賣掉了噹噹

李國慶夫婦賣掉噹噹並不意外,在噹噹持續走下坡路後,李國慶的夫人俞渝在四處找尋買家,藉機賣掉親兒子噹噹網;李國慶對一手撫養大的當當還是有感情,想使噹噹獨立上市;可俞渝掌管著噹噹的財務大權,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在噹噹賣給海航前,李國慶發佈了一個意味深長的話:所謂的婚姻就是……有時候很愛他……有時候想一槍崩了他……大多數在買槍的時候遇到了他愛吃的菜……買了菜卻忘記了買槍……回家過幾天想想還得買槍……

在婚姻和事業結合的“夫妻店”噹噹網逐漸失了寵;噹噹從電商巨頭到市場邊緣化,最終被海航收購,看似偶然,實屬必然。噹噹沒有主動開拓新的市場,沒有樹立起行業壁壘;戰略定位失誤和品牌定位不清晰的當當最終成了電商的棄兒。

書蟲攜妻創立當當

兩個同為1964年出生的電商人,馬雲出生於教師節,李國慶出生於國慶節;兩個毫不相關的人在1999年聯繫在一起。馬雲在杭州的西子湖畔創辦了阿里巴巴,李國慶攜妻子俞渝回國創立了噹噹。

作為地地道道的北京人,李國慶從小就成了別人眼中的書蟲;兒時的閱讀,使李國慶練就了一目十行的本領;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了北大,在未名湖畔,李國慶手中的書籍由文學向社會學、經濟學轉移,博雅塔下的李國慶練就了商業思維。

畢業後的李國慶進入了有“中南海翰林”之稱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工作四年裡,李國慶發表了500多萬字專著、論文;這或許暗示了他將一生與書結緣。

李國慶夫婦還是賣掉了噹噹

本可以在“中南海翰林”大展政治抱負,不安分的李國慶辭職下海;租個地下室,做起小書商,由於生意慘淡,昔日的初戀女友也離他而去。

命運的轉折在幾年後的美國,李國慶邂逅了在華爾街投行的俞渝,兩人一見鍾情,很快閃婚;俞渝給李國慶帶來了國際化視野,詳細講解了亞馬遜的商業模式,書蟲李國慶聽後腦洞大開。

兩人一拍即合,決定回國創立當當網,俞渝為噹噹引入了IDG、軟銀的投資;1999年,噹噹從一間倉庫蹣跚起步,正在奔向一代電商巨頭。

噹噹拒絕亞馬遜收購

立志做“中國亞馬遜”成了李國慶的夢想,而改變國人的購買方式難於上青天;人們最習慣的購書渠道依然被新華書店掌控。

李國慶和俞渝從新華書店未有的書籍開始,將數百家供應商的庫存整理成數據表,做成網頁;在噹噹上點擊鼠標搜索書籍,方可查看書籍介紹,也可售賣進行線下付款;全新的售賣方式,一下引爆了潛藏的圖書市場。

順風順水的當當本可以藉助俞渝的人脈資源赴美國上市,可2000年納斯達克暴跌使李國慶產生了絕望,噹噹也進入了資本寒冬。

在互聯網剛剛起步的中國,互聯網泡沫成了國人眼中的“騙局”, 一場遊戲一場夢,噹噹剛起勢的勢頭也就此澆滅;讓李國慶感到幸運的是,在資本寒冬來臨前,噹噹順利接受了IDG和軟銀中國的600萬美元融資。

李國慶夫婦還是賣掉了噹噹

沒有過多的資金與友商打價格戰,李國慶靠著謹小慎微,使噹噹從300多家友商中廝殺出來;經過兩年多堅持,2003年噹噹實現了盈虧平衡。

2003年是中國電商的標誌性一年;這一年,eBay全資收購了“中國版eBay”易趣,馬雲推出了C2C的淘寶,劉強東籌劃將京東轉為線上商城,亞馬遜計劃收購雷軍的卓越網。

如火箭般增長的當當也引起了亞馬遜的注意,拋出了極其誘惑的收購條件:噹噹估值1.5億美元,亞馬遜收購70%的股權。

當時新浪網CEO汪延夫婦去李國慶家中勸說李國慶夫婦抓緊賣了噹噹;亞馬遜想絕對控股噹噹,李國慶沒有猶豫,直接拒絕了亞馬遜的收購。

亞馬遜在中國電商的野心沒有就此止步,失手噹噹後,亞馬遜以7500萬美元全資收購雷軍的卓越網,實現了登陸中國的雄心。

“中國亞馬遜”輝煌上市

噹噹在獲得美國老虎基金的戰略投資後,與卓越網展開了“持久消耗戰”;在拒絕亞馬遜的收購後,噹噹開始謀求在國外上市。

很多人不理解李國慶為何不套現再創業,既不盈利,也不賣掉,更多人看不懂“夫妻店”噹噹;只有李國慶和俞渝明白,噹噹再做三四年,會出現翻倍增長。

不得不承認,噹噹作為最早的購物平臺,開創了“貨到付款”的交易模式,培養了國人網上購物的習慣,也正走在中國最大電商的路上。

2009年,噹噹以40%的市場份額成為中國網上購物的最大平臺;噹噹不僅僅是圖書的代言詞,正在逐步開拓零售百貨市場。

李國慶夫婦還是賣掉了噹噹

拒絕亞馬遜橄欖枝的六年後,噹噹在2010年成功登陸紐交所,成為中國電商第一股;標新立異的李國慶向紐交所主席申請敲鐘兩下,意味著-當-當-;李國慶也在紐交所史無前例的敲了兩次鍾。

噹噹股價從13.91美元,收報29.91美元;噹噹市值23.3億美元,李國慶夫婦的身價一夜暴漲到億美元。

隨著噹噹的上市,“中國亞馬遜”也成了中國電商的巨頭,遠遠甩開淘寶、京東;上市也給噹噹帶來了充沛的現金流,可以持續與友商打價格戰。

跌落神壇的當當

隨著淘寶、京東、蘇寧的強勢崛起,噹噹也正在從帶頭大哥變為陪跑小弟,甚至“寄人籬下”入駐了天貓和京東。

隨著與京東的競爭,李國慶也宣佈進入3C領域,噹噹也從圖書電商向多品類電商平臺轉型;讓李國慶自信的是有充足的現金和流量,可當當始終沒有擺脫圖書電商的陰影。

亞馬遜從早期的網上書店到多品類電商平臺,再到如今的高科技互聯網企業,亞馬遜經過數次調整也成長為世界級的電商巨頭。

京東從3C數碼自營電商發展成為跨越電商、物流、互聯網金融、O2O為一體的綜合性互聯網企業。

在業務拓展的過程中,噹噹曾嘗試“淘寶”式平臺化經營、電商合作、自有品牌拓展等方式,最終業務以失敗而結束。

李國慶夫婦還是賣掉了噹噹

回顧噹噹網,不僅圖書業務被擠壓, 就連業務擴張到的綜合電商領域,也是早就被京東、天貓等瓜分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

噹噹選擇移動購物、數字業務生態圈、跨境電商和實體書店作為其新的戰略佈局,可依然困在“佈局新業務-資金耗空-撤出”的惡性循環中。

隨著新業務屢屢受成,噹噹呈現出連續虧損的狀態,公司市值連續縮水,昔日的“中國電商第一股”,現在已經淪為二線電商品牌;2016年進行了私有化退市;如今,噹噹已為海航嫁做他衣。

李國慶夫婦還是賣掉了噹噹

從創立至今,噹噹走過幾個輪迴,從圖書電商到綜合電商再到垂直電商,噹噹最終回到了原點;戰略定位失誤和品牌定位不清晰的當當最終成了電商的棄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