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5% 預期6.6% GDP低於預期亦在預期之中

國家統計局今日公佈的CDP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65089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7%,其中第三季度GDP增長6.5%。低於前值的6.7%,亦不及預期的6.6%,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的新低。為此,統計局表示,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發展態勢,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發展質量效益不斷改善,改革開放力度明顯加大,民生福祉持續增進。同時也要看到,外部挑戰變數明顯增多,國內結構調整陣痛繼續顯現,經濟運行穩中有變、穩中有緩,下行壓力加大。

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5% 預期6.6% GDP低於預期亦在預期之中

應該說,三季度GDP的放緩並不令人意外。這從最近一個時期我國政策積極出臺的相關政策中應該可以有所預期。一是穩投資政策。9月18日,國常會對穩投資措施作出安排。李總理強調,“穩投資不是要走過度依賴投資的老路,但也不能不要投資。事實上我們在基礎設施、民生等領域還有不少短板,當前要聚焦補短板、調結構,積極擴大有效投資。”“要加快項目前期工作,推動儘早開工,同時形成項目儲備和滾動接續機制。”總理指出,“工程建設是有持續性的,要防止必要在建項目停工緩建造成的‘大起大落’,這樣不僅違背經濟規律,而且會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

二是降低稅費、減輕企業負擔政策。在9月18日的國常會上,總理表示,“必須按照國務院明確的‘總體上不增加企業負擔’的已定部署,確保社保現有徵收政策穩定,在社保徵收機構改革到位前絕不允許擅自調整。對歷史形成的社保費徵繳參差不齊等問題,嚴禁自行集中清繳。”與此同時,李總理要求有關部門要抓緊研究社保徵收機構改革到位後社保費率降低等問題,與徵收體制改革同步實施,確保總體上不增加企業負擔,穩定市場預期。

三是促進消費政策。9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 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正式發佈。意見提出要順應居民消費提質轉型升級新趨勢,依靠改革創新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實行鼓勵和引導居民消費的政策;提出完善有利於提高居民消費能力的收入分配製度,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

上述三項政策的出臺都是為了讓我國經濟更好的發展。尤其是穩投資政策,更是直接指向GDP。這也意味著三季度GDP面臨的形勢是較為嚴峻的。因此,GDP低於預期實際上也是在預期之中的。

對於我國經濟的發展來說,GDP的增長當然很重要,但GDP的質量或許更加重要。這一點三季度的GDP就傳遞出了一些積極的信號。比如,前9月房地產投資持續回落 商品房銷售面積進一步放緩。數據顯示,1-9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88665億元,同比增長9.9%,增速比1-8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62806億元,增長14.0%,增速回落0.1個百分點。住宅投資占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比重為70.8%。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增速均出現回落。1-9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11931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9%,增速比1-8月份回落1.1個百分點。就中國經濟的發展來說,必須從被房地產的綁架之中解脫出來。

而從提高GDP的質量來說,有一個問題是需要引起重視的。那就是GDP走低,而CPI走高的問題。在此之前,國家統計局於16日公佈了9月份宏觀經濟運行數據,CPI同比繼續回升至2.5%,環比上漲0.7%,屬於繼續攀升的態勢。其中,食品價格上漲2.4%,影響CPI上漲約0.46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上漲0.3%,漲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0.25個百分點。在食品中,鮮菜價格上漲9.8%,漲幅比上月擴大0.8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0.25個百分點。鮮果價格上漲6.4%,漲幅比上月擴大5.6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0.10個百分點。受中秋節和國慶節“雙節”影響,豬肉和雞蛋需求增加,價格分別上漲3.7%和2.2%,合計影響CPI上漲約0.10個百分點。CPI走高,通脹風險又不能不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