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夠,話來湊」,怎樣把對話寫具體?

習作/“文不夠,話來湊”,怎樣把對話寫具體?

俗話說,“文不夠,話來湊”,這個話字,就是對話。認識說話句形式也好、作用也好,要與“寫”的訓練結合起來。怎樣進行“對話”的寫作訓練呢?一般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方式:

1、修改練習。出示學生作文中的語段,請學生一起來修改。如“媽媽在做晚飯,沒有鹽了,叫我去買。我不肯。媽媽非要讓我去。我只好去”。文中的媽媽和“我”都成了啞巴。猜,媽媽會說什麼,“我”會說什麼。同桌演練一番,將人物還原成“活”情景。再寫,就能將一段30來字的話,寫成300來字,500來字,從而嚐到“啞巴開口”的喜悅。

2、影視練習。可以選擇一段對話頻率比較高的視頻片斷,播給學生看。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片為宜。如,學生觀看動畫片《蠟筆小新》之《三輪車》,取前一分鐘。這一分鐘裡,蠟筆小新和媽媽共有11個說話句。教師提前將11個說話句的“說話內容”打印下發給學生,學生觀看視頻,注意蠟筆小新和媽媽說話時的語氣、動作、表情等,反覆看幾遍,在下發的紙上寫上提示語,一要注意提示語的內容,寫精彩;二要注意提示語的形式,在前,在後,在中間,還是不用。

習作/“文不夠,話來湊”,怎樣把對話寫具體?

3、現場表演。教師可以和學生提前約好,進行一個以“對話”為主的生活場景的表演,這事兒太多了,老師隨便想個表揚學生、批評學生、詢問學生、佈置作業的事兒。學生寫場景,以“對話”為主。

4、實戰演習。當堂讓學生參與對話、討論。如,四人小組討論“明天天氣怎樣”、“我最喜歡的流行歌曲”,隨即,學生寫“討論”,重點也是提示語的不同位置的使用,以及寫精彩提示語。

一般來說,經過四五次的“對話”訓練,學生對“啞巴開口”的印象,比較深刻,寫人記事自然會用上。此外,說話句可獨立為一節。強化這一點,對訓練學生的“分段”意識,也很有助益。

如此訓練,能掌握技巧,至於要進入作文的“化境”,即學生能運用得出神人化,無招勝有招,那得看悟性和造化。這也是作文無法教的地方。真正的卓越,都是無法教的。越說越玄,就此打住。

習作/“文不夠,話來湊”,怎樣把對話寫具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