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書記爲她頒獎 80後美院高材生立志成爲新型職業農民

“面朝黃土,背朝天”這是人們普遍對農民這個稱呼的定義。而在擁有金珠果沙梨、上戈蘋果、東宋官莊塬櫻桃等特色農產品的洛寧,有這樣一群新型職業農民,他們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他們背靠的是現代農業生產技能、專業的經營管理能力,土地對於他們來說,除了收穫糧食瓜果菜蔬,還有他們一生的夢想。即日起,東方今報將以“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助力洛寧鄉村振興”主題,報道一群以土地為畫板,以豐富的學識為畫筆,以“創業”為精神支撐,讓“農民”這個稱呼更值得尊重的新型職業農民的故事。

【核心提示】

9月23日,在首箇中國農民豐收節的專項活動——河南省新型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大賽決賽上,洛陽李應賢果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萱萱捧回了一本沉甸甸的證書,其沙梨新品種培育及全新栽培技術項目獲得“河南省2018年新型職業農民創業創新技能大賽”創新組優秀獎。

省委書記王國生為李萱萱頒獎,並鼓勵她要繼續加油,把熱愛的事業堅持下去。“舉辦這次活動的目的就是要激發我們對農民的感情,喚起對農村的熱愛,強化對農業的重視,讓農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王國生在講話中說。

“能獲這個獎我非常開心,讓大家瞭解了父親一輩子的勞動成果,沒給爸爸丟人。”李萱萱說,土地是她這輩子都離不開的“戰場”了,成為一名成功的新型職業農民就是她今後的職業規劃,也一定會將洛寧金珠果沙梨的品牌打得更響。

省委書記為她頒獎 80後美院高材生立志成為新型職業農民

李萱萱在果園

【1】人生轉折:美院高材生立志成為新型職業農民

“我們主要運用喬砧密植、主幹樹形、籬架支撐等技術,能提升每一株梨樹的通風和採光,提升20%的產量。”初見李萱萱,白淨的面容,牛仔褲、運動鞋,利索整潔,怎麼也和傳統農民的模樣搭不上,但交談過程中,李萱萱對沙梨種植如數家珍。

李萱萱大學在西安美術學院主修美術專業,畢業後也到大連等地做過設計師。“考慮到父母年齡大了,方便照顧,再一個我也確實喜歡在地裡幹活。”說到對農業的感情,李萱萱告訴記者,他的父親李應賢從1983年開始和農業打交道,選種、育苗、種植、改良,一做就是30多年,從小耳濡目染讓李萱萱對土地、對農民都有了不一樣的感覺。“從小假期都在地裡幫忙,春種、夏長、秋收、冬藏,只要順勢而為,你付出了多少,果樹就會給你多少回報。”李萱萱說,這也是她想做農民的一個重要原因。

2015年,李萱萱回到自家在洛寧縣馬店鎮關廟村的沙梨樹基地工作。“雖然父親已經將金珠果沙梨樹最困難的改良育種技術解決了,但在實際種植中還有許多技術難題,我只有邊做邊學。”李萱萱說,從園區規劃到灌溉管子的位置,從幼苗培育到不同季節的管理,她都親力親為,經常早晨五六點就到地裡幹活,晚上七八點才回家,也從不覺得辛苦。

“每一株樹苗都有自己的特性,要根據它的特性剪枝,而且一旦錯過了最佳矯正時期,今年這棵樹就會減產,我相信用心對待果樹就一定會有收穫。”看著自己傾注心血的樹苗茁壯成長,到秋天結出一樹樹果實,是李萱萱最大的成就感,也是作為農民最驕傲的時刻。

省委書記為她頒獎 80後美院高材生立志成為新型職業農民

【2】生活改變:用沙梨帶動周邊村民一起致富

小時候,父親蹲在院子裡,一根接一根的吸菸,然後掐滅菸頭出門借錢的背影給李萱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父親在農業這條路上可以說走得非常坎坷,育種不成功、園區賠錢,還遇到過騙子。親朋能借的都借遍了,還欠了銀行很多貸款。”李萱萱說,小時候家裡可以說是一窮二白,但父親從來沒放棄過要培育出最好的沙梨。

1998年,李應賢培育出的沙梨通過了河南省農業廳的專家審定,因為其“色澤如金,形美如珠”被定名為“金珠果”。隨後,從1999年到2015年,李應賢又歷時16年研究成功了金珠果沙梨的全新栽培。

“新技術能省水40%、省人工50%,高品質、高產出,同時兩年就可以掛果,比傳統的梨樹早了4年。”李萱萱告訴記者,現在公司經營有金珠果沙梨示範基地600餘畝,並且採用“公司 基地 協會 農戶”的發展形式。截至目前,公司已經帶動馬店鎮關廟村的幾百戶農民種植近3000畝的金珠果沙梨,並由李應賢牽頭成立洛寧縣金珠果協會,每年義務給全縣的金珠果農上課,在技術上提供指導。

除了技術上的支持,每年農忙時,公司還會請幾十位工人來幫忙,增加大家的收入。“現在,我們家不僅還清了借款,還在去年著手做了現在的示範園。跟著我們一起種沙梨的村民也都富了起來,很多家不僅蓋了樓房,還買了小轎車。”李萱萱告訴記者。

省委書記為她頒獎 80後美院高材生立志成為新型職業農民

李萱萱(右一)獲得河南省2018年新型職業農民創業創新技能大賽優秀獎

【3】今後規劃:讓金珠果沙梨成為洛寧的標誌

這次參加河南省新型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大賽,對李萱萱來說,最大的收穫是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新型農民。“有和我一樣的80後、90後,讓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投身農業,感覺一下找到了組織,幹起來也更有勁兒了。”李萱萱說,比賽中她還認識了很多和自己父親年齡差不多的老一代農民,他們願意在技術、品牌、趨勢等各方面給予自己幫助,這讓李萱萱很感動。

“農業是需要不斷學習的,特別是新型職業農民,更需要了解農業的發展趨勢,對未來有所規劃。”李萱萱說,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三到五年內不再打算擴大發展規模,而是考慮如何將現有土地最大限度地利用。比如今年李萱萱就在示範園的土地上種了油菜花,不僅具有觀賞效果,油菜籽還增加了受益。

作為80後,李萱萱對新型農業也有自己的理解。“農業作為第一產業,要發展創新,就要和二三產業融合,今後想採取‘基地示範 旅遊觀光 農戶 電商銷售’的經營模式,建設金珠沙梨觀光度假莊園,包括農耕文化體驗區、金珠沙梨博物館、金珠沙梨主題文化兒童遊樂區、金珠沙梨主題餐飲住宿休閒區四大旅遊觀光項目。”李萱萱說,目前,金珠果沙梨除了傳統的銷售渠道,也在電商、互聯網上銷售,擴大了銷路和影響力。

同時,現在金珠果沙梨已經獲得了A級綠色食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下一階段,公司的主要發展目標是將金珠果沙梨的品牌打造成“活招牌”。“讓大家一提起洛寧就想起金珠果,用品牌帶動全國適栽區域種植金珠沙梨並引進全新栽培技術,把洛寧金珠果推向世界,成為河南乃至中國又一張特色鮮明的新名片。”李萱萱說。

來源: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陳琳 萌友 趙笑菊/文 萌友 李峰/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