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潮退燒投資剎車 全球10.5

熱潮退燒投資剎車 全球10.5/11代面板建廠縮減至6座

全球面板產業在最高世代產線步入10.5/11廠之後,吸引面板廠搶進卡位,原本規劃建置總數一度高達9座,然隨著資金取得不易、回收難度增加、市場環境變遷,近期已出現退燒現象,傳惠科鄭州及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CEC)咸陽10.5/11代廠時程均已延宕,加上鴻海美國廠從10.5代改成6代廠,使得目前全球10.5/11代面板廠縮減至6座,有利於後續面板供需情況好轉。

自龍頭京東方啟動興建全球第一座10.5代面板廠之後,全球面板產業10.5/11代廠興建及規劃聲浪不絕於耳,其中又以國內廠商投入高世代生產線最為積極,紛紛與地方政府合作打造10.5/11代廠,使得全球10.5/11代廠數量一度高達9座之多。

原規劃投入10.5/11代生產線的面板廠,包括京東方合肥、武漢各1座,華星光電深圳2座,樂金顯示器(LG Display)坡州1座,惠科鄭州1座,CEC咸陽1座,鴻海廣州及美國各1座,若是這9座面板新廠全都投產,總投資玻璃基板月投片量近90萬片,恐將造成全球面板供需嚴重失衡。

另外,該9座10.5/11代廠僅有樂金顯示器採用OLED面板技術,其他全為LCD廠。其中,京東方已率先在2018年上半於合肥開出全球首座10.5代廠產能,目前正加足馬力量產。華星光電的首座11代廠月產能設計為14萬片玻璃基板,預計2019年3月量產。

鴻海旗下SDP廣州增城10.5代廠,投資額高達610億元,預計2019年9月量產。京東方第2座10.5代廠落腳武漢,規劃月產能為12萬片玻璃基板,投資額460億元,預計2020年量產。華星光電第2座11代廠已簽約,總投資額為426.83億元,規劃月產能9萬片玻璃基板,預計2021年量產。

至於惠科的11代廠在幾經波折之後,最後落腳鄭州,預計投資人民幣400億元。CEC則預計在咸陽興建10.5代廠,規劃投資額450億元。不過,近期業界傳出這兩座廠在時程上都將往後延宕。

熱潮退燒投資剎車 全球10.5/11代面板建廠縮減至6座

鴻海美國廠原本規劃10.5代廠,改為興建6代氧化銦鎵鋅(IGZO)廠,預計2020年投產,將成為美國第一座TFT Fab,不僅可生產軍規、車用、航太、醫療等特殊用途面板,未來AToP(Advanced Technology on Panel)技術更將在當地開花結果,有助於未來拓展IGZO面板技術的應用層面。

全球原本規劃興建9座10.5/11代面板廠,目前暫已縮減至6座廠,長期來看,將有助於緩解面板供需問題。現階段京東方首座10.5代廠持續往滿載目標邁進,加上2018年CEC集團持續擴產,面板業第4季進入供給過剩的循環階段。

熱潮退燒投資剎車 全球10.5/11代面板建廠縮減至6座

接下來全球將有6座10.5/11代的高世代生產線陸續量產,預估未來5年內,將帶動高世代產能快速成長,預期到2022年時,10代以上的生產線將逐漸成為電視面板的主力產能。

由於10.5/11代廠的玻璃基板尺寸達2,940mmX3,370mm,不僅是全新設備,尺寸亦更龐大、搬運不易,投資規模快速衝高,龐大的投資額對於面板廠是巨大的財務負擔,因此,現在籌建的10.5/11代廠大多都有政府支援。

面板業者估算一座10.5/11代廠,地方政府投資及銀行貸款比例超過80%,以一座平均投資額500億元推算,廠商僅需拿出100億元的資金,而興建完成後的平均產值估計超過250億元,這也是促使中國市場成為全球10.5/11代面板廠重兵集結的原因。

目前65、75吋等電視面板主要在6代、7.5代、8.5代廠生產,切割效率較低,步入10.5/11代廠之後,每片玻璃基板可切割8片65吋或6片75吋面板,切割效率大幅提升,可望推升65、75吋電視逐漸成為市場主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