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人旅遊休閒好地方,華鎣明月鎮的「渠江畫廊」,簡直美翻了~

公路如綵帶般蜿蜒盤旋,綠葉搖曳的產業基地生機盎然,再配上渠江落日和水面金波,脫貧攻堅戰役描繪出的“渠江畫廊”,讓人流連忘返。

廣安人旅遊休閒好地方,華鎣明月鎮的“渠江畫廊”,簡直美翻了~

明月鎮渠江邊上建“畫廊”。邱海鷹 攝

這裡是華鎣市明月鎮。因地處渠江流域水淹區,又無集體經濟等原因,全鎮10個村有5個村被確定為省級貧困村。在2017年,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01戶、1536人。

廣安人旅遊休閒好地方,華鎣明月鎮的“渠江畫廊”,簡直美翻了~

華鎣貧困村變身“渠江畫廊”。邱海鷹 攝

而渠江流經明月鎮的三合團、白鶴嘴、明月、竹河4個村,蜿蜒約10公里。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既然明月有這麼好的地理條件、自然資源,何愁老百姓脫不了貧,致不了富。”明月鎮黨委書記楊奇勇感慨地說,“不要讓明月的老百姓捧著金飯碗去討口!”

2015年秋天,明月鎮開展“四村聯動”活動,打造沿江的竹河、白鶴咀、明月、三合團4個省級貧困村“明月風光,渠江畫廊”農旅結合產業帶,農民就近捧起“金飯碗”。

廣安人旅遊休閒好地方,華鎣明月鎮的“渠江畫廊”,簡直美翻了~

“渠江畫廊”上的竹河村在夕陽的映照下顯得格外輝煌。邱海鷹 攝

被渠江三面懷抱的竹河村,7個村民小組雖有2631人,但勞力僅有1511人,其中貧困戶村民有159人,大多為因病、因學、因災致貧,村裡缺乏特色產業帶動,農民增收難。

“窮則思變。”竹河村黨支部書記呂興英說,要想鄉親們脫貧致富,光有人、財、物支持是不夠的,要想辦法帶領鄉親們發展產業。只有產業發展好了,鄉親們才能持續增收不返貧!

竹河村雖然地處渠江流域水淹區,大部分土地是灘塗地或撂荒地,但這裡三面環水,恰似一座“寶島”。他們因地制宜,發展生態觀光農業,大膽探索出“復三七利益聯結”的扶貧開發新模式。

廣安人旅遊休閒好地方,華鎣明月鎮的“渠江畫廊”,簡直美翻了~

似綵帶飄落在“渠江畫廊”上的旅遊公路。張啟富 攝

2016年春天,竹河村專門成立種植合作社,300畝桃樹和李樹實行統一種植、管護和銷售。加入合作社的230戶村民中,其中70戶是貧困戶。“村集體統一對灘塗地、撂荒地和荒山荒坡進行改造,發展桃李產業。獲得收益後,土地承包者佔3成,村集體佔7成。”呂興英說,村集體這筆錢將會進行二次分配,貧困戶分配3成,餘下7成用於壯大村集體經濟。

為進一步提升鄉村旅遊的競爭力,竹河村深度挖掘碼頭文化、農耕文化,打造了寬約5米、長7公里的沿江環島旅遊公路。同時,帶動村民發展了上百畝蔬菜基地。

廣安人旅遊休閒好地方,華鎣明月鎮的“渠江畫廊”,簡直美翻了~

“渠江畫廊”上的竹河村利用塗地改造的蔬菜地。邱海鷹 攝

“我和妻子身體都不好,又沒什麼技術,如今參加合作社,種了一畝多地的桃子和李子。”依靠產業發展“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的脫貧戶周維明這幾天精神頭十足,這季李子就快成熟,他期盼著能賣出好價錢,多分得一些收益。

正在蔬菜地忙碌的竹河村6組村民代君國,這段時間雖累但很快樂。“得趕緊把花菜種下去,爭取提前上市。”代君國種了近15畝蔬菜,去年收入4萬多元。指著碧波盪漾的渠江,代君國說,脫貧攻堅不僅僅讓家鄉變成了人們口中的“畫廊”,還把水泥路修到村組,讓他實現了門前致富。

廣安人旅遊休閒好地方,華鎣明月鎮的“渠江畫廊”,簡直美翻了~

“渠江畫廊”上的竹河村新發展起來的桃花園。邱海鷹 攝

“而今,‘渠江畫廊’已初見成效。特別是投資4100多萬元建成的長達11公里的濱江鄉村旅遊公路,成為渠江一道亮麗風景。”楊奇勇告訴記者,同竹河村一樣,連片發展的其他三個村都發展起了產業,已於去年通過脫貧驗收,實現了整體脫貧,竹河村也被確定為全國鄉村旅遊扶貧示範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