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廣西:這道不起眼的桂菜美食,年賺一個億

南寧通往武鳴的南百公路上,一路青山秀水。靈馬鎮就位居南百公路咽喉位置,是雲南、貴州直通廣東、上海等地的必經之道。2000年前,這裡還沒通高速公路,每天經過靈馬的客車大約5分鐘就有一趟,來來往往的貨車更是不計其數。

除了公路上飛揚的塵土,空氣中隱約還飄著一絲絲不同尋常的香味,沿路上有序排布的不是一戶戶人家,而是滿客的飯店,裡面坐滿了跑貨車的司機。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靈馬鯰魚飯店。

舌尖上的廣西:這道不起眼的桂菜美食,年賺一個億

“靈馬鯰魚”是武鳴縣靈馬鎮的一道本土佳餚,也是武鳴乃至整個廣西飲食產業的一個響亮的品牌。短短20年,靈馬鯰魚從一道不起眼的“土菜”,變成一個名揚八桂的餐飲品牌,即使在雲南、貴州等省,也能覓到“靈馬鯰魚”的蹤跡。

靈馬鯰魚為什麼做得如此紅火,故事還得從幾十年前說起。當地有戶朱姓的貧苦人家,某日父親捉了一條野生鯰魚,可家中人多根本不夠吃,恰巧,母親帶回一盤豆腐,父親靈機一動,就把鯰魚跟豆腐一起燜。

舌尖上的廣西:這道不起眼的桂菜美食,年賺一個億

鯰魚刺少肉多,質地鮮嫩,而豆腐同樣是嫩滑的口感,父親覺得豆腐夾雜在魚肉當中,興許還能起到以假亂真的效果。結果菜一上桌,豆腐因為吸進了鯰魚鮮香的滋味,變得異常可口,鮮甜。

靈馬鯰魚講究原汁原味,沒有紅燒清蒸等做法,一律土法燒,更能體現正宗靈馬鯰魚細膩鮮美味道。一堆柴火、一口大鐵鍋是必不可少的,而那令人難忘的鮮香,就得益於食材的選擇。

舌尖上的廣西:這道不起眼的桂菜美食,年賺一個億

做靈馬鯰魚豆腐,要選用沒有汙染的大河或大水庫裡生的鯰魚,豆腐要用本地土黃豆製作,這樣的豆腐有韌性,外地的豆腐原料中摻有米粉,口感有點硬,味道不夠好。

切魚的時候很注重刀的角度,一尾一公斤左右的鯰魚,“削”成厚約1釐米的一盤魚片,然後配上生薑、米酒等作料,這樣的厚度最能體現口感,薄則易碎,厚則無味。

舌尖上的廣西:這道不起眼的桂菜美食,年賺一個億

把豆腐和鯰魚用小火煎到金黃後,再放入番茄生薑等配料,加大火燜,再次提醒的是,為保證溫度,一定要用柴火灶。做到豆腐和魚的味道都分不出,那才是靈馬鯰魚豆腐最原始也是最高的境界。

一道完美的靈馬鯰魚豆腐,特色鮮明,帶有廣西人最愛的“土味”,豆腐鮮、鯰魚嫩、爽口、肥而不膩、滑而不融、色味迷人、具有原汁原味的靈馬味道。

舌尖上的廣西:這道不起眼的桂菜美食,年賺一個億

除了最初的靈馬鯰魚豆腐,經過歷代廚師的改良創新,靈馬鯰魚早已不是一道菜,而是衍生成了以鯰魚為主打的,“靈馬鯰魚”系列菜。有鯰魚湯、鯰魚頭燉豆腐、大蒜燒鯰魚、粉蒸鯰魚等等。

由於靈馬鯰魚味道鮮美,價格公道,迅速成為吸引在靈馬落腳的過往司機、客商的招牌菜,同時也帶動了當地餐飲業的發展。據介紹,在最輝煌的時候,靈馬鎮1.5公里長的公路兩旁匯聚了將近60家飯店。

舌尖上的廣西:這道不起眼的桂菜美食,年賺一個億

據初步統計,目前,從靈馬鎮走出去的“靈馬鯰魚”店,僅南寧就有100多家,還有不少人在百色、平果等地開店,加上在武鳴縣的店家數,總數近500家。按平均20萬元/家的年利潤算,“靈馬鯰魚”每年給靈馬賺回的利潤差不多有1億元。

桂菜注重天然的放養和加工飼養的原料,喜歡“重土輕洋”和“原汁原味”,很講究實惠,製法獨特,富有山野鄉土氣息。這道帶有鄉土風情的“靈馬鯰魚”,正是桂菜經典中的經典。

舌尖上的廣西:這道不起眼的桂菜美食,年賺一個億

如今,靈馬鯰魚飯店遍佈大街小巷,這道經典桂菜也從車來車往的二級路,走向了廣西人民的餐桌,想吃最美味的靈馬鯰魚不用再特地跑去靈馬了。這道年賺一億的美味桂菜,你吃過了嗎?

這道靈馬鯰魚你覺得如何?想要了解更多桂菜美味,歡迎評論、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