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壁上的小花

作者丨房德春 攝影丨曹新慶

崖壁上的小花

多麼艱險的一次旅程!

汽車在海拔4000多米的帕米爾高原的山路上,小心翼翼地爬行著,這是通向中巴邊界——紅其拉甫山口的唯一一條公路。它鑿山而修,一面峭壁聳立,一面深谷險壑,湍急渾濁的克爾柯孜河彷彿就在腳下,呼嘯奔騰,聲勢甚是駭人。一路上汽車隨著山勢忽上忽下,像坐過山車, 我的心始終緊張地揪在一起……

幾個小時的顛簸之後,汽車暫時在一個較為寬闊的地帶停下來,稍作休整,我的心也隨之踏實舒緩了許多。

6月份的帕米爾高原寒氣仍然逼人,克爾柯孜河兩岸山峰林立,幾乎看不到一棵樹,它們像並肩而立的精壯漢子,裸露著自己的肌膚和筋骨。

“快看!小花!……小黃花……”隨行的年輕女同事驚叫起來。

的確,是花!我看到了在高高的崖壁之上,正綻放著幾朵小黃花。

那是怎樣的一種小花呀——

沒有搖曳多姿的花枝,沒有蜂圍蝶陣的嬉戲。整個身軀就那樣緊緊地貼在崖壁上。葉片與其說是綠色,倒不如說是慘白,看上去就像缺失了營養的孩子的臉。花朵更是小得可憐,幾乎看不到花蕊,自然談不上嬌豔欲滴。

多麼質樸可憐的小黃花!

那又是怎樣的生長環境呀。

崖壁上的小花

高寒,缺氧,山風料峭。在崖壁之上,岩石縫隙之間,它們依然倔強地紮根,發芽,燦爛綻放,遠遠看去,就像一個個醉人的酒窩,又像一個個淺淺的微笑。

多倔強美麗的小花!

汽車繼續前行,在克爾克孜河兩岸的河灘上,亂石從中,零星散落著幾座小石屋,那是柯爾克孜族牧民的家——

它們大多就地取材,用河灘上的卵石壘砌而成,或圓,或方,不甚規則,矮小,簡陋。

這是柯爾克孜族牧民常年生活起居的家,一個遠離了繁華,遠離了現代文明的家,一個看起來有點讓人心酸的家。

在路上,偶爾會看到幾個柯爾克孜族牧民趕迎面而來,他們的羊群就在附近的河灘上或山坡上,而他們大多衣著簡樸,皮膚黝黑,憨憨的笑臉燦爛如崖壁上的小花。

究竟是什麼力量,能讓他們在如此嚴酷、如此艱辛中微笑生活?

一次艱險的旅程,卻讓我收穫了太多的震撼與感動!

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不管如何,我都會執拗地生活,一如那崖壁上的小花!

崖壁上的小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