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拼購將現羣雄逐鹿 目測最終上演兩極爭霸

俗話說:愛"拼"才會贏!電商巨頭紛紛入局爭搶"拼購"大蛋糕。

可以預見,這個雙十一,將上演拼購大戰。而前不久爆出的二選一事件,已經說明這一發展態勢。

在互聯網時代,任何行業的發展,一般都會經歷諸侯割據,四分五裂,三足鼎立,最後兩強相爭的局面。

眼下,拼多多、蘇寧拼購兩極爭霸,淘寶特賣、京東拼購、雲集等混戰。

誰會成為拼購史上的過客?誰又會擊敗對手,獨霸天下?

拼購電商爭霸的好戲,才剛剛上演。

1.一超多強 餓狼環顧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8-2023年中國拼購電商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數據顯示,近年來拼購電商用戶規模增長迅速。2017年中國拼購電商用戶規模超過2億人,增長率達到117.5%。據預測,拼購電商市場在未來兩到三年內仍會呈現上漲趨勢,市場前景樂觀。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18年中國拼購電商用戶規模突破3億人,並在2020年接近5億人。

雙十一拼購將現群雄逐鹿 目測最終上演兩極爭霸

如此龐大的市場,自然是引得各電商巨頭們眼饞。在拼多多過後,阿里、蘇寧、京東紛紛入局。形成了"一超多強"的局面。

2015年成立的拼多多,依託微信流量,發力低線市場。通過發展社交電商,用三年不到的時間,成功上市,上市後市值一度突破300億美元,成為了中國電商新興的重要力量。

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12個月,拼多多月活躍用戶為2.95億,京東活躍用戶為3.018億,阿里為5.52億。

不到3年的時間,GMV突破1400億,淘寶在成立5年(2008年底)GMV接近1000億,到2009年超過2000億。而京東在成立9年(2013年底)GMV達到1257億,到2014年超過2600億。達到該數值淘寶花了5年、京東花了近10年。

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前12個月,商品交易總額為2621億元,較去年同期384億增長583% 。

雙十一拼購將現群雄逐鹿 目測最終上演兩極爭霸

在中國的拼購市場,拼多多憑藉搶先發力,佔領市場。其發展速度與體量,毫無疑問是拼購領域的"一超"。

不過,既然其他巨頭們看到了機遇,下定決心入局拼購市場,拼多多接下來將要面對巨大的挑戰。

餓狼環顧,電商巨頭們都想搶到拼購市場的一塊肉;多強崛起,拼多多的"一超"地位將會受到嚴峻挑戰。

首先,下大力氣投入發展拼購的電商巨頭就是蘇寧,在7月27日的818購物節發佈會上,蘇寧易購總裁侯恩龍正式宣佈,樂拼購改名蘇寧拼購。

樂拼購戰略升級為蘇寧拼購,在蘇寧易購APP中,蘇寧拼購也獲得了一級入口,這都顯示了蘇寧對於拼購業務的戰略重視。

雙十一拼購將現群雄逐鹿 目測最終上演兩極爭霸

另外,還同樣提供7天無理由退換貨服務,並承諾72小時送達,對於家電產品還可享受24小時上門安裝、30天包退、365天包換等周全服務。

蘇寧拼購在818發燒購物節以及之後的一些節點當中進行了大量投入,也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88拼購日"單日訂單突破500萬單,10月10日的"雙10拼購日",訂單量比88拼購日增長了824.36%,新買家增長了1008.24%。

大力投入的蘇寧拼購,是下了決心要在拼購市場搶奪一杯羹。並且有望成為拼購兩極的其中一極。

除了蘇寧,淘寶與京東兩大巨頭也都進行了拼購的相關佈局。

今年年初,淘寶推出了淘寶特價APP,8月份又在支付寶中添加了"拼團"功能。兩者主打的都是"低價拼購",雙線出擊,準備全力狙擊拼多多。並且聽說馬雲還親自去杭州視察此項目,足見淘寶上下對拼購的重視。

不過目前來看,淘寶特價與支付寶拼團都有點"雷聲大,雨點小"的趨勢。

一方面,淘寶大本營沒有流量支持,加上微信對於淘寶鏈接的屏蔽,使得"特價版淘寶"只能在淘寶生態下來運作。另一方面,淘寶自身社交乏力,所以只能通過邀請碼的方式進行拉新,這就使得其效率大大降低。因此,並沒有達到狙擊拼多多的目的,也沒見這兩者攪起什麼大的風浪。

雙十一拼購將現群雄逐鹿 目測最終上演兩極爭霸

而主打正品行貨的京東,在拼購領域更是缺乏存在感。在京東APP中,用戶需要下拉很久才能找到京東拼購的入口。入口太深,用戶很難找到,可以看出京東拼購其實並不是京東主推業務。

雙十一拼購將現群雄逐鹿 目測最終上演兩極爭霸

京東拼購的重點在於發力小程序,但是相比起從微信起家的拼多多,京東拼購也玩不過拼多多。京東、拼多多兩者都是"親兒子",騰訊也不好偏袒哪一方,只能讓他們相互競爭,自我成長。

而拼購主打低價的定位,與京東自己一直倡導的消費升級有著一定的矛盾。目前來看,京東自身也很糾結是否大力發力拼購業務。

巨頭們都瞄準了拼購市場,不過都有著各自的算盤與難處。蘇寧大力發展,淘寶雙面出擊,京東糾結不已。

2.激戰過後誰能成為最終兩強?

拼購市場,拼多多作為把拼購電商發揚光大的首創者,已經擁有了成熟的體系與玩法,加上騰訊的入股,微信流量的加持,前期用戶的積累。目前來說還很難有人能夠一拳擊倒它。

而拼購市場競爭的主要看點,就是看後面入局的巨頭之爭。

淘寶(包括天貓)作為中國電商領域最大的平臺,活躍用戶超過5億,2017年的GMV達到37700億元,更是佔領中國電商近60%的市場份額,已經成為了電商領域無可撼動的霸主。

即使發展迅速的拼多多,短期內也很難對淘寶構成太大實質性的威脅。

另外,阿里也逐漸從專注電商開始成長為一個生態帝國,阿里雲等其他業務迅速發展,對於未來的佈局才是他現在發展的重心。它現在不需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阿里更多考慮的是將來。

淘寶與拼多多已有大量的重合,"萬能的淘寶"深入人心,憑藉長尾效應,淘寶上面也能夠完全買到拼多多上面的一系列東西。

雙十一拼購將現群雄逐鹿 目測最終上演兩極爭霸

所以它沒必要一定要在拼購這一模式上進行大規模的投入。重新開始這一投入,資金、人力的投入與產出不一定成正比,也與阿里的長期戰略發展不符。

淘寶特價與支付寶拼團只是一種防禦性的措施。

而對於京東拼購來說,目前是處於十分糾結與尷尬的境地。

京東以自營正品,高效優質的服務進行立足。對依靠"正品行貨"成功,乃至投入大筆廣告費打造"品質生活"形象的京東來說,拼購是反直覺、反傳統信仰的。

雙十一拼購將現群雄逐鹿 目測最終上演兩極爭霸

並且,對於電商核心的兩個因素供應鏈和物流來說,京東在拼購發展上面也並沒有什麼優勢。

供應鏈方面,京東的供應鏈商品體系都是為了消費升級所準備的,可以說已經升級到了商品3.0時代。而對於低線市場來說,他們只需要商品1.0就能滿足其需求。所以,京東拼購上面的商品,並不符合低線市場的實際需求。

如果想要重新佔領市場,京東拼購就需要重新推翻自己以前的供應鏈體系,重新打造符合低線市場的供應鏈體系。

京東這時候就需要思考一個問題:是流量更有價值,還是供應鏈更有價值?

雙十一拼購將現群雄逐鹿 目測最終上演兩極爭霸

另一方面,對於京東來說,最大的優勢就是物流。不過物流本身投資就大,如果想要完全下沉到低線市場,京東還需不斷進行投入。這麼大的投入,如果僅僅為了拼購的一些小單,代價是否太高?成本與收益怎麼平衡?

所以,拼購之於京東,真是個苦惱。

至於蘇寧拼購,早期線下鋪設的渠道是其發展的優勢,加上戰略地位的重視,未來可期。

對於蘇寧拼購來說,線上線下充分聯動是目前區別於京東、淘寶與拼多多的最大優勢

蘇寧28年的大力經營,已經完成了對於一二線到縣鎮的線下渠道鋪設。蘇寧易購常規店分佈在城市中心,蘇寧零售雲店則深入到縣鎮。這樣看來,蘇寧是幾大電商巨頭最深入低線市場的一個。能夠為蘇寧零售雲店進行供貨,其相應的供應鏈體系也能夠滿足低線市場的供貨需求。

雙十一拼購將現群雄逐鹿 目測最終上演兩極爭霸

深入低線市場,讓蘇寧拼購能夠更加了解低線市場的用戶需求。瞭解用戶平時購買的商品有哪些?通過線下的數據,為線上提供參考,為線上拼購備貨提供依據。

同時,蘇寧的任何門店就是前置倉。通過線上的下單,即使在低線市場,也能夠很快的進行物流以及相關的售後服務。

況且有線下的門店進行信任背書,提供後續的售後服務,降低用戶購買商品的風險,進一步抓住低線市場用戶的心。

在幾大電商巨頭的拼購業務中,蘇寧拼購比較聰明一點在於抓住拼購市場山寨橫行的用戶痛點,差異化運營。

主打"正品拼購上蘇寧",打造自己品質拼購第一品牌的地位。聯合頭部品牌商組建品質聯盟,也為蘇寧拼購的商品進行了背書。

對於蘇寧來說,必須抓住拼購這次機會,發揮自己線上線下聯動優勢,在激烈的拼購電商競爭中佔領一片市場。

3.淘寶無心 京東糾結 就看蘇寧與拼多多兩強相爭了

淘寶特賣"防禦性佈局",對於阿里來說,"萬能的淘寶"已經抓住了大部分用戶,做一個拼購產品也只是防禦性措施而已。淘寶花了十年打假,現在也不想回到過去。

京東拼購"糾結且高傲",主張消費升級的京東,主打的是品質生活。以高品質、高服務、高價格的"三高"策略發展。高傲的京東也不想花費自己的資源去賣那些拼購的低端產品。

拼多多"術業有專攻",從一開始入局到現在成為領頭羊,相對於其他平臺的入局,他已經有了絕對的優勢。

蘇寧拼購"品質有保證",抓住拼購市場山寨橫行,差異化經營,"正品拼購上蘇寧"也逐漸深入人心。戰略升級,重點投入。未來除了拼多多後,拼購市場的重要一極可能就是蘇寧拼購了。

兩強相爭,誰能最後"一統天下"?

拼購市場的硝煙還未散盡,激烈的競爭有待後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