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藍皮書:2018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

就業藍皮書:2018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

2018年6月11日,麥可思研究院在京發佈《2018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除總報告外包括“應屆畢業生就業報告”、“職業發展報告”、“培養質量報告”和“專題分析”這四部分,報告將用數據解讀:應屆本科畢業生就業質量如何?畢業三年後、十年後在職場發展如何?本科生的社會需求和培養質量如何?如何通過就業結果來發現培養過程中的問題?


以下內容節選自“應屆畢業生就業報告”,該子報告主要是基於麥可思對2017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的跟蹤評價,並與往屆同期本科畢業生進行對比,反映應屆本科畢業生畢業半年後的就業情況。

畢業去向

1.在2017屆大學畢業生中,有78.7%的人畢業半年後受僱全職或半職工作,2.9%的人自主創業,0.4%的人入伍;有10.8%的人升學,其中7.0%正在國內讀研,1.1%正在港澳臺及國外讀研,2.7%正在讀本科;有7.2%的人處於失業狀態,其中1.4%準備國內外讀研,3.4%準備繼續尋找工作,還有2.4%放棄了繼續求職和求學。


2.2017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受僱全職工作”的比例(77.1%)與2016屆、2015屆(分別為77.3%、77.4%)基本持平;“自主創業”的比例(2.9%)與2016屆、2015屆(均為3.0%)基本持平;“正在讀研/讀本”的比例(10.8%)略高於2016屆、2015屆(分別為10.3%、10.1%);“無工作,繼續尋找工作”的比例(3.4%)略低於2016屆、2015屆(分別為4.0%、3.9%)。

就業數量

……

(二)專業分析

1.2017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率最高的學科門類是工學(93.5%),其次是管理學(93.2%),最低的是法學(85.3%)。從三屆的就業率變化趨勢可以看出,本科學科門類中的管理學、經濟學、藝術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後就業率持續下降。

2.2017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率排前三位的專業是軟件工程(96.7%)、能源與動力工程(95.8%)、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95.6%)。


(三)職業分析

1.2017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從事最多的職業類是“中小學教育”,就業比例為9.5%,其後是“財務/審計/稅務/統計”(8.2%)、“行政/後勤”(7.4%)、“金融(銀行/基金/證券/期貨/理財)”(7.0%)。與2015屆相比,2017屆本科畢業生就業比例增加較多的職業類為“媒體/出版”(增加了1.4個百分點)、“醫療保健/緊急救助”(增加了1個百分點);就業比例降低最多的職業類為“銷售”,降低了1.4個百分點。

2.從三屆的就業趨勢可以看出,在就業比例排名前十位的職業類中,本科畢業生從事“金融(銀行/基金/證券/期貨/理財)”、“媒體/出版”職業類的比例逐屆增加,從事“建築工程”職業類的比例逐屆降低。

(四)行業分析

1.2017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就業最多的行業類是“教育業”(14.7%),其次是“媒體、信息及通信產業”(10.3%)。與2015屆相比,2017屆本科畢業生就業比例增加最多的行業類為“教育業”(增加了1.1個百分點);就業比例降低最多的行業類是“金融(銀行/保險/證券)業”,降低了0.6個百分點。

2.從三屆的就業趨勢可以看出,在就業比例排名前十位的行業類中,本科畢業生在“教育業”、“政府及公共管理”行業類就業的比例逐屆增加。

(五)用人單位分析

1.“民營企業/個體”(60%)是2017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最多的用人單位類型,本科院校中有53%的畢業生就業於“民營企業/個體”,高職高專院校中有67%的畢業生就業於“民營企業/個體”。

2.2017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比例最高的用人單位規模是300人及以下規模的中小型用人單位(55%),其中本科畢業生這一比例為51%,高職高專畢業生為60%。


就業質量

(一)就業滿意度

1.2017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為67%,比2016屆(65%)高2個百分點。其中,本科院校2017屆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為68%,比2016屆(66%)高2個百分點;高職高專院校2017屆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為65%,比2016屆(63%)高2個百分點。在本科院校中,“雙一流”院校2017屆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為69%,非“雙一流”本科院校2017屆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為68%。

2.2017屆本科畢業生對就業現狀不滿意的主要原因是“收入低”(64%)、“發展空間不夠”(54%)。

3.在2017屆本科學科門類中,畢業生畢業半年後就業滿意度最高的是教育學(71%),就業滿意度最低的是歷史學(64%)。

4.2017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就業滿意度最高的職業是“稅務專員”(85%),最低的職業是“化學設備操作員和管理員”(47%)。

5.2017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就業滿意度最高的行業是“本科學院和大學”(81%),最低的行業是“塑料用品製造業”、“農藥、化肥和其他農業化學制品製造業”(均為52%)。

6.2017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在“政府機構/科研或其他事業單位”的就業滿意度最高(77%),在“民營企業/個體”、“非政府或非營利組織(NGO等)”的就業滿意度最低(均為65%)。

7.2017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在泛渤海灣區域經濟體的就業滿意度最高(72%)。

(二)職業期待吻合度

1.2017屆大學畢業生工作與職業期待的吻合度為49%,與2016屆(48%)基本持平。其中,本科和高職高專院校2017屆畢業生工作與職業期待的吻合度分別為52%、46%,均與2016屆(分別為51%、45%)基本持平。在本科院校中,“雙一流”院校2017屆畢業生工作與職業期待的吻合度為48%,非“雙一流”本科院校2017屆畢業生工作與職業期待的吻合度為53%。

2.2017屆認為工作與職業期待不吻合的本科畢業生中,有31%的人認為是“不符合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其次是“不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22%)。

3.在2017屆本科學科門類中,畢業生半年後職業期待吻合度最高的是教育學(60%),職業期待吻合度最低的是農學(46%)。

(三)薪資分析

1.2017屆大學畢業生的月收入(4317元)比2016屆(3988元)增長了329元,比2015屆(3726元)增長了591元。其中,本科院校2017屆畢業生的月收入(4774元)比2016屆(4376元)增長了398元,比2015屆(4042元)增長了732元;高職高專院校2017屆畢業生的月收入(3860元)比2016屆(3599元)增長了261元,比2015屆(3409元)增長了451元。從近三屆的趨勢可以看出,大學畢業生半年後月收入呈現上升趨勢。在本科院校中,“雙一流”院校2017屆畢業生的月收入(5691元)比2016屆(5201元)增長了490元,比2015屆(4718元)增長了973元;非“雙一流”本科院校2017屆畢業生的月收入(4590元)比2016屆(4211元)增長了379元,比2015屆(3907元)增長了683元,連續三屆呈現上升趨勢。


2.2017屆本科畢業生有12.0%月收入在7000元以上,比2016屆(10.3%)高1.7個百分點;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比例為1.9%,低於2016屆(2.5%)。

3.在2017屆本科學科門類中,畢業生畢業半年後月收入最高的是工學(5067元),最低的是歷史學(4023元)。

4.2017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月收入最高的職業類是“互聯網開發及應用”(6082元),其次是“計算機與數據處理”(6042元)。

5.2017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月收入最高的行業類為“媒體、信息及通信產業”(5634元),其次是“運輸業”(5567元)。

6.2017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在“中外合資/外資/獨資”單位就業的月收入最高(5313元);與2016屆相比,2017屆本科畢業生在各類型用人單位就業的月收入均有所上升。

(5067元),最低的是歷史學(4023元)。

4.2017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月收入最高的職業類是“互聯網開發及應用”(6082元),其次是“計算機與數據處理”(6042元)。

5.2017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月收入最高的行業類為“媒體、信息及通信產業”(5634元),其次是“運輸業”(5567元)。

6.2017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在“中外合資/外資/獨資”單位就業的月收入最高(5313元);與2016屆相比,2017屆本科畢業生在各類型用人單位就業的月收入均有所上升。

7.2017屆本科畢業生在“3000人以上”規模的大型用人單位就業的月收入最高(5327元);與2016屆相比,2017屆本科畢業生在各規模用人單位就業的月收入均有所上升。

8.2017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在泛珠江三角洲區域經濟體就業的月收入最高,為5169元。

(四)工作與專業相關度

1.2017屆大學畢業生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為66%,與2016屆(66%)持平。其中,本科和高職高專院校2017屆畢業生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分別為71%、62%,均與2016屆(分別為70%、62%)基本持平。在本科院校中,“雙一流”院校2017屆畢業生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為73%,非“雙一流”本科院校2017屆畢業生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為70%。

2.2017屆本科畢業生選擇與專業無關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專業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職業期待”(36%),其次是“迫於現實先就業再擇業”(22%)。

3.在2017屆本科學科門類中,專業相關度最高的是醫學(95%),其次是教育學(80%),最低的是農學(57%)。

(五)離職率

1.2017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內的離職率為33%,與2016屆(34%)基本持平。其中,本科和高職高專院校2017屆畢業生畢業半年內的離職率分別為23%、42%,與2016屆(分別為24%、43%)基本持平。在本科院校中,“雙一流”院校2017屆畢業生畢業半年內的離職率為13%,非“雙一流”本科院校2017屆畢業生畢業半年內的離職率為25%。

2.在2017屆本科學科門類中,醫學半年內的離職率最低(13%),藝術學半年內的離職率最高(32%)。

3.2017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內離職的人群有98%發生過主動離職,主動離職的主要原因是“個人發展空間不夠”(48%)、“薪資福利偏低”(42%)。

(六)專業預警

1.2018年本科就業紅牌專業包括:繪畫、化學、美術學、音樂表演、法學、歷史學;黃牌專業包括:生物技術、生物工程、應用心理學、廣播電視編導、生物科學。以上專業部分與2017年的紅黃牌專業相同,屬於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低的高失業風險型專業,這些專業具有持續性。

2.2018年本科就業綠牌專業包括:信息安全、軟件工程、網絡工程、物聯網工程、數字媒體技術、通信工程、數字媒體藝術。以上專業部分與2017年的綠牌專業相同,屬於失業量較小,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高的需求增長型專業。

3.出現紅、黃牌專業的原因既可能是供大於求,也可能是培養質量達不到崗位需求,而這是導致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與企業招不到人才的原因之一。專業預警分析可以引導政府和高校主動調整學科專業設置,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增強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對社會需求的質與量的敏感度和反應性,從而更好地建立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的專業結構。

自主創業

(一)自主創業比例

1.2017屆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為2.9%,與2016屆、2015屆(均為3.0%)基本持平。2017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半年後自主創業的比例(3.8%)高於本科畢業生(1.9%)。從近三屆的趨勢可以看出,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呈現平穩態勢。

2.2017屆本科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最高的就業經濟區域為泛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體(2.7%)。


(二)創業人群分佈

1.2014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有2.9%的人自主創業(本科為2.0%,高職高專為3.8%),三年後有6.3%的人自主創業(本科為4.1%,高職高專為8.5%),說明有更多的畢業生在畢業三年內選擇了自主創業。

2.畢業半年後自主創業的2014屆本科畢業生中有46.9%的人三年後還在繼續自主創業,與2013屆(46.2%)基本持平;有49.4%的人選擇了受僱工作,比2013屆(48.2%)增加了1.2個百分點。

……

(四)自主創業月收入

1.2017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自主創業人群的月收入為5785元,比2017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平均月收入(4774元)高1011元。

2.2014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自主創業人群的月收入為4895元,三年後為11354元,漲幅為132%,明顯高於2014屆本科畢業生平均水平(半年後為3773元、三年後為7045元,漲幅為87%)。

(六)自主創業資金來源

2017屆本科畢業生自主創業的資金主要依靠父母/親友投資或借貸和個人積蓄(76%),而來自政府資助(4%)、商業性風險投資(3%)的比例均較小。

(七)自主創業風險

2017屆本科畢業生自主創業的主要風險因素為缺乏企業管理經驗(27%),其次是缺少資金、市場推廣困難(均為25%)。

……

未就業分析

(一)失業率

1.2017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的失業率(8.1%)與2016屆、2015屆(分別為8.4%、8.3%)基本持平。其中,本科院校2017屆畢業生的失業率(8.4%)與2016屆(8.2%)基本持平,比2015屆(7.8%)略高;高職高專院校2017屆畢業生的失業率(7.9%)比2016屆、2015屆(分別8.5%、8.8%)略低。從近三屆的趨勢可以看出,大學畢業生半年後失業率呈現平穩態勢。

2.2017屆本科失業率最高的專業為繪畫(17.3%),其次為法學(14.7%)。

(二)未就業人群分佈

在2017屆大學畢業生的未就業人群中,大多數畢業生還在繼續找工作。本科院校處於未就業狀態的畢業生(7.0%)中有24%為“待定族”(不求學不求職),高職高專院校處於未就業狀態的畢業生(7.5%)中有43%為“待定族”。


(三)未就業人群打算

在2017屆本科院校畢業半年後的“待定族”中,有41%的畢業生在準備公務員考試,有7%的畢業生準備創業。在高職高專院校畢業半年後的“待定族”中,有14%的畢業生準備創業,有13%的畢業生在準備公務員考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