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的重要論述丨治黨論苑

深入理解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论述丨治党论苑

深入理解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论述丨治党论苑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歷史已經並將繼續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民族復興必然是空想,指明瞭黨的領導的歷史邏輯;在談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時他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繼承和發展了社會主義本質論,強調了黨的領導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在邏輯統一,指明瞭黨的領導的政治邏輯;在談到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時他指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強調了黨的領導的實踐邏輯。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以黨的初心和使命為起點、以黨的領導為根本、以黨的建設為基礎“三位一體”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體系,實現了歷史邏輯、政治邏輯、實踐邏輯的高度統一,強調“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這個本質屬性,深刻闡述了“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這個根本政治原則,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領導的重要論述。

一、始終堅持黨的領導這個最高政治原則

習近平總書記在地方工作實踐中特別關注地方黨委如何發揮領導核心作用。他總結提煉出地方黨委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作用的方法:“一個核心”“三個黨組”。“一個核心”,即各級黨委在同級黨組織中處於領導核心地位,黨委把主要精力放在把方向、謀全局、議大事、管幹部、抓人才上,集中力量抓好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問題,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本地區得到正確、全面地貫徹落實,保證各項工作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三個黨組”,即在人大、政府、政協中分別建立健全黨組,作為實現黨委領導核心作用和執政意圖的組織形式,要自覺服從和接受黨委的領導,切實把黨的決策主張貫徹到人大、政府、政協等幾套班子的工作中去。幾套班子要圍繞主旋律,共奏交響樂,形成大合唱;此外,黨委領導成員分工負責經濟建設、黨群組織、意識形態、紀檢、政法、統戰等領域的工作,完善黨委內部集體領導和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地方黨委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作用,關鍵要解決三個問題:積極探索和完善領導體制,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健全和完善各項工作制度。

長期在地方工作以及到黨中央工作的經歷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堅持黨的領導原則的個人風格:從領導幹部自己做起,深入改進作風,把黨的領導與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緊密結合起來;旗幟鮮明地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敢於碰硬、直面矛盾和問題;把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大膽探索完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注重改善領導方式;愛學習、善學習,不斷加強自我修養,提升領導水平和執政本領。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更加自覺堅持黨的領導這個最高政治原則,始終把黨作為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全面從嚴治黨統一起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從來都充滿自信、絕不迴避退讓,每一次重要講話萬變不離其宗,根本是堅持黨的領導;無論哪個領域、哪方面工作,無一不是從加強黨的領導抓起,最終落腳在強化黨的建設上;澄清了模糊認識,奪回了丟失的陣地,把走彎的路調直,樹立起黨中央的權威,弱化黨的領導的狀況得到根本性扭轉。

二、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政治組織,不是國家權力機關,黨的領導首先是政治領導。1953年12月上旬,毛澤東在聽取衛生部領導彙報時指出:“我們是依靠政治來領導,離開了政治就談不上領導。你們當部長的職務,就是做領導工作、政治工作。凡是做領導工作的人,都要做政治工作、行政工作。”(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第2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205頁)在當代中國,沒有什麼政治力量高於中國共產黨,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對這個問題看得深、看得透,對這個根本政治原則始終保持自信,這源於他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理論邏輯以及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長期奮鬥的歷史邏輯、政治邏輯、實踐邏輯的準確把握和深刻理解。

第一,這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決定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具有思想與組織、理論和實踐的先進性。在革命時期,伴隨著馬克思主義先進性日益顯現,必然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最終在革命聯盟、本階級和群眾運動中掌握領導權,成為“無產者的階級聯合的最高形式”(《列寧選集》第4卷,第206頁);革命勝利以後,馬克思主義政黨必然成為國家政治生活中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列寧曾經指出,“黨的任務是對國家機關進行總的領導”。2003年2月9日,習近平同志在討論《中共浙江省委議事規則》(討論稿)時,引用毛澤東“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的講話和鄧小平“關鍵是建立省委一級的領導”、“省委堅強了,敢於領導,就能幫助地委、縣委”等講話,強調“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自覺貫徹到實際工作中去”。

第二,這是近代以來基本國情決定的。近代以來的中國與世界大潮聯繫在一起,開始了被西方列強和帝國主義欺凌、羞辱、肢解的過程,人民顛沛流離、國家四分五裂、支離破碎。為了救國救民,中國人民和無數仁人志士在探索中國走向獨立富強的道路中有過很多設想,各種政治力量你方唱罷我登場,然而都不能解決問題。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誕生了中國共產黨。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歷史已經並將繼續證明,沒有共產黨的領導,民族復興必然是空想”,“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堅決反對一切削弱、歪曲、否定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言行”。在堅持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這個根本原則問題上,2015年12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的講話中強調:“我們腦子要特別清醒、眼睛要特別明亮、立場要特別堅定,絕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動搖。”

第三,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1992年,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實際上,社會主義的建立與發展,社會主義本質的實現都離不開黨的領導。首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共產黨與社會主義具有不可分離的內在邏輯聯繫。其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從經濟基礎上保證了實現了全國人民利益的最大公約數,而中國共產黨本身就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利益的最大公約數的代表者。再次,實現共同富裕目標,既要靠社會主義制度,更要靠黨的領導,保證“每一個人都不掉隊”,最終通過個人奮鬥實現共同富裕。2016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紀念大會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最後,中國是大國,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大黨,是大黨治大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大黨治理大國,首先需要一個有權威的黨中央,能夠從全局角度觀察問題,能夠“一錘定音”做決策,而且一旦決策做出,中央和地方的各個部門就要堅決落實。2017年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指出:“如果黨中央沒有權威,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可以隨意執行,大家各自為政、各行其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不幹什麼就不幹什麼,黨就會變成一盤散沙,就會成為自行其是的‘私人俱樂部’,黨的領導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第四,這是新時代開啟新徵程續寫新篇章的必然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力學的基本原理告訴我們,作用力有多大,反作用力就有多大。從國際上看,中國的影響力越大,世界就越會關注中國。一些國家不甘心國際治理秩序“被改變”,必然會處心積慮地對我國圍堵打壓。可以想象,當前及今後我國和平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依然嚴峻複雜。從國內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十九大後多次強調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絕不是敲鑼打鼓、輕輕鬆鬆就能實現的,在實現“兩個階段性目標”的新長征路上,還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攻克,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因此,中國共產黨要在新時代揚帆遠航,成功履行使命,最根本的一條就是把黨的全面領導變成應對一切外部和內部矛盾、風險和挑戰的定海神針。

三、正確理解黨的全面領導的基本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新時代黨的基本方略時提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而在黨的建設總要求中提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這兩種不同表述不應該被對立起來,否則就會變成簡單摳字眼,引發不必要的困惑。“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是從黨的基本方略角度強調黨領導治國理政各項工作,“黨的全面領導”是新時代黨的建設的“根本原則”,兩者在內涵上應該是一致的,都體現在黨的領導全覆蓋和黨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最終落到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上。

從理論上看,黨的全面領導包括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黨對人民群眾的領導。黨政軍民學,黨是領導一切的,主要是指黨對國家、社會的領導。2004年9月14日,習近平同志在浙江省人大成立五十週年座談會講話中指出:“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的領導,通過制定大政方針,提出立法建議,推薦重要幹部,進行思想宣傳,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主要是指黨對人民群眾的領導。黨員幹部來自群眾,又必須回到群眾中去,黨群關係是同心圓。其中,黨是同心圓的圓心,體現了思想政治基礎的一致性,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眾內部包括利益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差異性,則表現為同心圓的不同半徑。黨越是能通過千百條線索同人民群眾聯繫起來,越是能貫通最後“一公里”,越容易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增強最大組織力。因此,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在管黨治黨和治國理政方面都體現了達到“最後一公里”的思路,比如:管黨治黨重視黨支部這個基礎組織作用,治國理政強調執政的重心沉到最基層社會,黨在鄉鎮、村和街道、社會要領導基層治理,等等。同時,黨要通過千百條線索和群眾聯繫起來,這些線索和“橋樑”不能臃腫,不能堵塞黨和群眾聯繫。為此,黨的十八大以來,推進群團組織改革,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去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成為黨領導群團組織、領導群團組織工作的努力方向。

從實踐上看,黨的全面領導就是指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就是指堅持和加強黨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對內政、外交、國防、民族等工作,對國家立法、行政、司法、監察機關的工作,對經濟、文化、社會、群團等組織和群眾工作進行領導,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協調行動、增強合力,全面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黨的十九大修訂的黨章用“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定位黨的領導,具體條文中並沒有否定黨的政治、思想、組織的領導、黨員幹部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的領導方式。因此,黨在不同工作領域的領導方式具有差異,比如在意識形態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領域,要牢牢掌握黨的領導權。2013年8月19日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我們必須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時候都不能旁落,否則就要犯無可挽回的歷史性錯誤。”黨對軍隊必須堅持絕對領導。2014年4月,中央軍委印發《關於貫徹落實軍委主席負責制建立和完善相關工作機制的意見》。黨對國有企業要加強黨的領導。2016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會議上指出,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與“魂”。堅持黨對高校工作的全面領導。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辦好我國的高等教育,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牢牢掌握黨對高校的領導權。”此外,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堅持黨對統戰工作和民主黨派的政治領導,堅持和改進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加強和改進黨對群團組織的領導,等等。

四、把黨的全面領導落到實處

打鐵必須自身硬,只有自身硬,才能打硬的鐵。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緊密聯繫在一起,不斷推進自我革命與社會革命,形成了新時代黨的建設新思維、新格局,展現了黨的建設新氣象、新作為。黨的十九大報告對管黨治黨、全面從嚴治黨提出八項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上以及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都一以貫之地強調把黨的全面領導落到實處。

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必須把政治建設放在首位。黨的歷史經驗與教訓反覆證明,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與效果。2007年,習近平同志在調任上海市委書記後,在修改上海市第九次黨代會報告時特別強調講政治和加強黨的領導,要求將政治建設單列。(中央黨校教務部、中央黨校研究室編:《習近平同志地方領導實踐》,第418頁)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堅定政治信仰、增強“四個意識”、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加強和規範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淨化黨內政治生態、正風肅紀、反腐懲惡,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等等,這些都有利於堅持黨的政治領導。2018年6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十九大以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堅持黨的政治領導,最重要的是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持引導全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信念”,真正做到政治上信得過、過得硬、靠得住。

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2003年1月2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參加杭州市委常委會民主生活會時提出,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是黨內生活的基本準則。他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文章“多種聲音和一首音樂”中指出,集體領導是民主集中制在黨的領導制度上的具體體現,是貫徹民主集中制的關鍵環節。2004年8月11日,習近平同志在金華衢州麗水黨建工作座談會上還特別強調,黨的領導是通過民主集中制實現的。實際上我們說的黨不是一個人,是黨委這個領導集體,我們服從也不是某個人,而是服從整個黨委,黨委的決策不是某一個人拍板的結果,是以民主集中制形式來體現的。在大多數人不通的時候,作為“一把手”,不要去勉強拍板或強勢拍板;針對如何貫徹民主集中制,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各級黨委應該集中精力把好方向,抓好大事,出好思路,管好乾部,總攬不包攬,協調不取代。各級黨委要合理劃分工作層次,處理好重點工作的關係,明確哪些是黨委親自抓的工作、哪些是黨委推動的工作、哪些是黨委支持的工作,形成分類推進工作機制;黨委內部既要發揮黨委領導班子的集體作用,又要使班子成員各負其責、步調一致地開展工作。

建立健全黨的全面領導的制度體系、組織體系、工作機制。黨的制度體系是黨的全面領導的根本保障,黨的組織體系是黨的全面領導的根本支撐,黨的工作機制是黨的全面領導的根本舉措。在黨的制度體系建設上,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報告中指出:建立健全黨對重大工作的領導體制機制,強化黨的組織在同級組織中的領導地位,更好發揮黨的職能部門作用,統籌設置黨政機構,推進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和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在黨的組織體系建設上,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7月召開的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指出,黨中央是大腦和中樞,必須有定於一尊、一錘定音的權威。黨的地方組織的根本任務是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有令即行、有禁即止。黨組要貫徹落實黨中央和上級黨組織決策部署。每個黨員都要自覺做到思想上認同組織、政治上依靠組織、工作上服從組織、感情上信賴組織。要按照“一個關鍵、一個重點、三個加強”的要求,大力推進基層組織建設。在完善黨的工作機制上,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上指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的必然要求。”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指出,以推進黨和國家機構職能優化協同高效為著力點,形成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體系,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武裝力量體系,聯繫廣泛、服務群眾的群團工作體系,推動人大、政府、政協、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協調行動、增強合力,全面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培養高素質專業化的領導幹部。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必須培養一大批高素質專業化的“通識型”幹部,既要政治過硬,也要本領高強。從習近平總書記的成長經歷看,他青年時期確立遠大抱負,立志要從政,為人民幹實事,為國家謀發展;他懷有深深的為民情懷,向焦裕祿學習,調研時多跑問題多、困難大、條件苦的地方,不到工作基礎好的“熱門”地區湊熱鬧,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他敢為人先的精神和“搶一拍”的意識,敢闖、敢冒,既有工作熱情、探索勇氣、創造精神、非凡膽略,又有科學預見、求實創新的態度;他工作上具有“釘釘子”精神和愚公移山志,堅持功成不必在我,一棒接著一棒幹;他重視理論修養,愛讀書、會讀書,培養廣博視野,在福建寧德地區工作時他經常忠告地委的同事,“在地方工作的同志,如果能將理論高度與實踐深度有機結合起來,就能夠更好地做好領導工作”;他注重黨性修養,清正廉潔,包容大度,既重視人情,又過好人情關,等等。從習近平總書記的地方工作實踐可以看出,只有始終把增強政治素質放在第一位,多崗位鍛鍊提升領導能力,通過學習提高專業化水平,積極主動幹好工作,全面增強執政本領,才能把黨的全面領導落到實處。

總之,打鐵必須自身硬,只有自身硬,才能打硬的鐵。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改革開放,絕不是給黨的領導、黨性原則、黨的紀律“鬆綁”。2014年10月8日,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他提出管黨治黨的八項要求並強調落實黨的建設責任;2016年10月,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二次全體會議上提出“六個從嚴”;在十八屆中紀委七次會議上提出從嚴治黨不能有喘喘氣、歇歇腳的思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等等。這些講話充分顯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最根本的一條,就是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本文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的建設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深入理解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论述丨治党论苑

歡迎訂閱中國黨政幹部論壇

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 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 |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學術期刊認定A類

解疑釋惑·切磋交流·探索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