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天壇要回來了!醫院、機械廠、居民區全搬走,來看前後對比

俯瞰北京城,一條南北中軸線貫穿其間。永定門、先農壇、天壇、正陽門及箭樓、太廟、故宮、鐘鼓樓等歷史建築,如顆顆明珠,共同串起古都的人文脈絡,形成歷史文化的座標。


完整的天壇要回來了!醫院、機械廠、居民區全搬走,來看前後對比

天壇航拍資料圖。


這條軸線是北京老城的靈魂和脊樑,是中國傳統文化活的載體,孕育了北京獨有的壯美空間秩序,是獨一無二的歷史文化遺產。市委書記蔡奇強調,把這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好、傳承好,是我們的重大政治責任。必須以對歷史、對國家、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共同紮實做好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

天壇,是中軸線上的重要節點。1998年12月5日,天壇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按照申遺時的承諾,天壇要在2030年恢復其完整性,這一世界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皇家祭天建築群將恢復盛時風貌。申遺成功20年來,天壇公園嚴格按照《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履行承諾,有計劃、分階段全面推進遺產保護。


完整的天壇要回來了!醫院、機械廠、居民區全搬走,來看前後對比



如今,天壇周邊的簡易樓有近一半已被拆除,外壇區域三家醫療單位的搬遷騰退取得實質性進展,天壇內壇核心區域內的住戶已完成騰退,內壇區域遊覽面積增加開放29100平方米,綠地面積增加25596.7平方米,天壇恢復完整性得到又一次歷史性推進。


百年天壇 屢遭擠佔


時光荏苒,2018年,是天壇作為公園向公眾開放的第100年,申遺成功20年。

歷史上的天壇何其璀璨!

1420年(明永樂十八年),天壇建成,是皇帝祭天、祀谷的場所,主體建築為大祀殿。1540年(明嘉靖十九年),撤大祀殿,在其舊址建起大享殿,也就是後來的祈年殿。到清光緒年間,天壇逐漸發展到今天的規模。天壇是我國乃至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祭天建築群,也是唯一完整保存下來的古代皇家祭壇。

完整的天壇要回來了!醫院、機械廠、居民區全搬走,來看前後對比


天壇航拍照片(資料圖)

天壇主要建築有祈年殿、圜丘、皇穹宇、齋宮、神樂署、犧牲所等。它的建築樣式,集我國古代哲學、歷史、數學、力學、美學、生態學於一身,是獨一無二、光輝璀璨的精品,其獨特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和深刻的文化內涵對華夏民族和東方文明產生過深遠影響,至今仍具有強大生命力和永恆魅力。

隨著清朝的衰落,列強開始入侵中國。1901年,八國聯軍進北京,英軍在天壇駐紮。清朝滅亡後,中國又經歷了長時間的戰亂,天壇在戰亂中也歷盡磨難。

完整的天壇要回來了!醫院、機械廠、居民區全搬走,來看前後對比


隨著清朝的衰落,列強開始入侵中國,1901年,八國聯軍進北京,英軍在天壇駐紮,英軍中有不少印度裔士兵。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就開始討論天壇開放事宜,然而1914年,袁世凱復闢帝制,在天壇舉行登基典禮,天壇公園開放擱置。

1918年,天壇公園正式開放。

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的空間格局。“天壇佔地面積約273公頃,由於歷史原因,天壇內、外壇曾長期被一些單位佔用,最多時佔用面積曾達100餘公頃。”天壇公園園長李高遺憾地說。

完整的天壇要回來了!醫院、機械廠、居民區全搬走,來看前後對比


民國初期,天壇神樂署被用作中央防疫處,日軍佔據北京後利用原有設備將這裡改造為細菌戰基地,建立日軍在華繼731部隊後的第二支細菌戰部隊,佔據大部分西南外壇。從一張1943年的航拍圖上可以看到,西南外壇內搭滿了帳篷。


完整的天壇要回來了!醫院、機械廠、居民區全搬走,來看前後對比

1943年航拍圖顯示,西南外壇被佔據。


抗日戰爭後,天壇的磨難並沒有結束。


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軍隊在天壇設有軍械庫和飛機場,一旦開戰必將造成古建築損毀,幸而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天壇得以倖存。

然而,天壇被佔的歷史卻沒有終結。在1992年版的《天壇公園總體規劃》圖中,天壇外圈大片被佔用的土地用黃色標出。

完整的天壇要回來了!醫院、機械廠、居民區全搬走,來看前後對比


在1992年版的《天壇公園總體規劃》中,外圈黃色部分都是被佔用的土地。


對文化遺產地周邊及外圍環境的保護,是世界性難題。已被佔用的區域想要清退,過程十分艱難。本世紀初開始,市園林系統從自身做起,將本系統涉及壇域佔用問題一一解決,位於西北外壇、東北外壇的中山花圃、園林學校、花木公司等陸續實現搬遷騰退,騰退面積近20公頃。

“即使這樣,仍有約72公頃土地被佔用。”李高介紹,天壇被佔位置主要集中於三南(西南、南、東南)外壇區域,歷史上,包括神樂署、犧牲所、鐘樓、鑾駕庫、石牌樓、崇雩壇及輿路等在內的眾多遺址遺蹟分佈在該區域。被佔區域內,有中央級直屬單位、企業、事業單位等47家,佔地39.56公頃;同時,還有居民社區15處,佔地24.13公頃,總計199棟樓3萬多居民。

從空中看去,天壇內外兩道壇牆呈現“回”字形,南面壇牆轉角是直角,北面壇牆轉角為圓弧狀,象徵“天圓地方”,體現著古人的宇宙觀。“由於壇域被佔,天壇的‘天圓地方’格局和文化寓意被人為切斷,被佔壓的壇域遺蹟安全受到威脅,天壇物質空間和文化意義上的完整性受到破壞。”李高說。


騰退加速 迎接新生


一間房,攏共16.6平方米,安全隱患突出。這是過去40多年中,老楊在天壇簡易樓裡的居住環境。與他一樣處境的兩千餘戶居民,在天壇周邊簡易樓騰退項目中,共同迎來了新的生活。

近些年,市、區兩級政府對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給與高度重視,幾乎每屆政府、每次人代會都會把天壇保護相關議題列入政府工作日程。在東城、崇文兩區合併以後,新東城把疏解老舊城區居民、改善民生與歷史名城保護相結合,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2015年10月,天壇周邊簡易樓騰退項目啟動預簽約。項目涉及天壇南門外、西門外共57棟簡易樓2414戶居民。

完整的天壇要回來了!醫院、機械廠、居民區全搬走,來看前後對比


騰退前的天壇南里。


與以往任何一次拆遷騰退不同的是,項目在全市範圍首次亮出“一把尺量到底”的決心——使用全過程公開管理軟件,房屋面積、補償方式、簽約情況等拆遷信息全部實時公示,居民隨時查,標準“一量到底”,不走人情、不管條子。

這下子,讓很多心存顧慮,本想多扛會兒、多拿點兒的居民吃了定心丸。“別家的合同也能看到,大家都公開透明,誰心裡都有底。”老楊沒含糊,第一批簽了協議。因為籤的早,老楊一家也是最早一批選房,最先拿結算款,房子蓋好後最先搬進新家的。

2017年6月30日,東南五環邊上燕保·祈東家園小區掛起紅條幅紅燈籠,喜氣洋洋。當天,天壇周邊簡易樓騰退項目安置房源一期如期交付,居民開始按簽約順序辦理入住,領取新家鑰匙。“真亮堂!這廚具、瓷磚質量都挺好。”62歲的老楊和女兒一起打開房門,走進新家,一臉喜悅,連連讚歎。


完整的天壇要回來了!醫院、機械廠、居民區全搬走,來看前後對比

天壇簡易樓騰退項目首批簽約居民來到新家,辦理入住手續。


更讓老楊驚喜的是,項目除了配建生活超市,陸續配建幼兒園、學校、文體活動中心,還在小區入口、大門上、小區裡的標誌牌上,印上天壇符號。“感覺沒離天壇太遠!”老楊欣慰地說。

“搬走的老街坊們,都為天壇地區發展建設出過力,他們顧大局,舍私利,我們不會也不能忘記他們。”天壇街道工委書記趙秋潔介紹,街道特意為搬遷居民建起“睦鄰驛站”,老街坊們隨時可以“回家”敘敘舊。

為了給騰退疏解提速,天壇街道還定期召開黨員大會、樓長會,已簽約居民及未簽約居民交流會,讓居民之間互相做工作,使觀望的居民主動簽約。同時,司法服務提前介入,積極開展騰退項目中的矛盾糾紛調解。

如今,天壇周邊當年成片的簡易樓,近一半已被拆除,即將被綠地取代。截至目前,項目累計騰退2358戶,完成了總戶數的97.68%,僅剩餘56戶未簽約。已經簽約的居民,均已入住寬敞明亮的祈東家園小區,生活得到了徹底改善。

同老街坊們一樣揮別天壇公園的,還有名號響亮的天壇醫院。

完整的天壇要回來了!醫院、機械廠、居民區全搬走,來看前後對比


伴隨著騰退拆遷的腳步,擁有幾十年歷史的天壇醫院老院區退出歷史舞臺,並開始在位於豐臺花鄉橋東北的新址書寫新的篇章。10月4日,老院區關停急診;10月6日,新院區試開診,接待各科患者就醫。

待搬遷全部結束後,天壇醫院老院區將啟動騰退移交工作,未來這裡將恢復北京天壇世界文化遺產的歷史風貌,同太廟、故宮等一起助力中軸線申遺。


園林帶頭 退地天壇


迎接新生的步伐不斷加速——

3天,居民騰退簽約率100%!今年8月23日,在正式啟動簽約3天后,天壇核心遊覽區20戶居民也全部完成簽約,其中包括住在公園西南側原北京市園林機械廠的15戶、東南側泰元門2戶、北側綠化一隊辦公區3戶,騰退建築面積700餘平方米。


完整的天壇要回來了!醫院、機械廠、居民區全搬走,來看前後對比


如此高的效率是如何創造的?“來自於公園系統內部的自我加壓。”市公園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道出了答案。從今年初開始,市公園管理中心和東城區政府成立了天壇騰退工作組,做了大量紮實的住戶調查摸底,深入瞭解居民在騰退過程中的訴求。

住在園內的居民馬樹立原為天壇職工,年輕時因工傷高位截癱,此後一直居住在院內職工宿舍,由公園和其母親照顧。“剛開始我是不想搬的,畢竟住了39年,已經習慣了。後來我們園長反覆做工作,我也想通了,小利益要服從大利益!”馬樹立說,為了讓他安心,公園領導和住建部門負責人專程帶他看了位於豆各莊青荷裡小區的新房,“有電梯,方便我坐輪椅進出,還有自己的衛生間和廚房,生活起來方便多了!”

56歲的居民劉軍一家三代人都住在泰元門,自己也是天壇職工。以文物為基礎加蓋的平房常年不見陽光,很潮溼。對於她來說,則是終於盼來了騰退,盼來了新生活。

“接下來將根據工作流程,對居民提供的資料進行資格審查、安排居民辦理公證手續、組織居民進行選房、發放週轉費等補償款。”東城區住建委副主任遲家鈺介紹,待所有居民騰退後,公園將根據園內規劃進行房屋拆除及環境整治工作。

除了20戶居民完成簽約,此次騰退工作中,市公園管理中心“刮骨療毒”,推動解決了一個歷史遺留難題——佔地約3.1公頃的園林機械廠整體搬遷騰退。


完整的天壇要回來了!醫院、機械廠、居民區全搬走,來看前後對比


位於天壇內壇西南的機械廠,原歸屬於北京市園林局,1999年底歸入天壇公園管理。機械廠區域除15戶住戶外,還有機械廠隊部、庫房,後勤隊隊部及木工、鐵工、採購等8個班組和庫房,神樂署雅樂中心隊部及藝術團、工作室、講解班等5個班組等管理用房,曾經有100餘名職工在此區域辦公。

騰退過程中,市公園管理中心和天壇公園硬著頭皮、自我加壓,將涉及公園工作、生產、管理和庫房類建築8313.58平方米同時拆除,共計拆除8818平方米。位於機械廠東南角的南、北料場,此前用於堆放古建修繕所需的屋瓦、牆磚、木料,此次騰退中,公園一併進行清理,南、北料場區域環境整治面積共6661平方米。

記者在機械廠區域南端看到,兩個月前還存在於此的一排排磚石結構平房,目前已被全部拆除。放眼望去,平整的土地上原有楊樹、柏樹林立,為明年恢復“郊祀”風貌創造了條件。據瞭解,市公園管理中心出資5000萬,用於該地區的還綠、修繕。這也意味著,過去被廠區阻斷的天壇內壇,將恢復成一個完整的“圈”。


完整的天壇要回來了!醫院、機械廠、居民區全搬走,來看前後對比


完整的天壇要回來了!醫院、機械廠、居民區全搬走,來看前後對比



事實上,為了恢復文物歷史原貌,市屬公園系統一直都堅持不懈地做著努力。

2001年,佔用天壇北外壇的中山花圃,首先拆除生產用房8600平方米,把7公頃佔地交還給天壇。根據當時的情況,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建設的中山公園花圃,花卉種類和數量都已經達到相當規模,在中山公園經營管理中也佔有相當大的比重,把苗圃歸還天壇,無論從感情上還是效益上都難以割捨。但是中山公園顧全大局,全力配合上級決定,積極快速落實具體工作。

與此同時,佔地10公頃的花木公司順利搬遷;2004年,園林學校也遷出壇域;2005年天壇公園管理處從北外壇搬遷到公園遊覽區以外。

在保護世界遺產工作中,園林系統積極發揮帶頭和表率作用,騰退後區域恢復以常綠樹為主的綠地和傳統植被,為遊人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和休憩遊園空間。


兌現承諾 完整迴歸


騰退加速,文物修繕也在加速。

2002年,天壇對公園西大門至西二門地區、雙環亭地區和迴音壁地區進行環境提升改造,2011年對丹陛橋東區景觀進行環境改造,2012年對西北外壇景觀進行環境改造。天壇西北外壇、北外壇、東北外壇壇域已經連成一體,形成以常綠林木和自然地被為主的綠地。

如今,天壇公園西南側的廣利門,工人們正在架起腳手架的古壇門上進行修繕作業。修復用城磚,有些拆除留存的都編了號,原來在哪個位置,修繕時還用在哪個位置。


完整的天壇要回來了!醫院、機械廠、居民區全搬走,來看前後對比

工人們正在修復天壇廣利門,在城門內側塗上特別顏色的塗料,還原歷史原貌。


李高介紹,廣利門南垣上有穿牆門,門內有磚影壁,為祭祀犧牲所經之門,稱走牲門。在國民黨統治時期,廣利門即已封閉,一直未進行修繕。20世紀50年代中期,廣利門南垣穿牆門被堵死,磚影壁被拆除,三孔拱券門被闢為雞舍,後易為庫房存放材料。2015年,公園結合班隊部調整,騰空了廣利門庫房並進行封閉隔離保護。去年,隨著天壇南里、西里拆遷的進行,廣利門迤南至昭亨門迤東119米處南內壇牆具備了修繕條件,天壇隨即啟動該段內壇牆的修繕,同時修繕廣利門。


完整的天壇要回來了!醫院、機械廠、居民區全搬走,來看前後對比

10月13日,天壇核心區搬遷騰退工作完成之後,工人們正在修復殘破的天壇內壇南牆。 和冠欣


本次修繕涉及南內壇牆總長781米,廣利門建築面積248平方米。李高告訴記者,目前,壇牆修繕已完成700餘米,壇牆牆帽進行了挑頂修繕,並按原制恢復了木椽杆、望板。廣利門由於西側與其他單位緊鄰,在現有施工條件下,工人對屋頂進行了局部挑頂修繕,恢復了六樣琉璃瓦件屋面,並重做地仗油飾。

根據《天壇總體規劃(2018-2035)》和《天壇保護規劃(2018-2035)》,廣利門重新亮出後,其東側將增加輿路遺址展示。“皇帝完成祭祀活動之後,要經由廣利門東側的輿路,出廣利門回到紫禁城。”李高介紹,乾隆時期,乾隆帝曾多次到天壇祭天、祈谷,文獻對相關歷史及壇域規制有較多記載,天壇公園將按照歷史規制進行道路鋪裝,恢復道路兩側的植被,並設置講解牌說明祭祀的意義、輿路的功能等,發揮文化遺產的社會教育功能。

同樣值得期待的是,機械廠區域騰退後,將最大化開放遊覽面積。騰退區域將統一植被風貌,對保留建築進行改造加固及風貌整治,沿壇牆設置步行道,形成環形遊覽空間,遊客可充分感受壇牆的尺度,體驗內壇的完整性。


此外,泰元門住戶騰退後,天壇將啟動修繕項目,修繕內容包括挑頂修繕,恢復六樣琉璃瓦件屋面,牆體重抹靠骨灰,修整大門各部,補配門釘,重做地仗油飾等。修繕預計明年4月開始,並於同年8月完成。

完整的天壇要回來了!醫院、機械廠、居民區全搬走,來看前後對比


廣利門、泰元門、南壇牆修繕一新後,天壇內壇將恢復古代皇家祭壇規制,展現完整格局。

“本次機械廠、泰元門辦公用房和住戶騰退、搬遷,是天壇恢復完整性的又一次歷史性推進。”李高激動地說,此次騰退修繕,天壇公園共計拆除非古建房屋8818平方米,增加綠地面積25596.7平方米,明年春季可實現新增遊覽開放面積29100平方米。屆時,天壇原有的“蒼璧禮天”和“郊祀”景觀將得以重現。

天壇騰退一直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10月13日,市委書記蔡奇,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吉寧調研中軸線申遺保護,到天壇察看騰退現場,瞭解壇牆修繕情況。蔡奇強調,要做好市區屬重點文物的騰退工作,按照申遺要求利用好天壇騰退空間,推進景山、北海、太廟騰退,抓緊研究文物徵收實施細則。

壇域迴歸,還世人一個完整天壇,重續歷史脈絡和文化記憶,讓聖壇氣韻得以貫通,為中軸線注入新的品質和活力,使古都風貌得以彰顯——這是以往幾代社會有識之士的夢想,也是在20年前,天壇在申報世界遺產時,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

到2030年,一個風貌完整的天壇將出現在世人面前,作為北京中軸線上最耀眼的明珠將更加熠熠生輝!

完整的天壇要回來了!醫院、機械廠、居民區全搬走,來看前後對比

天壇祈年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