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丨華南理工大學校園建築與人文景觀:民主廣場

听丨华南理工大学校园建筑与人文景观:民主广场

听丨华南理工大学校园建筑与人文景观:民主广场

民主廣場

原稱五座宿舍的東一至東五宿舍樓前所圍成的半圓形空地,在解放前夕一段時間裡被稱為民主廣場。當時,每至黃昏,常有數十、過百乃至數百師生聚集到此進行“黃昏大合唱”:《團結就是力量》《你是燈塔》《你這個壞東西》等嘹亮的歌聲和激昂的旋律,抒發著師生對舊社會的痛恨和對新中國的期待。

听丨华南理工大学校园建筑与人文景观:民主广场

原國立中山大學學生在民主廣場集會情景

听丨华南理工大学校园建筑与人文景观:民主广场

民主廣場(1947年前拍攝)

听丨华南理工大学校园建筑与人文景观:民主广场

國民黨特務逮捕原國立中山大學進步師生的情景

民主廣場和五座宿舍還是震驚廣州的“七二三”事件的發生地。1949年7月23日半夜,國民黨廣州市警備司令部派出千餘便衣特務和軍警突襲校園,封鎖包括五座宿舍在內的所有男女生宿舍及教職員住宅區。次日凌晨4時開始搜捕,按“黑名單”拘捕了120餘人。天亮後,荷槍實彈的便衣特務和軍警押著一批批被捕師生員工,從校內四處往五座宿舍後面的教職員宿舍集中,午後押上停在五座宿舍前的軍警車,經湖濱路拉走。

這一暴行引起全校師生憤慨。中共廣州地下黨組織發動師生開展援救鬥爭,呼籲社會譴責和營教。國民黨廣州市政府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下,至廣州解放前夕的1949年10月12日止,不得不分批釋放完所有被捕者。

听丨华南理工大学校园建筑与人文景观:民主广场

改造後的廣場

斗轉星移,昔日的民主廣場,後改建成學生課餘運動場。2010年7月,又由學校建築設計研究院出資,將其改造為“東湖東廣場”的一部分。新廣場以“完璧歸趙”典故中的“和氏璧”為設計主題進行整體構思,以圓形廣場寓意和諧團結,與夜晚廣場的噴泉形成學校一道美麗的風景。

——摘自《華南理工大學校園建築與人文景觀》(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2年11月第2次印刷)

朗讀者

張娟娟,華南理工大學關工委副秘書長,全民悅讀華工秋韻閱讀會主席,原學校檔案館館長。

听丨华南理工大学校园建筑与人文景观:民主广场

《華南理工大學校園建築與人文景觀》

校園建築與人文景觀是校園建設的物質文化形態,是自然環境和人文精神的並在載體,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華南理工大學校園建築與人文景觀》鉤沉史海、融會今昔,以新老對照、圖文並茂的方式,比較全面地展示和介紹了華南理工大學的校園建築和人文景觀,深入挖掘和詮釋其所蘊含的文化內涵,為我們構築了一個校史教育和文化建設的新載體。

書名:《華南理工大學校園建築與人文景觀》

作者:《華南理工大學校園建築與人文景觀》編委會

裝幀:精裝

版次:2008年11月第1版 2012年11月第2次印刷

ISBN:978-7-5623-3034-9

開本:16開

字數:15.4萬字 頁數:156頁

定價:98.00元

听丨华南理工大学校园建筑与人文景观:民主广场
听丨华南理工大学校园建筑与人文景观:民主广场听丨华南理工大学校园建筑与人文景观:民主广场
听丨华南理工大学校园建筑与人文景观:民主广场

2018我們同在一行字之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