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底撈之前赴港上市的內地餐企,如今怎樣了?

上個月,內地火鍋連鎖品牌海底撈在港上市,成為史上最大餐飲IPO

,眾吃貨們都在說“終於把你吃上市了!”


玩笑歸玩笑,

近年內地餐飲消費市場急速增長,

海底撈的成功上市,

或引發未來幾年

內地餐飲業赴港上市熱潮。


然而在海底撈之前,

那些已經在香港上市的內地餐飲企業

如今發展表現如何?



在海底撈之前赴港上市的內地餐企,如今怎樣了?



《中國餐飲報告2018》指出,2017年內地餐飲業收入達3.9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7%,市場規模僅次於美國,並預料今年增長率將維持在約一成的水平,帶動了餐飲企業收入增長。

報道稱,港股上市的內地餐飲企業已達到6家,分別是合興集團(047)、味千(中國)(538)、呷哺呷哺(520)、唐宮中國(1181)、國際天食(3666)以及海底撈。


呷哺呷哺:海底撈上市成威脅



在海底撈之前赴港上市的內地餐企,如今怎樣了?


報道稱,比海底撈先一步上市的呷哺呷哺在內地火鍋界大名鼎鼎,擁有一大批“火鍋粉”。呷哺呷哺走中低平價路線,維持在人均35至65元人民幣,與海底撈佔據不同價格帶,對應不同客戶群。

多年來,呷哺呷哺一直保持較高的開店擴張速度,截至2018年6月底,呷哺呷哺有780家呷哺餐廳,遍佈內地14個省份86個城市和3個直轄市。

2014年12月,

呷哺呷哺於港交所上市。

年報顯示,集團近年淨利潤增幅明顯放緩,2017年淨利潤4.3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9%,較2016年的39.7%增速下降23.8個百分點,表現不及市場預期。該股近期股價下跌,摩根大通也下調呷哺呷哺的目標價,由18元降至16元。此外,受“老鼠門”事件影響,9月10日和11日,呷哺呷哺股價分別下跌6.11%、6.32%,兩個交易日市值蒸發約15億元。自8月以來,呷哺呷哺股價持續下跌,雖然股價12日收報11.08升5.73%,不過,較今年7月27日高位18.05元,累跌38.61%。


報道稱,如今,海底撈的上市對呷哺呷哺的股價表現或將帶來更大危機。呷哺呷哺財報數據顯示,2017年營收規模36.6億元人民幣,純利4.2億元人民幣,都只有海底撈的三分之一。

味千中國:亟待提升質量



在海底撈之前赴港上市的內地餐企,如今怎樣了?


報道稱,日本拉麵是港人最喜愛的美食之一,味千拉麵在內地的地位可以說相當於中端版的“一蘭拉麵”。然而,2011年7月被爆出宣稱的純豬骨熬製湯底竟然是用濃縮液稀釋而成,公司承認有關指控,一時引起軒然大波,2012年淨利潤同比大挫55.92%。

“骨湯門”事件成了味千拉麵

集團業績和在內地擴張的轉折點。

從此,味千(中國)品牌形象倒塌,從2012年到2016年營業額都不見起色。為了從“骨湯門”的陰影裡徹底走出來,味千(中國)找到了百度這個靠山,以全新形象面對食客。

2015年7月,味千(中國)間接全資附屬AjisenInvestments作為有限合夥人,與普通合夥人Hina及Hanking就納入及管理合夥企業訂立有限合夥協議。合夥企業旨在參與百度外賣業務“百度外賣”的投資。全靠投資百度外賣項目的估值收益7.46億元人民幣所帶動,集團2016年上半年純利按年大增逾5倍至6.71億元的驚人增長。


報道稱,不過,好運沒有一直籠罩味千,2017年8月,百度外賣正式以5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餓了麼,而百度方面對百度外賣的原始估價約20億美元,味千(中國)手中股權價值自然也大大降低。

在傳出百度外賣要賣盤後,味千(中國)上半年業績立即受傷,純利重挫逾80%至1.09億元。

國際天食:成功邁進一步


在海底撈之前赴港上市的內地餐企,如今怎樣了?


2017年6月小南國更名為國際天食,收購併拓展旗下更多餐飲品牌。於2017年,集團運營67家“上海小南國”餐廳、3家“慧公館”餐廳、23家“南小館”餐廳、2家“俺的”餐廳、2家“WolfgangPuck”餐廳、1家“TheBOATHOUSE”餐廳和23家百佳香港旗下品牌餐廳的餐廳網絡。

報道稱,2017年上半年集團收入同比減6.1%至9.43億元,毛利同比減2.7%至6.90億元,但受惠於多品牌戰略孵化帶來的業績增長,及供應鏈改革帶來的成本下降,純利同比大幅增加187.92%至3110.1萬元,公司的發展戰略成功邁進了一步。

可以看到,

走向香港上市的內地餐飲,

面臨著更多的機遇和挑戰。


海底撈上市後,

同樣接受著各種各樣的

好評和質疑,

其在香港股市的未來表現,

值得期待。

在海底撈之前赴港上市的內地餐企,如今怎樣了?




來源 參考消息網、讀創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