撂倒5隻攔路虎,智能家居大潮翻滾而來

智能家居”對許多消費者而言是個偽命題,家庭內所有用電的產品可以通過手機APP控制。這看似新鮮,但實際上並沒有為生活帶來多大的便利和改變。

如果以上是你對“智能家居”的認識,那麼,你可能正與一種“懂你的”美好生活方式擦肩而過。真正的智能家居應該是家裡的“貼心小棉襖”,不僅能實現輕鬆便捷的控制,還能夠“閱讀”居住者的生活模式,根據主人的日常需求作出調整和響應,實現個性化定製。

這樣的生活方式,目前在技術層面已經完全可以實現。打倒了面前的5只攔路虎,智能家居進入千家萬戶已經是箭在弦上的事了!

撂倒5只攔路虎,智能家居大潮翻滾而來

1、價格——便宜近半,甚至可以節省裝修費

對於消費者而言,不採用智能家居的一個最大原因是:貴!

智能家居不僅涉及到各種價格高昂的設備,光是裝修佈線這一塊,也要花去不少預算。若是在3年以前,普通的家庭裝修採用智能產品動輒要五萬到十萬元,一套別墅的智能應用,報價往往是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而隨著智能技術的進步,產品的價格也在不斷降低。

新快報記者從多個渠道瞭解到,目前智能產品的平均費用佔硬裝修的20%左右,100平方米的房子,使用智能產品,大約要額外增加2萬元。這是一個平均值, 因需求而異。如果要使用更多的智能模塊,價格則會稍高,而如果不需要那麼多的產品和功能,價格自然降低,豐儉由人。

相關的智能產品價格也越來越親民。比如一個2000元左右的智能門鎖,就可以實現很全面的功能。可能有的消費者會認為,2000元也比普通的門鎖貴得多。然而,當你買完菜回家時,門鎖可以感應袋子裡的手機而打開,省去了翻找掏鑰匙的煩惱;將房子出租出去,只需要給租戶一串密碼,約滿到期,只需要更改密碼即可,無需擔心鑰匙被複制的問題;門鎖一旦被異常方式打開,遠在辦公室的你就可以收到警報等等。從功能上看,極具性價比。

另外,隨著智能技術的進步,智能產品還可以節省費用。西柏思產品經理焦亦爭表示,一些進口產品可以做到無線控制。例如無線燈,燈具和開關之間通過WIFI或感應控制,就可以大大減少裝修佈線,反而能夠節省裝修費。

2、兼容性——通過互聯協議,解決產品不兼容

智能家居難以普及的另一個原因,在於國內很多智能產品之間的協議不共通,消費者定製智能方案時,還要考慮不同產品是否兼容的問題。

與此相比,國外許多智能廠家約定俗成地採用共同的開放協議,即使不同廠家的產品都可以兼容。很多智能產品消費者只需要在超市購買後,回家安裝即可,沒有後顧之憂。因此,如果選擇全進口的智能產品,基本不用擔心兼容性問題。

國內也有越來越多的平臺致力於協議共通工作,實現不同品牌產品兼容。2004年,中國家庭網絡標準產業聯盟-e家佳聯盟成立,利用統一的家庭網絡系統平臺和標準,實現不同廠家、不同品牌產品的互聯互通互操作,目前該聯網已經有數百家的成員。

2012年,由海爾Uhome牽頭,包括長虹、松下、冠林等企業共同發起的“中國智能家居產業聯盟”成立,致力於建立行業產品、技術、施工等標準,也推動了中國智能家居產業的良性發展。

2014年,京東微聯成立,通過第三方平臺的方式,為智能產品的協議互通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據介紹,京東微聯採用行業內穩定安全的JoyLink協議來解決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目前合作的國內一線品牌包括海爾、美的、飛利浦等上百家重要企業,涉及四十多個品類,包括空調、廚房電器、環境電器、健康設備等重點品類,已經接入上千款的智能產品。

除此之外,包括阿里智能、騰訊、蘋果Homekit、Google、美的M-smart等,都在致力於推出自己的互通協議。在這些平臺的努力之下,越來越多智能產品互相兼容,共同為實現智能家居發光發熱。

3、體驗性——APP控制只是皮毛,真正的智能能夠個性定製

許多消費者對“智能家居”的定義還停留在較為膚淺的層面:家裡的設備通過手機APP聯網,實現操作。甚至在網上還有一些所謂的“智能模塊”,通過使用模塊,就能把傳統的電視、空調等轉成智能控制。然而,這些功能對很多人來說,華而不實。

而事實上,智能家居給我們帶來的豐富體驗遠不止這些。京東微聯表示,該平臺的目標並不是單純地為消費者提供互聯的產品。除了通過APP,對不同品牌智能產品進行遠程控制之外,還可以針對個人健康情況,記錄運動、睡眠等信息,進行完整的數據收集,提供個性服務,實現簡單快樂的智能生活體驗。

星藝裝飾設計師林婷婷表示,一個完善的智能家居系統需要經過提前設計,根據業主的需求、生活習慣,選擇適合的智能模塊,再通過系統串聯起來。這樣,業主不用控制,“智能家居”就能成為一個自動調節的“生態系統”。

焦亦爭說,例如在一個空間裡,可以設置空間的亮度模式。當感應到窗外的光線發生變化,窗簾會自動調節亮度。空調、燈光也同樣可以如此操作。老人起夜時,無需動手,燈光自然可以感應開啟。種種精心設計的模式,實現生活方式質的飛躍,這才是智能家居。

4、穩定性——只要有強有力的WIFI,一切沒問題

智能產品的穩定性,一直是消費者關注的重點。有不少智能產品需要使用電池,如智能門鎖、智能窗簾等。以前一些產品使用的是乾電池,一旦單品功耗太大,電池支撐不了幾天,就很難保證單品使用的穩定性與操作的便捷性。

然而,目前這一問題技術侷限已經被突破。匯泰龍智能鎖事業部總經理黎宇告訴新快報記者,許多智能產品已經大大地降低了能耗,一個小充電電池就可以使用很久。即使出現電量低的情況,設備本身也會自動報警。

而像門鎖要是沒電了怎麼辦呢?其實,一般此類產品除了智能感應的開啟方式之外,指紋、密碼、鑰匙等方式皆可以實現,無需擔憂。還有一些產品的電機上帶有太陽能面板,例如智能窗簾,也能夠一定程度解決電量問題。

除了電池壽命,信號是否穩定是一個讓人揪心的問題。這個問題同樣也得到解決。首先,傳統裝修佈線的方式可以提升穩定性,減少設備控制“不靈光”的問題。其次,目前藍牙、Wifi、Zigbee 等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使用品牌的智能產品,基本能夠穩定地實現無線及遠程控制。“其實目前智能產品已經相當成熟,穩定性很好。

然而,一些消費者還會覺得信號不好,這通常是WIFI的問題。因為多數家庭智能產品的無線控制通過WIFI實現,WIFI信號不夠強,就容易導致體驗感差。因此,好的WIFI是做智能家居的一個總要前提。”焦亦爭說。

5、安全性——技術上的問題解決了,剩下的就是觀念上的

一旦採用手機智能控制,那手機丟了怎麼辦?手機被黑了怎麼辦?

這個問題應該辨證地看待。從設備的安全上看,許多智能產品的廠家大力致力於產品安全性問題,並做了許多技術上的革新,使智能產品更加成熟。

據黎宇介紹,很多智能鎖企業為了確保門鎖安全性不受影響,搭建了專用的雲端服務器,在服務器上配備完善的安全防護系統,並全部採用多重加密通信協議。還與各大網絡公司合作,不斷更新加密規則,加強數據安全防護,許多智能設備都如此。如果手機不慎丟失了,消費者可以通過網絡或其他手機,對設置進行修改或清除就可以使丟失的手機失去控制。或者通過與企業客服聯繫,通過自己的賬號密碼及時修改設置,緊急處理。

值得一提的是,其實很多時候覺得“不安全”,還是一個觀念上的問題,除了控制門鎖、家裡的電器,大多數人還在手機上綁定銀行卡。後者比智能控制更需要擔憂安全問題,而既然綁定銀行卡成為已經如此普遍且很多人不再擔憂安全問題,也不用太過擔憂智能的安全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