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官大筆一揮改了匾額,結果縣裡出了八條人命

去過楊州大明寺平山堂的朋友一定會看"風流宛在"這塊牌匾,這是清朝兩江總督劉坤一追念歐陽修提寫的,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匾額中一半的字都寫"錯"了,"流"字上面一點漂流到"在"字下面了。但這塊匾額是極富哲理的四個字,即為官者,或為人者,最好是風流少一點,實在多一點。

縣官大筆一揮改了匾額,結果縣裡出了八條人命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古代寫匾額的人文化程度都不低,不會隨意亂寫,一些字的寫法都有其含意,沒有搞懂的話千萬不要亂改。

話說宋朝時有個分水縣(現在併入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有一年來了一個新縣令,新官上任三把火,來到縣衙一看,發現"分水縣"幾個字竟然是用草體寫的,很不滿意,覺得縣裡人文化程度低,字體太草看不懂,又覺得自己不含糊,大筆一揮,改成楷體,掛了起來。沒想到一年時間,小小縣城連出八起命案,縣官慌了神,算命先生給他說明緣由後,縣官趕忙把匾換回草書。原來楷書"分"字拆開就是"八刀",意思很兇,每年命案都不會斷,草書則去掉了兇相。

縣官大筆一揮改了匾額,結果縣裡出了八條人命

明代也有一個生意人掛匾的故事。有一個點心店老闆,因生意不好,想讓當時的書畫大家徐文長寫個招牌,借一下名人的號召力。徐文長沒什麼架子,爽快地題了"點心店"三個字。還別說,自從徐文長題字之後,來這個點心店的人增加了好幾番,生意火爆起,老闆十分高興。有一天,一個來買點心的年輕書生問老闆::"你這匾為啥'心'字少了一點?"這一問讓老闆心裡直犯嘀咕。老闆不識字,找了個文化人一問,還真是"心"字中間居然沒點。生意斤斤計較,他認為徐先生因為潤格錢不滿所以少寫一點來噁心他。於是找刻匾的把"心"字那一點補上了。但出乎意料的是生意很快蕭條起來。

其實之前買點心的人有不少就是奔著那一點去的,老闆無心缺"點",顧客有意點"心",生意興隆。一旦"心"字真被點上了,顧客無"心"可點,自然不會來了。

縣官大筆一揮改了匾額,結果縣裡出了八條人命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千變萬化,稍不稍不留神就會掉進別人的陷阱。話說有一個賣草的名叫王皮,家在東城門附近居住,後來因賣草積累,轉做其他生意成了暴發戶,但改不了過去小氣的毛病,成了出名的吝嗇鬼,大家看不起他,仍然叫他"扛草王皮"。王皮有錢了就置辦一處豪宅,想附庸風雅,請了本地有名的書法家給他題寫匾額。匾額一般四個字,王皮捨不得掏銀子,只讓提兩個字。這位書法家知道王皮扣門又沒什麼文化,大筆一揮寫了"蘭玻"二字。字寫得好,蘭(蘭,蘭的繁體字)字也雅緻,王皮很得意。

縣官大筆一揮改了匾額,結果縣裡出了八條人命

事又出在一個多事的年輕書生身上,他路過王宅,一看匾額上那兩個字脫口而出:"東門扛草的王皮!"真是一句話點醒夢中人。文化不高,就不要附庸高雅,踏踏實實做好自己,若不然被人戲弄都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