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貨當自強,上海家化坎坷的前行之路

說起“六神”、“佰草集”、“美加淨”,大家都相當熟悉,做為國內日化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難免對其有較大期望,然後在眾多國外日化產品激烈的市場氛圍下,上海家化的路走的並不順暢。

國貨當自強,上海家化坎坷的前行之路

上海家化最早的前身是香港廣生行,經歷著漫長成長的歲月,2001年成功上交所上市,上市之初也是秉承自主之路,從原來的1990開發的六神,到1992年開發的高夫,到1998年開發的佰草集,國產品牌的價值也是一步步深入人心,在曾經寄予厚望的國產品牌,卻沒有一步走上康莊大道。

國貨當自強,上海家化坎坷的前行之路

從2008年股價從7元,到目前的26元,市場給了上海家化一次次波瀾,做為前董事長葛文耀,大家一定不陌生,在長達28年的家化生涯,為家化立下汗馬功勞,離開之時卻是恨不得志。2011年平安入主上海家化,成為控股股東,雖然股價在此之後曾達到頂峰五十多元,但是平安入主之後的一段時間,營收從2013年44億到2017年的64億,成長速度較為一般,淨利潤卻從2013年的8.2億降至3.9億,每股收益也從當時2013年1.1將至2017年0.58,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利潤大頹敗,這與其中外部市場環境,還是內部爭鬥,品牌重心等等因素卻不得而知了。

2017年三季度平安提出最高51億要約收購,要約收購價格38元,除了穩定股價的目的,也想提振整個家化信心,雖然市場競爭一如既往的惡劣,但是自主品牌也有相當廣的適用人群。

國貨當自強,上海家化坎坷的前行之路

上海家化2018年上半年利潤同比大幅增長,雖然政府補助有一定作用,但是也離不開業績的增長。據其披露的信息,六神的市場佔有率有所提升,佰草集也在日常中更加深入人心。

國貨當自強,上海家化坎坷的前行之路

消費觀念不是一步登天可以改變的,國貨只有做出自己的價值和特色,讓更多的人認可,未來的市場潛力是可以預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