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第42章解讀,「道」如何創生萬物?

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轂,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註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是著名的萬物生成論的提法,描述道生成萬物的過程。這一過程是由簡至繁,因此他用一、二、三的數字來代指。老子使用一二三的原意並不必然有特殊的指稱。正如所說的:“老子一二三,只是以三數字表示道生萬物,越生越多之意。”(老子校詁)

負陰而抱陽:背陰而向陽。

衝氣以為和:陰陽兩氣互相交衝而成均調和諧狀態。“衝”交衝,激盪。

老子《道德經》:第42章解讀,“道”如何創生萬物?

今譯

道是獨立無偶的,混沌未分的統一體產生天地,天地產生陰陽之氣,陰陽兩氣相交而形成各種新生體。萬物背陰而向陽,陰陽兩氣互相激盪而成新的和諧體。

(人所厭惡的就是“孤”、“寡”、“不轂”,但是王公卻用來稱呼自己。所以一切事物,減損它有時反而得到增加,增加它有時反而受到減損。別人教導我的,我也用來教導人。強暴的人不得好死,我把它當作施教的張本。)

引述

本章為老子宇宙生成論。這裡所說的“一”“二”“三”乃是指“道”創生萬物時的活動歷程。“混而為一”的“道”,對於雜多的現象來說,它是獨立無偶的,絕於對待的,老子用“一”來形容道向下落實一層的未分狀態。混淪(混沌,渾然未分貌)不分的道,實已稟賦陰陽兩氣,所說一陰一陽之謂 “道”。“二”就是指道所稟賦的陰陽兩氣,而這陰陽兩氣便是構成萬物最基本的原質。道再向下落漸趨於分化,則陰陽兩氣的活動亦漸趨於頻繁。“三”應是指陰陽兩氣互相激盪而形成的適均狀態,每個新的和諧體就在這種狀態中產生出來。

本章分兩段,後一段文字是“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轂,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本章是說萬物的生成,和這一段文意並不相屬,疑是他章錯簡。按:“人之所惡”數句在於提醒人不可驕矜恃氣,應謙虛自守。從文意上看,似為三十九章錯移本章。

本章內容講了老子宇宙生成論,你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嗎?歡迎發表評論!

文章說明:內容參照陳鼓應《老子註譯及評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