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未來看現在,100萬億構建未來透明數字產業鏈

在第十二屆物流透明管理峰會上,物流透明研究院黃濱先生,作了題為“站在未來看現在,100萬億構建未來透明數字產業鏈 ”的精彩演講,以下是現場實錄:

站在未來看現在,100萬億構建未來透明數字產業鏈

我們在2007年,易流成立的時候就有一個願景,用信息技術改造中國物流行業。提這個願景的時候,我們還非常弱小,大家覺得是天方夜譚的事情。那我們怎麼才能實現這個願景呢?我們想我們要通過理論,只有讓行業人接受我們的理念之後,採取行為,才有可能最終推動整個行業的進步。

所以我們就提了物流透明的理念來影響中國的物流同行,我們希望中國的廣大物流同行能夠最終接受物流透明理念。當然,這有個過程,很多人可能只是聽說過,但不一定了解,瞭解了不一定理解,理解了不一定運用。易流希望通過努力讓全中國的物流同行能夠真正的接受透明,讓透明成為物流的一個事實標準,這是我們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如果這能夠達成,那麼我們,實現我們07年確立的目標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實際上,物流透明已經不僅僅屬於易流,物流透明屬於整個行業。提出透明是偶然也是必然,偶然是有一天我們靈光乍現,我們覺得用信息技術把車輛、貨物的狀態拿到互聯網上,這不就是實現了透明嗎?必然是什麼?是物流透明一定會隨著物流的發展,成為被廣泛接受的東西,即便不是易流提出來也會有其他人提出來。所以我們說是偶然和必然的問題。同時我們現在已經看到了,我們有很多的同行在自己的產品規劃裡,把物流透明理論作為自己產品規劃的一個指導性的理論。

我們出版了一些物流透明的書籍,發行了超過10餘萬冊。發起召開這個會議(物流透明管理峰會),今天是第12屆。2007年我們召開第一次峰會的時候,只有不到50人的小範圍的討論會,現在這個會議已經超過1千人的規模。剛才戴會長演講中也給了非常高的評價,是一個有思想理論體系做指引支撐的會議。我自己也在過去三年發起了在全國做100場物流透明公開演講的目標,現在已經辦了71場,還剩下29場,我也歡迎各位跟我聯繫,共同幫助我圓100場的心願和目標。

我們提出的物流透明理論,一開始,是解決物流過程中各種要素信息的採集,是一個物聯網化的過程。第二個,解決的是物流上下游業務主體之間信息的互通和協同,這是平臺的概念。第三個,是跳出物流看,放到更大的環境裡思考整個社會的經濟運行規律。現在,我們進一步提出了透明供應鏈的概念,以透明來牽引供應鏈的數字化,以數字化供應鏈來推動透明,這是我們對物流透明的邏輯思考。

前面是我對易流提出的物流透明的簡單介紹,我們要努力讓中國物流人從瞭解透明到理解透明到應用透明,所以我會不厭其煩的重複,讓大家頭腦中接受透明。

接下來開始分享今天的主題。

“因為相信而看得見”

“因為相信而看得見”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意思是什麼?就是你在頭腦裡面首先要相信一個不曾存在的未來,你相信它並去努力實踐,把頭腦裡面的想象變成現實,這就是“因為相信而看得見”。

我一直在頭腦中想象物流的未來。物流的未來在哪裡?我想象構建未來的物流場景,我認為只有在你的頭腦裡面首先能夠清晰的想象到未來的圖景,頭腦裡面構建未來的場景,那麼你才有可能在現實中實現。這是我的一個基本認知。

我是怎麼想的?我這裡寫了一條,我在自己的頭腦中花掉10萬億去構建未來的物流場景,不夠就花100萬億。比如,要修高速鐵路,頭腦裡面一秒鐘就修出來了。說現在多式聯運不好搞,我的頭腦中樞紐就出現了。就是說,我的頭腦裡面不設任何資源限制地去構想未來。在這種情況下,未來是什麼?想象一下你行業的未來,想得越清晰,越有可能在未來的競爭中處在有利的位置。為什麼馬老師把阿里做得這麼厲害?

因為他在20年前,他已經看到(想象)了今天發生了什麼,所以他一步步的把他相信的東西做成了現實。

我對未來物流產業鏈的6個判斷

第一個是全社會會形成數字物流產業鏈,供應鏈的概念會逐漸的淡化。供應鏈是在工業文明的過程中,因為製造東西這件事情非常難,所以大家是供應的概念,將來製造不是問題的時候,需求作為主導。那個時候供應鏈的含義本身就和現在不一樣了。

第二個是真正的消費需求來拉動生產。現在的製造過程不是這樣的,將來是這樣的。

第三個是一切物流要素都要實行透明連接和充分的智慧化。你想想這種場景,你涉及到的物流的人、裝載的工具,運輸的車輛,貨物等等,都可以數字化,而且連接起來,而且是智慧化。比如說未來公路上的車輛都是無人駕駛,智慧化的,可以在公路上自動進行編組形成公路列車,類似這樣的場景,頭腦中想象。

第四個,一切物流活動都可以在實際物流操作以前進行數字化模擬。什麼意思?就是將來貨物在搬運之前可以先在系統裡面用數字模擬,從深圳發到北京這趟貨該怎麼走?通過什麼路?貨物還沒發的時候,系統已經可以模擬,數字化的把貨運一遍,運完之後有不合理的地方再調整,調整優化完了之後再實際運行。現在是做完了之後才知道做得不好。

第五個,基本杜絕了無效物流,能夠一次把貨物運到位。現在都說中國的物流費用很高,但真正幹物流的人都很苦逼,我們的勤勞,各方面的成本都和歐美不可同日而語,但是為什麼要戴整體效率低的帽子?因為我們有太多不必要的搬運次數,沒辦法一次把一個貨物搬到它該去的地方,有了這個東西,就可以基本杜絕無效物流。

第六個,大部分的商品只有在途,在製品,沒有庫存。大部分的用品,因為是需求來拉動的,而且他在這個過程中製造的時候已經知道要給誰了,這個過程中就只有在途,只有在製品,沒有庫存。

所有的這些特徵,如果往前看十年,二十年,你的想象會極大的重構我們現有的操作模式。你現在還要建倉,將來就不需要這些東西了,這是我對未來的判斷,當然這是我的一家之言,建議大家在自己的頭腦中來暢想未來。

當然這種場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會向這個方向邁進,而且我們已經感受到了,很多場景已經逐漸實現了,未來並不遙遠。

這樣的未來該如何達到?

一、構建數字化的透明產業供應鏈。

對於具體如何構建數字化的透明產業供應鏈,我特別提出了三條路徑:

1. 第一條路徑是極少數的企業,可以成為物流行業的提供特定公共服務的物聯網公司,這種公司會非常少。

2. 有比較大的貨源掌控力的企業,可以用自己的貨源套令自己的上下游,建立相對封閉的內部運營體系。

3. 第三條,大量的沒有能力構建自己IT系統的,怎麼辦?接受別人的公共服務。

以上三條路徑實現的基礎: 5G通訊運營服務商提供的通道、各種感知設備、芯片、提供各種採集數據的裝備,所以我在這裡特別呼籲一下,在座的各位,如果有做這方面硬件的,物流的整個產業數字化的過程中,這方面現在是非常大的短板,我們缺乏非常多的,可靠的,價格低廉的採集數據的終端,各種各樣的設備,這其實有非常大的空間。就像現在用手機拍照,但是手機裡面很多部件都是日本人做的,這方面我們有非常大的空間。

二、就是要夯實基礎

我特別強調的是,我希望能夠引起行業人士的足夠重視,我們物流企業要重視工業工程(IE)的能力,現在物流行業太過於關注模式創新,模式創新是沒有競爭優勢的,你能提出一個模式來,別人有錢可以做得比你更快。你能不能在工業工程的基礎上構建你的核心競爭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大部分的物流企業沒有這個意識。

我們發現,為汽車製造業服務的零部件物流,他的管理水平要遠遠超過現在大部分人看到的快遞、專線。反過來為什麼我們的中國物流小散亂,因為不具備長大的基因,大到一定程度,一百萬,一千萬,一個億,你的業務怎麼控制?幾十個人的團隊可以控制,幾十個網點可以控制,大到一定程度,網點就失控了,因為你沒有工業工程的能力構建你的競爭優勢。所以物流企業如果想上規模到一定程度,你的團隊裡面一定要有具有工業工程思維能力的人,這是我的一個強烈的建議。

物流透明管理研究院近期的理論建設

最後我給大家彙報一下我們研究院近期在推進的理論建設工作。我們這12年來一直在研究理論,目前正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把物流透明理論,先進的信息技術(包括各種各樣的傳感器,各種各樣的信息技術)和IE工業工程,和美國SCOR模型,這些糅在一起,融合在一起,發展成我們的透明供應鏈的理論體系。

我對這個理論體系的三個要求:

第一個是一個理論指引,真的能夠讓行業看到這個理論能指引著往前走。

第二個,是能夠落地的一個操作指南,能夠幫助企業實現構建透明供應鏈體系。

第三個,是一套評價體系,有一套評價體系去評價這個企業供應鏈怎麼樣。

我有信心把這個事情做起來,現在我們正圍繞物流透明理論,把先進信息技術和IE工程技術以及SCOR模型柔在一起,構建一個真正能夠指導物流企業和產業實踐的一套理論體系。

未來的場景,是我們要到達的彼岸,物流透明理論是指引我們的航標燈,融合了透明、科技、工業工程和SCOR模型的操作指南是我們實踐的指引,最後我想說,物流是一個非常務實的行業,所以大家要下笨功夫,把一些基礎工作做到位,把物流透明進行到底,我的分享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本文根據物流透明研究院院長黃濱先生在第十二屆物流透明管理峰會上的演講速記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