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暉區扶貧工作隊由「輸血」到「造血」

編者按:“有困難就找駐村工作隊。”他們是貧困群眾的堅強後盾,幫困難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力求辦到群眾的“心坎”上。為了讓貧困戶早日脫貧致富,他們把村裡的辦公室當成了自己的家,和貧困戶結了親戚。他們變輸血式幫扶為造血式幫扶,致力給村裡探索可持續發展之路。10月17日是國家扶貧日,看駐村工作隊在脫貧攻堅路上如何與貧困戶並肩前行!

紅網時刻記者 周海波 衡陽報道

“謝謝你們,去年的桃子、桔子你們幫我賣了幾千元,今年又幫忙賣。等柚子成熟了,我就打電話給你們。”10月15日上午,陰雨綿綿,衡陽市珠暉區東陽渡街道金松村的貧困戶羅運生拉著珠暉區委紀委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張波的手連聲感謝,因為工作隊幫忙銷售,羅運生一點都不愁自家水果、蔬菜的銷路。

羅運生身後是兩層樓的樓房,剛收割的稻穀堆滿倉庫,身前是連綿達500畝的桃樹基地。依託桃樹基地和迷迭香基地,金松村升級產業扶貧,“輸血”更重“造血”,走出一條越來越寬的脫貧路。

為民解憂 夯實基礎

珠晖区扶贫工作队由“输血”到“造血”

張波(左一)和工作隊隊員慰問貧困戶。

金松村是省級貧困村,全村有667戶2700餘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7戶,涉及貧困人口193人,該村傳統產業以養魚、養豬、種植稻穀為主,但因其農業技術缺乏,村內多為波浪起伏的丘陵地貌,土質為紫色頁岩,導致農業產出不高,嚴重製約了產業經濟的發展,往年一直以政府“輸血”為主。

2016年,珠暉區委紀委和統計局組成的工作隊入駐金松村,入駐之初,工作隊開始挨家挨戶地串門走訪,用腳步丈量著民情日誌,完善工作對象信息,並做好扶貧對象的建檔立卡工作。

工作隊針對造成貧困的不同原因,實施“一戶一策”的精準扶貧模式。“我們發現他們致貧的主要原因是因病、因殘,而且缺技術、資金。”張波介紹。有貧困戶缺乏勞動能力,工作隊積極幫助申請低保兜底,確保他們“兩不愁,三保障”;針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扶貧隊免費送魚苗、雞苗,還邀請農業科技人員開展家禽養殖培訓,果樹種植指導。有很多貧困戶是因病致貧,扶貧隊積極幫他們申報大病救助,“大病救助能報銷90%,而且是一站式結算,再也不要跑來跑去了。”貧困戶劉高娥感激地說。

發展光伏產業為民增加收入,扶貧隊積極響應政策,在全村安裝光伏發電系統並接入電網,上網電量收益除了部分用於集體支出外,餘款直接用於貧困群眾增收。“村裡的10戶重度貧困戶將不要花一分錢就能有收入。” 金松村總支書張少自樂呵呵的說。

珠晖区扶贫工作队由“输血”到“造血”

李德英家裝飾一新的新房。

貧困戶李德英做夢都想不到,她不要花一分錢就能住進獨門獨戶的樓房。她一家四口,有兩個兒子周龍、周波軍(患有精神疾病),家庭主要收入是靠其丈夫在路邊搭建篷房理髮,系全村唯一的無房戶。今年5月,東陽渡街道、工作隊和村兩委多次召開會議,為李德英家購買了一處村民舊房,因不能居住,隨後對舊房全面改建維修。李德英一直拒絕相信這樣的好事,對工作隊的搬家動員一直無動於衷。一個月後,一棟乾淨整潔、窗明几淨的新房出現在眼前,拿著嶄新的房契,李德英才知道夢想照進了現實。“這兩年我們村的基礎設施有了很大的改善,比如拓寬改造排塘組至瑤衝組1.3公里機耕道,基本做到了道路戶戶通……” 張少自談起村裡的變化,如數家珍。“工作隊帶領大家完成山塘清淤40口,開挖魚塘5口,19個村民小組拉通光纖,農村電網線路預計11月全部改造完成。”

如今,穿行在金松村的鄉道,寬敞的水泥路猶如玉帶一般逶迤,把布羅在田間山丘的民房串聯起來,不斷有嶄新的洋房掠過眼前,成片的果林散佈在屋前房後,一派寧靜祥和的田野氣息。

種下“致富花”拔掉窮根

今年以來,金松村駐村工作隊及村兩委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為基礎,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植,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努力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全面轉變。

3月份,在金松村駐村工作隊及村兩委的努力下,在金松村許衝組、光沙組、張衝組種下13000株鷹嘴桃、脆蜜桃、1000株黃金李等500多畝果樹,致力打造桃樹種植產業基地。“貧困戶不僅可以通過土地流轉獲得租金收益,還可以通過在基地打工的形式獲得工資。”張波介紹。

8月份,在工作隊及村兩委的努力下,金松村金誠農村合作社於8月8號正式成立了,並與湖南振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第一份戰略項目----致力打造金松村迷迭香種植產業基地。

珠晖区扶贫工作队由“输血”到“造血”

開墾中的迷迭香基地。

“目前湖南振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已與東陽渡街道255戶貧困戶簽訂了幫扶合同,並確定金松村許衝組369.5畝土地作為迷迭香種植的首期試點,首期試點採用的也是土地流轉機制,並發展'項目+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從而讓村民全產業鏈的增值收益,貧困戶不僅可以通過土地流轉獲得租金收益,還可以通過在基地打工、入夥合作社的形式獲得工資及分紅。” 張少自打著算盤,盤算能收入多少,有多少貧困戶脫貧。

“我們不能單純輸血,將繼續做好產業扶貧。”張波和隊友們有了下一步的構想,一幅幸福和諧的鄉村景觀圖在眼前徐徐舒展開,“利用桃林基地和迷迭香基地,我們可以發展生態高效農業,發展休閒觀光業,發展加工與服務業,希望鞏固脫貧成果,帶領鄉親們走上致富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