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上的玉文化——扳指

歡迎閱讀"牧雲唐卡"頭條號文章,此篇為大家呈現玉器中觀賞和實用價值都比較高的玉扳指,在我國扳指的正式出場是在清代,但是扳指的前身確實很早就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了,所以扳指的歷史進程、扳指在人們生活中的意義,均是鮮為人知的事情,此篇將詳細為大家講述。如果大家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角持續關注我們

拇指上的玉文化——扳指

拇指上的玉文化——扳指

古代玉扳指是由"韘"演變而來的

《說文解字》雲:"韘,射決也,所以拘弦。"可知韘是一種專供射箭拘弦時以保護手指的器具。後來引申為能夠決斷事務,具有身份和能力的象徵。 商代殷墟婦好墓中出土了一件玉韘,圓筒狀,一端平齊,一端為斜口,一側面有一凹槽。漢代時玉韘已變成了韘形的雞心佩,到了清代玉韘又演變成圓筒狀、無凹槽的扳指。

拇指上的玉文化——扳指

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商周時期就發現有扳指的存在了,最初可能有皮質等一些較軟材料製成的扳指,好一點的才會使用材質更為堅硬的。故宮現存包括玉質、木質、金質等各個種類的扳指多達幾百個,單是玉扳指就有上百件。

拇指上的玉文化——扳指

拇指上的玉文化——扳指

拇指上的玉文化——扳指

隨著年代的變更以及逐漸演化,玉扳指的材料和形制在各個朝代有所不同

譬如商代的玉扳指還有拉弓護指的功能,不僅較後來的扳指更長,而且其上有槽痕;到了戰國就開始變短;漢代的扳指出現玉片形狀,類似於玉佩,帶有用來拉弦的小鉤,但這個時候的扳指已經不能承受拉弓那麼大的力量了;宋代出現了一些仿漢代的扳指,其樣式更是多種多樣,有片狀的,也有矮筒狀的;時至清代,扳指呈圓筒狀,一端邊緣往裡凹,一端邊沿向前凸,因為其材質更加圓潤、光滑,所以更加難以用來射箭,而

成為一種裝飾、身份以及流行趨勢的象徵

拇指上的玉文化——扳指

拇指上的玉文化——扳指

清乾以後的扳指實用性逐漸喪失,以裝飾性為主

而且做工越來越精益求精,質料非常講究,出現了玉石、翡翠、瑪瑙、珊瑚、茶晶、墨晶、水晶、金、銀、銅、鐵、瓷等品種,其中以翡翠最為珍貴。 當然這些扳指質脆,根本不能用於挽弓。但由於清代滿族尚騎射習性的影響,男子喜以扳指為飾,用各種美玉材料製作,有的雕飾龍馬紋、花草紋、山水、人物、詩詞等紋飾和圖案,鏤刻細膩。

拇指上的玉文化——扳指

拇指上的玉文化——扳指


分享到:


相關文章: